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看晚清吏胥腐败

目 录
1 引言5
2 吏胥腐败的表现5
2.1 收受贿赂,瞒天过海6
2.2 借机献计,敲诈官员7
2.3 私改文书,巧钻漏洞7
3 吏胥腐败的原因8
3.1 社会背景所致8
3.2 从官员层面看8
3.3 从吏胥自身看11
3.4 检察机构难以作用12
4 吏胥腐败与清王朝的没落12
结论14
致谢15
注释16
参考文献17
1 引言
清朝后期,清政府昏庸无能,各级官员贪污腐败,使得国家发展停滞不前,百姓民不聊生,甚至国家主权也受到了严重侵犯。此时涌现了一批批爱国人士,他们心系祖国,为国家未来感到担忧,对清政府的统治感到愤慨,他们用小说的形式对腐败的社会进行揭露和谴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就是当时的代表作之一。
吴趼人先生撰写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以下简称为《怪现状》)描述了当时晚清的腐败现象。以主人翁“九死一生”的第一视角,记录了他二十年的所见所闻中见证的种种“怪现状”,最后逐渐厌世的人生经历。作者通过对各类事件的描写,深刻的体现了介于官僚与平民之间的吏胥形象。他们没有品级,却拥有权利;他们目中无人的谋取私利,无所忌惮的压迫百姓,甚至藐视官员。整个官场的腐败之风盛行并越来越普遍。
吏胥横行霸道、欺压百姓收受贿赂等一系列违法乱纪的行为频频发生。官场秩序被扰乱,百姓生活也受到影响,可这一现象却根本得不到根治,不管从官员层面来看还是从吏胥自身看,都有种种原因使得吏胥腐败之风仍然盛行。而由于政府的腐朽,许多积极的解决对策始终得不到推行,并且封建的官僚制度本身就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是非常困难的。
当时的官僚系统对官员有着一定的约束和限制,却忽视了吏胥在其中的重要性。而吏胥也借着行政体系的漏洞更加无法无天。社会地位低下,俸禄稀少,文化素质也不高,可却可以代替官员行使职权。司马光曾说“吏胥一无收入,二无前途,偏偏他们却有着管人、管物的权利,想不腐败都难。”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吏胥腐败,溃烂的官僚系统早已预示着清朝的灭亡,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注定了它悲惨的结局。
2 吏胥腐败的表现
晚清时期急剧动荡的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了阶级的变化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想彻底改变社会现状,施展自身抱负,勤政廉洁的官员不乏其人,但贪污腐败的官员更是比比皆是。晚清官僚体系出现严重的腐败现象,几乎从大到小、从内到外没有任何清廉可言,并且吏胥制度在全国各地省市都有所涉及,使得腐败现象日益猖狂,这也为晚清政府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官员和吏胥都为了一己私利而做一些贪赃枉法的勾当。
吏胥在清王朝的政府运作中作用至关重要,作为跟随官员处理日常事务的随从、行政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吏胥起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作用,是官与民之间的桥梁。而正因为这样,危害自然也在官与民之间发生。
吏胥贪污的手段花样百出,虚报工程款、将共有财产收为己用、与商贩勾结买卖违禁品等等手段对他们来说都已经运筹帷幄。除了想方设法从朝廷手中获取金钱,百姓也是他们觊觎的对象。
拿赋税来说,吏胥往往巧立名目,以地方或上级名义随意征收。当地富民向其行贿,望能减少赋税,吏胥们收受贿赂以后将税款转嫁于贫民。贫民不能负担其税目,吏胥便以刑法相要挟,暗示百姓行贿。为了金钱,看守囚犯的狱吏,甚至可以在收受贿赂之后,为行贿者杀死在狱中的仇人。可见当时官吏早已道德沦丧,人格扭曲。
各地吏胥腐败的例子数不胜数。下文列举了几个《怪现状》四十八回中的几个案例。
2.1 收受贿赂,瞒天过海
一次苏州刑部收到一角封钉文书,拆开一看发现是处决云南的一个重刑犯,大家都觉得莫名其妙,于是将文书退了回去。隔了一年,又收到一角处决苏州一个重刑犯的封钉文书。后来大家才知晓,苏州那位当斩的重刑犯,是个富家子弟,起初为了逃避罪行保住性命百般出脱,花了许多人力物力,可是证据确凿,无可辩解,当时就被判了斩立决。
可奈何富家子弟是家里三代单传,家里渴望香火延续,于是家里人重金买了几个姑娘到监牢中陪他住宿,以求能够留下命脉来继承家业。可眼看行刑之日就要到来,姑娘们都没有身孕之说,这可愁坏了家里人。富家子弟被定罪之后,其家人就不断的对相应的管理部门进行施贿,使得该案件一而再,再而三的得以推迟,同时还买通了监狱中的监管人员时该男子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为了给家族留下后嗣,家人买通了刑部书吏,不求他能有办法免除死罪,只希望能拖延行刑日期。于是书吏通过对文件的下发错误来延迟行刑的期限,使得案件得以推迟。当时晚清政府规定,要求处决相关的罪犯,必须要有刑部的文件才能处决该犯人,于是这名书吏将富家子弟的行刑文书与一名云南罪犯的行刑文书进行了调换,文书经过几个月被递送到,不只又等了多少时日又分别从云南和苏州被递送回来,然后又再分发。这一个来回,便耽搁了一年多。
3.3.1 没有上升通道
清朝“官本位思想”及其严重,不管是否适合从政,是否有才学,都想求个一官半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职。经过考试选拔,还要懂得周旋与官场之间,然而想要获得官位必须重金求官。否则即使身为科举前列、立军功者也很难得到官职,甚至若想得到大臣举荐也需要重金相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78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