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研究以涟水县城南社区为例

目录
1 引言 3
2 社区公共产品概况 3
2.1 社区和公共产品的概念 3
2.2 社区公共产品的概念 4
3 国外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情况和经验 4
3.1 国外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基本情况 4
3.2 国外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经验 5
4 基于涟水县城南社区的淮安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6
4.1 淮安市涟水县城南社区供给研究基本概况 6
4.2 淮安市涟水县城南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6
4.2.1 社区公共设施 6
4.2.2 社区文明 7
4.2.3 社区服务 7
4.2.4 社区环境 8
4.3 淮安市涟水县城南社区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及其原因 8
4.3.1 公共产品供给数量不足 8
4.3.2 供给和需求存在偏差 9
4.3.3 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不高 10
4.3.4 管护机制不健全 11
5 淮安市社区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对策建议 11
5.1 构建多渠道的筹资机制 11
5.2 建立社区居民自治制度 12
5.3 提高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 13
5.4 建立健全法律机制 13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下,越来越多的人涌入社区,社区必然成为政府及社会各界所关注。从中央政府到地方,社区建设纳入到当地经济和社区发展规划中,政府通过提出政策、出台文件为社区提供居民所需要的各种社区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务,承担起城市管理的重任。而社区居民也更希望社区能成为环境友好、服务全面、设施完善、组织完备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团体。所以社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不断加强。然而,社区的发展必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社会问题。
作为社区人,笔者经常会看到一些社会问题,如弱势群体需要得到帮助,可是社区往往不能提供相应的服务;社区公共设施出现“有人用、没人管”现象等。经过调查,笔者发现,诸如此类的社会现象在社区中时常出现,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产品由谁提供、如何实现社区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等这类问题并不清楚。本论文试图通过对社区公共产品供给过程进行系统研究。以达到以下目标:第一,最大化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全覆盖以及合理化;第二,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公平化,均等化,让其可以有效使用;第三,在新型社区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加快的同时,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可以适应社区的发展变化。
2 社区公共产品概况
2.1 社区和公共产品的概念
“社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名词,社区是由社会活动基本属于同一类型的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共同体。“社区是由人口、区域、社区和活动、社区设施、一定的文化构成了社区最基本的五大要素。”[1]
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的公共产品,一般是指个人、家庭、企业无力或不愿承担,但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需要由政府等共组织提供的服务或办理的事项。“公共产品是在增加一个人对它的分享时,并不导致成本的增长,而排除任何个人对它的分享都要花费巨大成本。”[1]
2.2 社区公共产品的概念
社区的概念是德国的社会学家腾尼斯提出的,但是经过一定时间的演变,“1984年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将社区定义为“若干个社会群体或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理形成的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2]“社会公共产品是在社区这一地域范围、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相对于社区居民私人产品而言的,以社区为单位提供满足社区居民需要的公共产品。”[3]但是笔者研究的社会公共产品主要包括社区环境、社区公共服务、社区文明、社区公共设施。
社区公共产品供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社区环境,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良好的社区坏境为社区居民营造赏心悦目的生产、生活环境。第二,社区公共服务,居民是社区公共服务的消费者,建立满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的服务体系,为居民更好地提供社区公共服务。”[2]第三,“社区文明,主要包括社区治安、社区文化、社区体育等。”[4]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必要的社会生活服务的同时,也能为社区居民创造精神文化环境。第四,社区公共设施,社区公共设施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硬件条件,只有必要的硬件设施才能提供社区环境、社区公共服务和社区文明。
3 国外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情况和经验
3.1 国外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基本情况
日本属于东亚国家,它的文化底蕴是东亚文化。日本的社区治理模式是“小政府、大社会”模式,是一种介于政府主导和社区自治型之间的管理模式。日本的町内会及自治会等民间组织成为社区的主要组织载体,它们都是为日本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各样的社区公共产品服务。日本居民更加关注公共事务,开展公共活动,居民筹集资金、捐款等建立公民馆,为居民交流、学习、娱乐等提供场所。
美国是最早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开展社区工作的国家。美国社区治理模式是社区自治,其最大的特点是“社区城市化,城市社区化”,美国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来规范、保障社区组织及社区居民,社区自治组织在法律的范围内无限的、协商性的管理社区。社区居委会是重要的群众自治组织,主要为了满足社区需要各种需要、协调社区关系、制定社区规划。
加拿大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它的主要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是靠社区非盈利组织。就多伦多市来说,与社区有关的非政府性的非营利性的公共组织就有3000多个,这些组织服务于社区居民。在加拿大起到重要作用的社会组织——社区教育和社区培训,加拿大注重儿童及青少年的社区教育。学生如果参加不参加社区教育,将来就很难顺利找到工作。
具有“亚洲四小龙”之称的新加坡国土面积少,所以社区管理的基本单位就是社区。社区设有公民咨询委员会、居民联络管理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这些组织机构管理社区各种事物。此外,政府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这使得社区管理有了法律的保障。
3.2 国外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经验
不同的发达国家,各国的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很大,各国政府与其他非政府的供给组织在社区公共产品供给中产生不同的角色,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社区供给模式。这也给我国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提供了借鉴。
第一,非营利性的社区组织发挥了主体的作用。以日本、美国为主的国家,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数量多,覆盖面比较广。这些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产品及各项社区生产、生活所必要的公共服务。第二,社区组织服务的范围广、更具有专业性。自筹资金的组织为社区提供社区文化活动、社区公益服务等。服务人员都是通过一定的专业培训活动,掌握一定的专业社区服务技能。第三,法律体制健全,社区发展自治化。各国政府都将社区的治理权交于公民,社区具有社区的管理权,居民具有监督社区的权利。建立健全法律机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来保障社区居民的自治权。第四,社区居民自治化,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居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社区的管理,营造一种相互信任、合作互惠的社区环境,提高居民对社区的归宿感。第五,供给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利用不同供给主体的优势互补来加强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72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