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周边农村地区空巢老人互助模式研究济南历城区港沟镇潘庄为例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发展,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引起重视,而农村空巢老人更是占其中的一大部分。现如今,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农村空巢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尤为严重。该项目是以港沟镇潘庄村为项目地,结合前期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梳理,通过实地调查,运用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了解与空巢老人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对农村空巢老人切实存在的生活问题进行梳理、总结、澄清。运用社会支持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和优势视角理论,结合老人的实际情况,整合空巢老人的个人资源,依据空巢老人的具体生存状况情况构建了农村空巢老人“一对一”、“多对一”等多互助模式,使空巢老人个人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同时为农村养老模式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本项目有助于加强有利于丰富农村互助养老理论与实践研究,从而推进老年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三) 研究方法 1
二、 养老状况调查 2
(一) 老年人生活养老方式调查 2
(二) 互助养老薄弱原因分析 2
(三) 潘庄互助养老可行性分析 3
三、 潘庄互助养老模式理论构建 7
(一) 互助养老模式的内涵及功能 5
(二) 互助养老模式的理论基础 5
(三) 互助养老具体模式构建 6
结语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10
致谢 1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1.农村地区存在切实养老问题
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加大了我国养老负担,如今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养老事业发展的关键。
2.国家大力推进养老事业下互助养老得到发展
国家大力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近些年来不断颁布规范性政策文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4.社会工作在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中具有重要价值
目前,笔者深入养老实践进行具体工作的调查与研究还明显不足,因此互助养老服务还未能得到足够成熟的相关的研究的支持。尤其是,目前关于互助养老服务的研究对象更多是针对城市老年人的,而农村老年人的养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大力推进养老事业下互助养老得到发展
国家大力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近些年来不断颁布规范性政策文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4.社会工作在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中具有重要价值
目前,笔者深入养老实践进行具体工作的调查与研究还明显不足,因此互助养老服务还未能得到足够成熟的相关的研究的支持。尤其是,目前关于互助养老服务的研究对象更多是针对城市老年人的,而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等问题日趋严重下,农村老年人的互助养老服务却还没能充分得以开发,急需要相关理论与研究的支持。
(二)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1)通过社会工作介入丰富农村互助养老的理论研究
在农村空巢老人互助模式的实践中,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及其专业方法起到了重要作用。养老问题的责任主体不是单一的,个人、家庭、社会都需要正视在养老中的责任,结合各方面力量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
(2)通过介入互动养老推动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发展
“实践出真知”,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笔者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服务邮寄的结合在一起,构建了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实现了老年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
2.实践意义
(1)为政府推进农村养老事业提供积极对策建议
在农村空巢老人互助模式下,通过老人间的主动参与,成立“一对一”、“多对一”、“老帮老”等类似的互助小组,形成特定的服务模式。
(2)促进项目团队成员自身成长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可以使项目成员更好体会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更加认同社会工作的专业意义,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能够更加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专业服务的水平,为将来从事社会工作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在项目进行的前期,项目工作人员搜集并查阅大量与农村空巢老人以及互助养老模式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参考其他社会工作者的经验教训,为以后项目完成做好铺垫。
2.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项目工作人员与受访者通过交谈的方式获取所需信息的方法。在此次的调研中,采用非结构型访谈法,在访谈前期提前制定好访谈提纲,整理出想要获取的有效信息;在访谈过程中,营造一种轻松开放的访谈氛围,根据访谈提纲进行提问,这有利于获得更丰富的资料与信息,为本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3.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项目工作人员通过对受访者的其他非语言行为的观察获取信息的方法。我们在访谈中会着重观察老人的一些肢体动作、语言表情等,补充在访谈中为获取的信息。
二、养老状况调查
(一)老年人日常生活情况介绍
1.农村老人在生活照料方面存在巨大需求
老人们随着年纪不断增加,身体状况不断下降,日常生活中需要更多的照顾,但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只在重大节日如春节回家,老人很难在平时得到儿女照料。
2.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
虽然年满60岁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可以获得政府发放的基本养老金900元,但是由于政府只是单纯地给予基本的资金支持,并没有更多形式更多方面的支持,老年人也不能获得更多的物质帮助。同时在外务工的子女虽然也会赡养老人,给老人汇钱,但由于子女收入不高,存在日常生活保障可能随时失去的风险,老人时常为此而担心。
3.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
农村空巢老人对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主要集中希望与自己的子女能够经常联系,没事多打打电话,彼此多沟通交流,使老人得到精神慰藉。但是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方式还是比较单一的,日常生活也较为简单、乏味。因此老人需要人文关怀与安慰,来排遣心中寂寞,带来精神慰藉。
(二)互助养老薄弱的原因分析
1.地方政府和村委会态度不积极
地方政府(这里指港沟镇政府)对开展互助养老服务的迫切性和必需性理解不深,没有意识到在农村社区开展互助养老服务的重要现实意义,没有很好地了解和宣传互助养老方面的政策。项目成员通过网络查询获得港沟镇政府的联系方式后进行预约,欲对当地政府对养老方面的政策和制度进行了解。但在预约成功实际进入镇政府办公场所时并没有得到预期想要的资料,甚至发现工作人员对老年人方面的政策都不太了解,尤其对互助养老认识还十分欠缺。项目成员向村委会干部表明来意并简单介绍项目内容及意义,但得到的结果却令人意外,村支书明确表示不会支持我们的项目,不会提供相应的帮助,并阐明项目成员若在项目服务过程中遭遇任何意外,他们不会负任何责任,有些村干部则表示我们的项目在当地是不适合实施的,说老年人的生活并没有什么问题。由此可见,地方政府和村委会成员对村内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不了解,甚至选择回避老人面临生活困难的问题,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这无形中增加了推行互助养老的难度。
2.村委会老年服务工作不到位
与当地村支书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沟通中发现当地村委会服务意识和民生意识差,几乎未根据上级政策的下达和本土情况制定相应的服务空巢老人的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由此可见村干部中缺乏对老年工作上心的组织者。
3.传统观念的束缚和老人态度的消极
老年人生活了几十年,已经形成了自己固有的观念,很难改变。虽然现在是21世纪新社会,各种新观念新思想新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三) 研究方法 1
二、 养老状况调查 2
(一) 老年人生活养老方式调查 2
(二) 互助养老薄弱原因分析 2
(三) 潘庄互助养老可行性分析 3
三、 潘庄互助养老模式理论构建 7
(一) 互助养老模式的内涵及功能 5
(二) 互助养老模式的理论基础 5
(三) 互助养老具体模式构建 6
结语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10
致谢 1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1.农村地区存在切实养老问题
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加大了我国养老负担,如今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养老事业发展的关键。
2.国家大力推进养老事业下互助养老得到发展
国家大力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近些年来不断颁布规范性政策文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4.社会工作在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中具有重要价值
目前,笔者深入养老实践进行具体工作的调查与研究还明显不足,因此互助养老服务还未能得到足够成熟的相关的研究的支持。尤其是,目前关于互助养老服务的研究对象更多是针对城市老年人的,而农村老年人的养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大力推进养老事业下互助养老得到发展
国家大力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近些年来不断颁布规范性政策文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4.社会工作在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中具有重要价值
目前,笔者深入养老实践进行具体工作的调查与研究还明显不足,因此互助养老服务还未能得到足够成熟的相关的研究的支持。尤其是,目前关于互助养老服务的研究对象更多是针对城市老年人的,而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等问题日趋严重下,农村老年人的互助养老服务却还没能充分得以开发,急需要相关理论与研究的支持。
(二)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1)通过社会工作介入丰富农村互助养老的理论研究
在农村空巢老人互助模式的实践中,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及其专业方法起到了重要作用。养老问题的责任主体不是单一的,个人、家庭、社会都需要正视在养老中的责任,结合各方面力量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
(2)通过介入互动养老推动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发展
“实践出真知”,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笔者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服务邮寄的结合在一起,构建了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实现了老年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
2.实践意义
(1)为政府推进农村养老事业提供积极对策建议
在农村空巢老人互助模式下,通过老人间的主动参与,成立“一对一”、“多对一”、“老帮老”等类似的互助小组,形成特定的服务模式。
(2)促进项目团队成员自身成长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可以使项目成员更好体会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更加认同社会工作的专业意义,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能够更加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专业服务的水平,为将来从事社会工作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在项目进行的前期,项目工作人员搜集并查阅大量与农村空巢老人以及互助养老模式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参考其他社会工作者的经验教训,为以后项目完成做好铺垫。
2.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项目工作人员与受访者通过交谈的方式获取所需信息的方法。在此次的调研中,采用非结构型访谈法,在访谈前期提前制定好访谈提纲,整理出想要获取的有效信息;在访谈过程中,营造一种轻松开放的访谈氛围,根据访谈提纲进行提问,这有利于获得更丰富的资料与信息,为本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3.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项目工作人员通过对受访者的其他非语言行为的观察获取信息的方法。我们在访谈中会着重观察老人的一些肢体动作、语言表情等,补充在访谈中为获取的信息。
二、养老状况调查
(一)老年人日常生活情况介绍
1.农村老人在生活照料方面存在巨大需求
老人们随着年纪不断增加,身体状况不断下降,日常生活中需要更多的照顾,但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只在重大节日如春节回家,老人很难在平时得到儿女照料。
2.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
虽然年满60岁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可以获得政府发放的基本养老金900元,但是由于政府只是单纯地给予基本的资金支持,并没有更多形式更多方面的支持,老年人也不能获得更多的物质帮助。同时在外务工的子女虽然也会赡养老人,给老人汇钱,但由于子女收入不高,存在日常生活保障可能随时失去的风险,老人时常为此而担心。
3.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
农村空巢老人对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主要集中希望与自己的子女能够经常联系,没事多打打电话,彼此多沟通交流,使老人得到精神慰藉。但是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方式还是比较单一的,日常生活也较为简单、乏味。因此老人需要人文关怀与安慰,来排遣心中寂寞,带来精神慰藉。
(二)互助养老薄弱的原因分析
1.地方政府和村委会态度不积极
地方政府(这里指港沟镇政府)对开展互助养老服务的迫切性和必需性理解不深,没有意识到在农村社区开展互助养老服务的重要现实意义,没有很好地了解和宣传互助养老方面的政策。项目成员通过网络查询获得港沟镇政府的联系方式后进行预约,欲对当地政府对养老方面的政策和制度进行了解。但在预约成功实际进入镇政府办公场所时并没有得到预期想要的资料,甚至发现工作人员对老年人方面的政策都不太了解,尤其对互助养老认识还十分欠缺。项目成员向村委会干部表明来意并简单介绍项目内容及意义,但得到的结果却令人意外,村支书明确表示不会支持我们的项目,不会提供相应的帮助,并阐明项目成员若在项目服务过程中遭遇任何意外,他们不会负任何责任,有些村干部则表示我们的项目在当地是不适合实施的,说老年人的生活并没有什么问题。由此可见,地方政府和村委会成员对村内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不了解,甚至选择回避老人面临生活困难的问题,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这无形中增加了推行互助养老的难度。
2.村委会老年服务工作不到位
与当地村支书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沟通中发现当地村委会服务意识和民生意识差,几乎未根据上级政策的下达和本土情况制定相应的服务空巢老人的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由此可见村干部中缺乏对老年工作上心的组织者。
3.传统观念的束缚和老人态度的消极
老年人生活了几十年,已经形成了自己固有的观念,很难改变。虽然现在是21世纪新社会,各种新观念新思想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