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基本因素探析
目 录
1 引言1
2 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1
2.1 高校不断扩招1
2.2 结构性供需矛盾2
2.3 选择趋同性2
3 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因素4
3.1 薪资福利4
3.2 发展前途5
3.3 地理位置6
3.4 兴趣爱好8
3.5 单位性质8
4 引导大学生合理选择就业的几点建议10
4.1 对个人的建议10
4.2 对家长的建议11
4.3 对学校的建议11
4.4 对社会的建议12
结束语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附录:调查问卷16
1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而人才市场却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这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今年,全国毕业生数量达到史无前例的749万人左右,就业人数再创新高,比2014年增加22万人。叠加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市场因素,2015年的招聘岗位与往年相比又下降了,出现了人多岗位少的局面,于是,2015年被普遍评价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然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繁荣。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促进大学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合理定位,从而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促进现代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了深入系统地对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因素的研究,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本次调查选择2011届本科毕业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为调查对象。因为,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大学,也包含人文、设计、外国语这些文科学院;学生的生源主要来自江苏各地,也有来自河南、贵州、云南等地的外省学生。该校有近万名学生,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有建筑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农学、外语类,这种规模与专业设置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我校学生的就业期望、就业选择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般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而且,对于毕业生就业选择因素影响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因此,本次调查立足母校,通过真实的问卷调查,开展大学生就业选择因素影响的研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 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高校不断扩招
自1999年我国高等院校扩招以来,一方面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长,由图一可以看出历史积压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求职人数的不断增多必然导致大学生的竞争压力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另一方面,高等院校盲目注重招生的数量,而忽略了大学生的专业培养和素质培养,导致大学生毕业之后专业技能贫乏,素质不高,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
图一 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
2.2 结构性供需矛盾
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主要还是源于结构性的矛盾:一些大学生求职面临一定困难,而很多需要人才的地方和岗位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这种现象概括为“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
劳动力结构性供需矛盾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适应所引起的矛盾。其显著特点是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一方面存在着大量失业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一些新行业的工作岗位空缺,找不到适合的劳动者。结构性失业并不是劳动力需求不足,其根源在于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动,是由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难以改变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职业结构不能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主要是由于教育和市场反应不灵敏,消息滞后造成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我国劳动力就业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以前我国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前的大学毕业生是不愁找不到工作的。但现在的形势是大量的加工制造企业在不停的招人,技术人才以及中高级人才短缺。但很多大学毕业生、下岗职工以及农民工还在为自己的工作发愁。就业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处理好就业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2.3 选择趋同性
现在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很多都大体相同,例如他们都愿意选择稳定、工资高的、离家近的工作,但大家都这么选择,就会导致机关工作、国企工作、东部发达地区的工作等比较吸引人,而一些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山区更是无人问津。所以选择的趋同性会导致就业选择的一种病态,导致就业问题的产生。
为了探析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主要从就业现状、就业目标、影响就业选择的几大关键因素、学校专业情况、专业工作对口情况、就业前景、政策影响以及个人期望等方面进行设计,其中以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因素为主贯穿整个问卷。
3 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因素
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很多,根据调查,由图3.1我们可以发现影响最大的有五大因素,由高到低排列是:薪资福利、发展前途、地理位置、个人兴趣爱好、单位性质,下面我们将从这五大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图3.1 你确定工作单位是下列因素你最看重那三项?
3.1 薪资福利
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与此同时大学生对薪水的要求明显偏高。可以想象,从小学到初中,读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又进行了三年的高中学习,通过高考终于考上大学,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大学生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只为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能否收回教育投入成本的问题,摆在了大学生和家长面前,前期的高额投入,与毕业时并非高薪的工作回报,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大矛盾。大学生往往认为自己经过了高等教育,具有高等的学历,是国家的人才,应该获得较高的薪酬。这种思想常常会导致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薪酬之间不匹配,使得大学生不愿意去选择薪酬较低的工作。如图3.2,大学生对基本工资和五险一金的福利待遇比较看重。
图3.2 哪种福利对你选择岗位最有吸引力
3.1.1 基本工资不等
我国是一个地区性差异比较明显的国家,各个地区的差异性对于基本工资的差异有很大的影响,这直接表现在东部地区的基本工资水平要明显的高于中东部地区,城市地区的基本工资水平要高于农村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创新,每个地区每个岗位的基本工资都不等,所以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会对基本工资充满了各不相同的期望。
从图3.3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对未来工资的期望不等,但大多数大学生更倾向于基本工资比较高的工作。但这种工资期望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是很难达到的。在一些用人单位访谈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单位反映到现在有些大学生刚刚毕业所要求的待遇过高,远远超过社会目前的实际水平,大学生刚到单位还没给单位做出什么贡献就要求高待遇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在期望自己的基本工资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不能期望太高,那样会让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
4 引导大学生合理选择就业的几点建议
在市场机制配置下,如今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已经是一种常态。但是,如果大学毕业生群体失业基数过大,长期得不到缓解,会对大学生就业增加相当大的难度,而且是对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下面从四个方面对改善就业现状、引导大学生合理择业提出建议。
1 引言1
2 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1
2.1 高校不断扩招1
2.2 结构性供需矛盾2
2.3 选择趋同性2
3 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因素4
3.1 薪资福利4
3.2 发展前途5
3.3 地理位置6
3.4 兴趣爱好8
3.5 单位性质8
4 引导大学生合理选择就业的几点建议10
4.1 对个人的建议10
4.2 对家长的建议11
4.3 对学校的建议11
4.4 对社会的建议12
结束语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附录:调查问卷16
1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而人才市场却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这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今年,全国毕业生数量达到史无前例的749万人左右,就业人数再创新高,比2014年增加22万人。叠加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市场因素,2015年的招聘岗位与往年相比又下降了,出现了人多岗位少的局面,于是,2015年被普遍评价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然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繁荣。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促进大学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合理定位,从而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促进现代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了深入系统地对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因素的研究,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本次调查选择2011届本科毕业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为调查对象。因为,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大学,也包含人文、设计、外国语这些文科学院;学生的生源主要来自江苏各地,也有来自河南、贵州、云南等地的外省学生。该校有近万名学生,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有建筑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农学、外语类,这种规模与专业设置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我校学生的就业期望、就业选择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般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而且,对于毕业生就业选择因素影响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因此,本次调查立足母校,通过真实的问卷调查,开展大学生就业选择因素影响的研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 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高校不断扩招
自1999年我国高等院校扩招以来,一方面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长,由图一可以看出历史积压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求职人数的不断增多必然导致大学生的竞争压力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另一方面,高等院校盲目注重招生的数量,而忽略了大学生的专业培养和素质培养,导致大学生毕业之后专业技能贫乏,素质不高,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
图一 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
2.2 结构性供需矛盾
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主要还是源于结构性的矛盾:一些大学生求职面临一定困难,而很多需要人才的地方和岗位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这种现象概括为“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
劳动力结构性供需矛盾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适应所引起的矛盾。其显著特点是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一方面存在着大量失业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一些新行业的工作岗位空缺,找不到适合的劳动者。结构性失业并不是劳动力需求不足,其根源在于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动,是由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难以改变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职业结构不能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主要是由于教育和市场反应不灵敏,消息滞后造成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我国劳动力就业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以前我国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前的大学毕业生是不愁找不到工作的。但现在的形势是大量的加工制造企业在不停的招人,技术人才以及中高级人才短缺。但很多大学毕业生、下岗职工以及农民工还在为自己的工作发愁。就业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处理好就业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2.3 选择趋同性
现在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很多都大体相同,例如他们都愿意选择稳定、工资高的、离家近的工作,但大家都这么选择,就会导致机关工作、国企工作、东部发达地区的工作等比较吸引人,而一些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山区更是无人问津。所以选择的趋同性会导致就业选择的一种病态,导致就业问题的产生。
为了探析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主要从就业现状、就业目标、影响就业选择的几大关键因素、学校专业情况、专业工作对口情况、就业前景、政策影响以及个人期望等方面进行设计,其中以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因素为主贯穿整个问卷。
3 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因素
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很多,根据调查,由图3.1我们可以发现影响最大的有五大因素,由高到低排列是:薪资福利、发展前途、地理位置、个人兴趣爱好、单位性质,下面我们将从这五大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图3.1 你确定工作单位是下列因素你最看重那三项?
3.1 薪资福利
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与此同时大学生对薪水的要求明显偏高。可以想象,从小学到初中,读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又进行了三年的高中学习,通过高考终于考上大学,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大学生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只为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能否收回教育投入成本的问题,摆在了大学生和家长面前,前期的高额投入,与毕业时并非高薪的工作回报,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大矛盾。大学生往往认为自己经过了高等教育,具有高等的学历,是国家的人才,应该获得较高的薪酬。这种思想常常会导致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薪酬之间不匹配,使得大学生不愿意去选择薪酬较低的工作。如图3.2,大学生对基本工资和五险一金的福利待遇比较看重。
图3.2 哪种福利对你选择岗位最有吸引力
3.1.1 基本工资不等
我国是一个地区性差异比较明显的国家,各个地区的差异性对于基本工资的差异有很大的影响,这直接表现在东部地区的基本工资水平要明显的高于中东部地区,城市地区的基本工资水平要高于农村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创新,每个地区每个岗位的基本工资都不等,所以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会对基本工资充满了各不相同的期望。
从图3.3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对未来工资的期望不等,但大多数大学生更倾向于基本工资比较高的工作。但这种工资期望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是很难达到的。在一些用人单位访谈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单位反映到现在有些大学生刚刚毕业所要求的待遇过高,远远超过社会目前的实际水平,大学生刚到单位还没给单位做出什么贡献就要求高待遇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在期望自己的基本工资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不能期望太高,那样会让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
4 引导大学生合理选择就业的几点建议
在市场机制配置下,如今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已经是一种常态。但是,如果大学毕业生群体失业基数过大,长期得不到缓解,会对大学生就业增加相当大的难度,而且是对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下面从四个方面对改善就业现状、引导大学生合理择业提出建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