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文写作的语用技巧

目 录
1 引言 1
2 公文写作的语用 1
2.1语用的定义 1
2.2语用的特点 1
3 公文写作的语用技巧 2
3.1词汇上的技巧 2
3.1.1使用规范的书面语 2
3.1.2适当运用有生命力的文言词汇 3
3.1.3合理使用模糊语 5
3.2 句法上的技巧 5
3.2.1巧用长句和短句 5
3.2.2巧用单句和复句 6
3.2.3惯用陈述句和祈使句 7
3.3修辞上的技巧 7
3.3.1合理使用借喻,使语言生动形象 8
3.3.2灵活使用对偶、排比,加强语言 9
3.3.3恰用对比,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9
3.3.4准确引用,延展文意 10
结论 12
致谢 13
注释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公文写作是秘书人员的必备技能之一,如何有效、准确地写好一篇公文更是一门值得我们探寻的学问。关于公文写作的语用技巧,前人研究不多,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资料更是寥寥无几。综观前人的研究成果,他们大多集中从词汇、句法以及修辞等方面对公文的语用技巧进行分析,有的只仅仅从一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真正着重分析公文写作的语用技巧的文献不是很多。正因如此,才给后来者提供了更多的探究机会和空间。阅读这些参考文献,引用一些对自己有启发的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本人发现公文写作的语用技巧,在词汇和修辞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尽可能挖掘出这些技巧,主要对自己的公文写作有很大的提升。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法、分析归纳法等方法对公文写作的语用技巧进行研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希望通过对语用技巧的研究,丰富公文写作的理论成果,撰写出高质量的公文以至于提高工作效率。
2 语用界定
2.1 语用的定义
语用是指结合上下文语境,根据所要表达的字面意义及蕴含意义合理使用语言。同一个词语或句子在不同语境下所表达的意义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联系语境,结合语用规则、文化差异等,合理传达信息,让交流的双方互相明白内容,了解情况。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在哈佛大学演讲时,关于语用学提出了“合作原则”,即: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目的在于交流时双方能正确理解,所以语用是至关重要的。
在公文写作中,语言的运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公文的思想内容,在经过一系列组织安排后,都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合理的运用语言,才能准确的传递信息,公文本身的作用才能体现出来。公文的语言有自身独特的要求,重视语言运用的研究,对撰写高质量的公文,充分发挥公文的管理协调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公文语用的特点
在公文写作中,语言运用主要的特点是:庄重严谨、准确规范、朴实、精练。
庄重严谨是指在语言运用方面要庄严郑重,含义要准确,文句要严谨。党政公文是党政机关行使权力传达信息的重要工具,具有一定的法定效力,所以要求公文在语言上要有庄重严谨的特点,用庄重严谨的语言去阐述事实,传递信息,才能体现发文机关的权威性,特别是一些指示性的公文更应该注意。
准确规范是指语言表意一定要真实明确,用词要规范,不能有半点虚假,一定要切合实际,运用合理的书面语进行表述。党政公文是用于上级对下级指示工作,下级对上级汇报工作的工具,只有语言运用准确无误,才能合理地反映情况,处理工作,解决问题,所以在公文写作中,必须要强调语言运用的准确规范。
朴实是指语言朴实无华,自然合理。在进行公文写作时,只求表意明确,描述情况和问题只需讲清楚即可,以理服人,不需要刻意用华丽的辞藻进行修饰,论述道理有理有据即可,不需要夸大事实,所以公文语言须朴实。
精练是指语言要简明扼要,用简洁明了的文字传递信息,该省略的就果断地去掉,使用最少的文字去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使阅读公文者能清晰明了地读出公文中的要点,以便于有效地完成工作。切忌为了语言的精练而使公文表意不明确,信息不完整。
3 公文写作的语用技巧
3.1 词汇上的技巧
3.1.1使用规范的书面语
“ 公文写作中,词语使用是否规范恰当,会直接影响公文传达信息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所以不宜使用生僻、语义模糊的词语。方言词的使用具有局限性,不适宜在党政公文中出现,以免造成理解困难、沟通障碍,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到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公文写作中应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避免使用方言词语。”[1]党政公文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文本,在使用词汇时应当使用规范的书面语,慎用一些口语词汇和方言词汇。在公文中使用规范语,可以是公文的整体语言严谨规范,可以让读者理解公文中传递的正确信息,才能让执行者没有偏差地完成工作。
在草拟公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区别使用口头语和书面语,就是要使用规范、严谨、简练而又朴实的书面语体,切忌使用口语词汇。例如:“宋庆龄同志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是保卫世界和平事业的久经考验的先驱,是全体中国少年儿童慈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爱的祖母”[2]这段话中就运用了规范的书面语,若是为了表现亲切感,将书面词语 “祖母”换成近义词“奶奶”,就会毁掉全文的严肃庄重的色彩,削弱这一决定的严明性和权威性。而这里合理地使用“祖母”这一书面词汇,使公文不失严谨,更增添了尊敬之感。
如“有关地区和部门要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规定,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63号)要求,切实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监督,妥善处理好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及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得到落实,不断提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3]在这段话中,若是将“妥善”、“切实”、“落实”等书面词语换成“适合”、“确实”、“应该”、“明白”等词汇,就会使公文的语言变得简单随意,像是平时写作一样,这样整篇公文就会失去严谨性,公文所展现的权威性也会随之降低。在党政公文写作时,应该抛却类似“没几天”、“打算”、“马上”、“商量”等一些口语词汇,加强书面语的使用,规范党政公文的词汇使用。
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个例子看出使用书面语的重要性:1993年1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十六条“请示不要直接送领导者个人,也不要同时抄送同级和下级机关”,“不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口头语,而这里放在具有法律效应的党政公文中,不适合语体要求,严重影响了公文的权威性。因此在2012年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十五条中将“不要”改为“不得”,这样体现了公文的严谨性。书面语的使用,使公文语言更加规范、严谨,所以我们在草拟公文时,必须掌握并熟练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这是公文写作语用技巧之一。
3.3.1 合理使用借喻,使语言生动形象
在公文中,语言的功能和作用是最大力度的发挥它的表达效果。若是在草拟党政公文时,仅仅只用精简、严谨、准确的语言去描述事物的本身,不符合公文所体现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所以要想使公文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就得在写作时合理使用借喻,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性,使公文能够更好地完成它本身在党政事务中的管理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72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