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民营化问题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1.1公共事业民营化含义和起源 1
1.2公共事业民营化的相关理论 2
2 公共事业民营化现状研究 3
2.1我国公共事业民营化的发展现状 3
2.2我国公共事业民营化的发展模式 3
2.3我国公共事业民营化的发展困境 3
3 淮安市公共事业民营化发展现状 4
3.1供水 5
3.2供暖 5
3.3燃气 6
3.4污水垃圾处理 6
3.5公共交通 7
3.6其他 7
4 淮安市公共事业民营化问题 7
4.1缺乏理论基础和明确的指导思想 7
4.2缺乏竞争,竞争机制不健全 8
4.3公共事业准入门槛过高 8
4.4政府监管和责任缺失 8
5 淮安市公共事业民营化对策及其普适意义 9
5.1引入竞争机制 9
5.2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9
5.3政府承担责任 9
5.4 建立完善的民营化制度体系 10
结 论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1 引言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欧美的滞胀危机发生后,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的美国里根政府和英国撒切尔政府上台后,通过减少对公共事业项目的财政补贴,允许市场共同参与到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当中,逐渐打破企业垄断,这种在公共行业引入竞争的行为,迫使这些企业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引入竞争也正是民营化的一个主要手段。
在以英美为代表的公共事业民营化取得成效后,我国参照了西方国家民营化的经验,从二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世纪八十年代起,进行了“以公共事业组织自由化、公共事业服务社会化、事业人才流动市场化、公共事业经营多元化和公共事业管理法制化为特征的改革” [1]。我国逐渐将政府与生产者的角色分离,将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结合,逐步实现投资和市场的主体多元化。改革过程中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在前人在对公共事业民营化的研究基础上,对我国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现状进行研究,同时采用文献法和访谈法对淮安市部分进行公共事业民营化的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其目的是推动我国民营化进程,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改进社会整体水平。
1.1 公共事业民营化含义和起源
1.1.1 公共事业民营化的含义
公共事业是指那些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它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这些都是由政府相关部门承担的行政管理工作,相对独立,彼此并无内在联系,各自有不同的工作对象和工作范围。
公共事业民营化,是指更少地依赖政府,更多地依靠民间机构来满足公众需求。将国有、公营的城市公共事业的所有权或经营权部分或全部地向民间转移。
1.1.2 公共事业民营化的起源
公共事业民营化开始于英国,是首个制定了大量的民营化方案的国家。撒切尔夫人初任首相,倡议减少国家对公共事务的干预,引发了关于民营化全国性的热议。在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范围内大量出现出售公共企业的提议和方案,随着国有企业实行的一系列民营化运动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影响了西方许多工业化国家在公共事业领域民营化的实践。在80年代后期,包括美国和俄罗斯在内的西方国家也先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民营化。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民营化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现在已涉及到我国的各个领域。
1.1.3 公共事业与公用事业
本论文旨在进行公共事业民营化的问题研究,在撰写过程中发现公共事业和公用事业二者概念存在混淆,在《关于公共事业范围和类别的界定问题》一文中有作界定,公共事业涵盖了公用事业在内的14类公共事业。“公用事业是指负责维持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公司。范围包括:(1)供水;(2)节水;(3)排水;(4)电力(5)供热;(6)供气(天然气和人工煤气);(7)公共交通(8)污水处理;(9)垃圾处理;(10)电信(11)邮政;(12)城市绿化;(13)环境卫生;(14)道路与桥梁;(15)其他”[2]。
本文的研究的是公共事业民营化,但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政策环境,决定了我国民营化改革过程中,在公用事业领域民营化体现的较为充分,公用事业行业民营化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影响也比较大,因此,本文将主要介绍淮安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的发展现状,同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1.2 公共事业民营化的相关理论
西方学术界曾先后出现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潮,以此为理论支撑,为后来发生的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首先是公共选择理论学派,以布坎南、缪勒为代表的学者对公共事业治理中的“政府失灵”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更多将公共事业交由私人企业承包的观点。
其次是以奥斯本、盖布勒为代表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打破了公私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限,转变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鼓励民营机构与政府共同承担公共事业。
最后是治理理论,罗西瑙、皮埃尔、库伊曼为首的学者从公共治理的方式和价值方面展开研究,主张政府与社会共同合作,从而形成的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型公共管理模式。
鉴于西方国家成功的民营化经验,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了公共事业民营化的改革,在借鉴了西方国家民营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后,“我国现有的民营化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为公共事业民营化寻找理论支持,缺乏冷静的反思。” [3]。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民营化在文化观念、制度背景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西方民营化理论和成功的经验,对于我国的民营化改革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这也是我国在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中面临的困境之一。
2 公共事业民营化现状研究
2.1 我国公共事业民营化的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尤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我国公共事业属于国家垄断运营的方式,政府部门既是监督、管理整个行业的主体,还是规划行业发展的主体,结合了规划、监督以及管理,政企无法实现分离,随之也带来了很多弊端。改革开放使得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对供水、供气、交通等基础公共事业的需求愈来愈大,从20世纪80年代初尝试改善之前单一财政投入基础设施投资模式,并在公共交通、燃气、供电等行业首先进行了民营化。相继颁布实施“《城市市政公共事业利用外资暂行规定》、《关于加快市政公共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4],以意见和规定的形式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公共事业领域,开始了我国的公共事业改革。在市场经济开始改革后,很多地区也慢慢进行公共事业民营化的市场化改革,开始以获得特许运营权的形式同意投资者介入。在民营企业介入公共事业领域后,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并提高了效率,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减少了服务的费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5.3 政府承担责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78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