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本文从实际调查出发,根据以往的研究理论以及初中教师的职业倦怠的相关表现,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进行综合研究,从教师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低自我成就感三个方面分析当今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笔者认为,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影响和原因分别表现在内部,外部两方面,因此不应一概而论,应该对其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和分析,创新性的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善状况,促进教师自身,教育,社会乃至国家的健康发展。关键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目 录
0 引言1
1 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概念及理论2
1.1相关概念界定2
1.2职业倦怠相关理论2
2 辽宁省锦州市第四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调查4
2.1问卷分析4
2.2辽宁省锦州市第四中学教师职业倦怠表现18
2.3辽宁省锦州市第四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19
3 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20
3.1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内部原因 20
3.2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外部原因21
4 改善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和途径24
4.1初中教师的自我调节24
4.2学校的帮助27
4.3社会的转变29
4.4政府的支持29
结论31
致谢32
参考文献33
附录134
附录235
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以辽宁省锦州市第四中学为例
0 引言
教师,是古往今来必不可少的一个职业,其主要职责是传承知识和文化,为促进一代代人的全面成长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而初中教师更是承担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初中正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在此阶段能否健康成长对其日后有着巨大影响。教师作为育人的特殊职业,其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程度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各方面发展,对其自身健康和工作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更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初中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绩效考核,更是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衡量指标,因而决不可轻易忽视。找出其产生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承担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初中正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在此阶段能否健康成长对其日后有着巨大影响。教师作为育人的特殊职业,其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程度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各方面发展,对其自身健康和工作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更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初中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绩效考核,更是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衡量指标,因而决不可轻易忽视。找出其产生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不仅对于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有很大帮助,更是为教育事业,社会政府拓宽了解决此问题的新视野,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保障社会和谐。
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在《社会问题杂志》上发表了《职业倦怠》,一篇极具划时代意义的文章,也因为此篇文章的发表,弗登伯格因此获得了“倦怠综合症发现之父”的荣誉[1]73。他主要从临床的视角理解倦怠现象,倾向于把职业倦怠看出是一种心理疾病或不健康症状。Freudenberger将其定义为由于过度需求能源(energy),力量(strength),或资源(resources)而导致的失败(to fail),精疲力竭(wear out)或身心枯竭(exhausted)[2]4。
对于职业倦怠的进一步探讨则与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她认为,应把倦怠描述为一种身体,分为三个维度;(1)情感和精神的枯竭状态(emotional exhaustion),特征是身体的损耗和持续疲劳,无助感和绝望感,消极的自我概念以及对工作和生命的消极态度;(2)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指个体表现出麻木以及消极否定的状态。在面对服务对象或是工作时缺乏感情的投入,对他人缺少同情心;(3)较低的自我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是指个体对自己自我能力和价值的评估降低,感到无效能以至于无法胜任目前的工作[3]32。
而我国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相对较晚,大约在2000年后才陆续开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社会,组织和个人。从社会角度来讲,社会期望过高当社会地位,薪资待遇却不高的现实情况加快了教师的职业倦怠的产生;从组织角度讲,我国学者蓝秀兰认为教师职业倦怠应归因于社会期望,工作能力等组织与个人
0 引言1
1 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概念及理论2
1.1相关概念界定2
1.2职业倦怠相关理论2
2 辽宁省锦州市第四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调查4
2.1问卷分析4
2.2辽宁省锦州市第四中学教师职业倦怠表现18
2.3辽宁省锦州市第四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19
3 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20
3.1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内部原因 20
3.2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外部原因21
4 改善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和途径24
4.1初中教师的自我调节24
4.2学校的帮助27
4.3社会的转变29
4.4政府的支持29
结论31
致谢32
参考文献33
附录134
附录235
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以辽宁省锦州市第四中学为例
0 引言
教师,是古往今来必不可少的一个职业,其主要职责是传承知识和文化,为促进一代代人的全面成长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而初中教师更是承担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初中正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在此阶段能否健康成长对其日后有着巨大影响。教师作为育人的特殊职业,其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程度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各方面发展,对其自身健康和工作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更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初中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绩效考核,更是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衡量指标,因而决不可轻易忽视。找出其产生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承担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初中正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在此阶段能否健康成长对其日后有着巨大影响。教师作为育人的特殊职业,其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程度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各方面发展,对其自身健康和工作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更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初中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绩效考核,更是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衡量指标,因而决不可轻易忽视。找出其产生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不仅对于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有很大帮助,更是为教育事业,社会政府拓宽了解决此问题的新视野,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保障社会和谐。
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在《社会问题杂志》上发表了《职业倦怠》,一篇极具划时代意义的文章,也因为此篇文章的发表,弗登伯格因此获得了“倦怠综合症发现之父”的荣誉[1]73。他主要从临床的视角理解倦怠现象,倾向于把职业倦怠看出是一种心理疾病或不健康症状。Freudenberger将其定义为由于过度需求能源(energy),力量(strength),或资源(resources)而导致的失败(to fail),精疲力竭(wear out)或身心枯竭(exhausted)[2]4。
对于职业倦怠的进一步探讨则与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她认为,应把倦怠描述为一种身体,分为三个维度;(1)情感和精神的枯竭状态(emotional exhaustion),特征是身体的损耗和持续疲劳,无助感和绝望感,消极的自我概念以及对工作和生命的消极态度;(2)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指个体表现出麻木以及消极否定的状态。在面对服务对象或是工作时缺乏感情的投入,对他人缺少同情心;(3)较低的自我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是指个体对自己自我能力和价值的评估降低,感到无效能以至于无法胜任目前的工作[3]32。
而我国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相对较晚,大约在2000年后才陆续开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社会,组织和个人。从社会角度来讲,社会期望过高当社会地位,薪资待遇却不高的现实情况加快了教师的职业倦怠的产生;从组织角度讲,我国学者蓝秀兰认为教师职业倦怠应归因于社会期望,工作能力等组织与个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