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专业实习生在服务机构中的角色定位分析以k服务机构为例(附件)
摘 要基于以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为研究主体和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角色定位分析研究较少的原因,本文以K服务机构为例,利用参与式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从社会工作实习生的视角对实习生的专业成长需求进行探究。首先列举出实习生在专业实习中与实习机构、专业社工、服务对象、学校、其他实习生之间应当担任的角色;其次分析出实习生在专业实习时遇到的角色紧张与超负荷、角色模糊、角色不合与冲突;在此基础上对以上角色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政府、机构、学校和实习生个人角度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目录
一、 引言 1
(一) 研究背景与方法 1
1. 研究背景 1
2. 研究方法 2
(二) 文献综述 2
1.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 2
2.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2
(三) 基本概念界定 3
1. 角色与角色定位 3
2.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 3
3. 社工机构 3
(四) K机构实务介绍 4
1. 机构介绍 4
2. 实习内容 4
3. 实习收获 4
二、 实习社工角色集 6
(一) 面对机构社工 6
(二) 面对服务对象 6
(三) 面对其他实习生 7
(四) 面对机构志愿者 7
(五) 面对学校 7
三、社会专业实习生的角色困惑 8
(一) 角色超负荷 8
(二) 角色模糊 9
(三) 角色冲突 9
四、 社工专业实习生准确角色定位的建议 11
(一) 实习生 11
1. 全面提高个人专业能力 11
2. 转变个人思想观念 11
(二) 学校教育及督导 11
1. 结合当地环境,开展特色化教育 11
2. 高质量衔接实习机构,加强职业化导向 11
(三) 实习机构 12
1. 加大机构转型力度,提供多方位实习需求 12
2. 加强部门协同合作,提高团队协同能力 12
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强化机构督导机制,提供及时有效的专业指导 12
(四) 政府 12
1. 完善社工制度,为社工提供良好工作环境 12
2. 扩大社工领域,提供多元化发展平台 13
总结与反思 14
(一) 总结 14
(二) 反思 14
致 谢 16
引言
研究背景与方法
研究背景
社会工作是从西方传入中国,所以社会工作在西方已经非常成熟,国外对于社会工作的专业实习研究主要集中在实习的内涵、历史、领域、安排方式、目标以及模式等方面。对于社会工作实习生的需求也有涉及,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我们与西方国家存在着政治形态、经济状况以及文化内容的差异,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应该走本土化的道路,所以本文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研究。
2011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从社会管理的角度着重强调建设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和加强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2011年11月,中央组织部、民政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作为中央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对发展社会工作的战略进行细化,成为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纲领。对于社会工作专业而言,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下,探索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实务性、专业性尤为重要。
专业实习对于专业具有重大意义,通过专业实习可以增加对本专业的了解和认识,增加学习兴趣和增强专业自豪感,为日后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实践性(范明林,2006),所以社会工作的专业实习是社会工作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周腊梅(2012)也指出,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不仅能培养巩固专业价值观,而且能提高实习生的实务能力,是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社工界的学者们对专业实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下问题:专业实习机构少、专业督导匮乏、学生实习态度有问题、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忽视实践教学、缺乏统一的实习规范制度、实习经费投入不足、忽视学生心态、实习生与实习机构和服务对象的关系问题以及就业压力下如何提高实习生的适应性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也都提出了各种对策和建议。(李树文2014,王宇红2012,顾江霞2010)
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研究,都是从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视角来进行,而实习生作为整个实习过程中的主体,实习生的需求应该被关注被重视。近几年,关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的需求也有研究,杨雅瑛以A养老机构的实习生为研究主体,在需求理论的主导下对专业实习生的角色定位及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实习相关系统,如学校、实习指导老师、实习单位和政府等提出了建议。但是社会工作发展如此之快,很多问题已经解决随之新的问题也在不断产生。田守顺(2016)在医务社会工作领域,从实习生的需求出发同样进行了研究,但研究领域只是医务社会工作,对于整个社会工作领域实习生的需求研究有部分的借鉴意义。
研究方法
本文以K服务机构的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观察法进行研究,分析实习生的真实角色定位以及专业成长的需求,并根据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运用文献法进行研究
通过对图书馆文献期刊、国内外专业书籍、专业实习生的日志、周志和总结报告的研究,探究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了解他们的需求。
第二、运用参与式观察法进行研究
通过融入K服务机构中,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介入研究客体,与被观察者发生联系 ,参与他们的活动,从而收集与研究有关的资料。
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是社会工作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培养社会工作体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社会工作发展时间还比较短,所以社会工作实习一直是社会工作教学与研究当中比较弱项的一个环节。研究都集中在实习体系的构建,有针对性的对实习生展开专业教育与培训等方面。
对于社会工作实习领域的研究,主要分为宏观实务和微观实务两个方面,不同的领域因地制宜,服务方向的侧重也不同,主要可以分为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个案工作和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政策等。服务的主要对象为弱势群体。
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目标的研究。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理论与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价值观的指导下提供专业服务,助人自助,培养独特的实务风格,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促进专业认同、专业成长等。
目录
一、 引言 1
(一) 研究背景与方法 1
1. 研究背景 1
2. 研究方法 2
(二) 文献综述 2
1.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 2
2.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2
(三) 基本概念界定 3
1. 角色与角色定位 3
2.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 3
3. 社工机构 3
(四) K机构实务介绍 4
1. 机构介绍 4
2. 实习内容 4
3. 实习收获 4
二、 实习社工角色集 6
(一) 面对机构社工 6
(二) 面对服务对象 6
(三) 面对其他实习生 7
(四) 面对机构志愿者 7
(五) 面对学校 7
三、社会专业实习生的角色困惑 8
(一) 角色超负荷 8
(二) 角色模糊 9
(三) 角色冲突 9
四、 社工专业实习生准确角色定位的建议 11
(一) 实习生 11
1. 全面提高个人专业能力 11
2. 转变个人思想观念 11
(二) 学校教育及督导 11
1. 结合当地环境,开展特色化教育 11
2. 高质量衔接实习机构,加强职业化导向 11
(三) 实习机构 12
1. 加大机构转型力度,提供多方位实习需求 12
2. 加强部门协同合作,提高团队协同能力 12
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强化机构督导机制,提供及时有效的专业指导 12
(四) 政府 12
1. 完善社工制度,为社工提供良好工作环境 12
2. 扩大社工领域,提供多元化发展平台 13
总结与反思 14
(一) 总结 14
(二) 反思 14
致 谢 16
引言
研究背景与方法
研究背景
社会工作是从西方传入中国,所以社会工作在西方已经非常成熟,国外对于社会工作的专业实习研究主要集中在实习的内涵、历史、领域、安排方式、目标以及模式等方面。对于社会工作实习生的需求也有涉及,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我们与西方国家存在着政治形态、经济状况以及文化内容的差异,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应该走本土化的道路,所以本文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研究。
2011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从社会管理的角度着重强调建设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和加强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2011年11月,中央组织部、民政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作为中央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对发展社会工作的战略进行细化,成为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纲领。对于社会工作专业而言,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下,探索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实务性、专业性尤为重要。
专业实习对于专业具有重大意义,通过专业实习可以增加对本专业的了解和认识,增加学习兴趣和增强专业自豪感,为日后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实践性(范明林,2006),所以社会工作的专业实习是社会工作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周腊梅(2012)也指出,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不仅能培养巩固专业价值观,而且能提高实习生的实务能力,是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社工界的学者们对专业实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下问题:专业实习机构少、专业督导匮乏、学生实习态度有问题、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忽视实践教学、缺乏统一的实习规范制度、实习经费投入不足、忽视学生心态、实习生与实习机构和服务对象的关系问题以及就业压力下如何提高实习生的适应性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也都提出了各种对策和建议。(李树文2014,王宇红2012,顾江霞2010)
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研究,都是从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视角来进行,而实习生作为整个实习过程中的主体,实习生的需求应该被关注被重视。近几年,关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的需求也有研究,杨雅瑛以A养老机构的实习生为研究主体,在需求理论的主导下对专业实习生的角色定位及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实习相关系统,如学校、实习指导老师、实习单位和政府等提出了建议。但是社会工作发展如此之快,很多问题已经解决随之新的问题也在不断产生。田守顺(2016)在医务社会工作领域,从实习生的需求出发同样进行了研究,但研究领域只是医务社会工作,对于整个社会工作领域实习生的需求研究有部分的借鉴意义。
研究方法
本文以K服务机构的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观察法进行研究,分析实习生的真实角色定位以及专业成长的需求,并根据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运用文献法进行研究
通过对图书馆文献期刊、国内外专业书籍、专业实习生的日志、周志和总结报告的研究,探究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了解他们的需求。
第二、运用参与式观察法进行研究
通过融入K服务机构中,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介入研究客体,与被观察者发生联系 ,参与他们的活动,从而收集与研究有关的资料。
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是社会工作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培养社会工作体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社会工作发展时间还比较短,所以社会工作实习一直是社会工作教学与研究当中比较弱项的一个环节。研究都集中在实习体系的构建,有针对性的对实习生展开专业教育与培训等方面。
对于社会工作实习领域的研究,主要分为宏观实务和微观实务两个方面,不同的领域因地制宜,服务方向的侧重也不同,主要可以分为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个案工作和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政策等。服务的主要对象为弱势群体。
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目标的研究。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理论与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价值观的指导下提供专业服务,助人自助,培养独特的实务风格,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促进专业认同、专业成长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