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论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20200101174327]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的功能从传统的通话和短信扩展到了无线上网、视频拍摄、音乐播放等方面,智能手机已经不仅是一种单纯的通讯工具,更成为了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媒介。大学生作为接受新事物相对较快的群体,智能手机的普及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作为现代通讯设备网络终端及信息传播媒介——智能手机,已成为各种思潮和各种利益诉求的平台,成为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阵地。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方面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智能手机,大学生,正面影响,负面影响,对策
目 录
1 引言 1
2 智能手机的内涵与特征 1
2.1智能手机的内涵 1
2.2智能手机的特征 1
3 智能手机对高校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2
3.1 获取知识更加便捷 2
3.2 社会交往更加频繁 3
3.3 娱乐生活更加丰富 3
3.4有利于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转变 3
3.5有利于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4
4 智能手机对高校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4
4.1 大学生手机成瘾 4
4.2 接收到的信息良莠不齐 4
4.3 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5
4.4 弱化同学之间的交流 6
4.5 成为不法分子行骗的新渠道 7
4.6 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7
5 解决智能手机对高校大学生负面影响的对策 8
5.1 完善教学管理规范 8
5.2构建依托智能手机的高校教育新模式 8
5.3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智能手机 9
5.4 积极引导和监管智能手机的使用 9
5.5 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多进行现实的交流与表达 10
结论 11
致谢 12
注释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以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信息技术的传播不再仅仅依附于报纸、广播和电视这三大传统媒介,手机与网络的迅速崛起也同样开辟了信息传播的新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更是把手机与网络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让人们不再被时间、地点所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大量的信息。作为智能手机的主要使用者大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与学习方式不仅发生了改变,他们的思想行为也发生了变化。在智能手机给当今大学生带来大量信息和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基于上述因素,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以及手机文化现象的调查,从获取的资料中分析综合,得出的结论是:手机对在校大学生学习及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大。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发现一些手机文化价值观情况,并针对普遍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优化改良方案,以期帮助部分同学消除各种不良的手机使用习惯,并树立正确的手机文化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手机使用的层次,对于当今普遍拥有手机的青年学生而言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2 智能手机的内涵与特征
2.1智能手机的内涵
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不断地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1]在智能手机功能日趋全面化以及价格日趋平民化的发展下,智能手机迅速步入大学校园,目前已为绝大多数大学生所拥有。结果是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所关注的这种移动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智能手机也有“双刃剑”的作用,在提高学习效率、推进个性化与终生化学习理念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2.2智能手机的特征
信息广泛且量大。智能手机是一种掌上的网络终端,网络与手机的完美结合,可以通过手机浏览大部分网上内容。网络中的信息包罗万象,从中可以得到各类新闻、学习资料、娱乐八卦等海量信息,这也使得人们的视野得到了大大的开阔,不再局限于电视、报纸、书本等传统的载体。
不受时空的局限。智能手机的小巧、便携性决定了我们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可以随时随地的去对话、阅读以及娱乐。这一系列地特点决定了人们愿意摒弃那些厚重的纸质材料而去拥有一部智能手机。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
功能齐全,价格适中。智能手机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装载各种各样的软件,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定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界面。现在的智能手机不仅仅可以上网浏览新闻,还可以利用它购物、订餐、聊天、游戏等,这也是为什么智能手机在年轻的消费群体中备受欢迎的原因。另外,其价格适中,人手一个。作为一种日常消费品,智能手机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价格也在不断地降低,这样就有更多的人成为智能手机的消费者,其影响面也在不断的扩大。
用户趋于年轻化,大学生比重大。调查显示,当前我国手机上网用户中,18~25岁用户所占比重最大,约为39%,其次为26~30岁用户,所占比例为34%,[2]这两大群体成为手机上网用户的中坚力量。由此可见,中国的手机用户网民呈现出低龄化地特征,这和正和当前社会所处的互联网环境密不可分。手机网民的学历层次方面,本科学历用户群体比例最高,占45%左右,其次为大专学历,约为30%。[3]可见,手机上网用户多集中在学历较高人群。
手机网络应用前景广泛。网络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智能手机互联网的流量、网速、广度在各方面都有着很明显的优势。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媒体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形影不离,通过手机与他人沟通交流、发布信息、传递情感、表达自身权利。于我们个人而言,手机已经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获取信息与社交的平台;而于社会而言,网络信息的发布、传播在整体上具有很大的互动性,社会上的每一个个体、组织以及社会群体都能够成为网络信息的来源,所有可以说,新媒体在本质上破除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而作为其中重要新媒介——手机,毋庸置疑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加以引导,其应用前景极其广阔。
3 智能手机对高校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3.1 获取知识更加便捷
对于我们这些接受新事物较快的大学生群体而言,手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种通信交流工具,更是具备了作为一种获取知识信息工具的显著的特征。例如大学生可以使用手机浏览电子书库、可以利用电子词典等软件进行外语学习;可以利用视听功能随时获取感兴趣的信息、可以通过上网获取移动数据服务商和互联网提供的信息。手机以随时随地随身携带的移动传播方式为核心,在结合了传统的语言、文字、网络等各种传播形态的基础上,已成为了满足群体大众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的“新媒介”,为我们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3.2 社会交往更加频繁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有 98% 的大学生购买手机是为了方便与家人和朋友联系,仅2%的大学生主要是为了娱乐。大学生过的是一种集体、统一的学校生活,同学们从全国各地汇聚到学校里学习,远离了亲朋好友,通过打电话、发短信、手机网络聊天的方式可以和家人以及老师朋友交流学校学习生活情况、价值观念、思想动态,或者对学习生活中的困惑、麻烦寻求帮助。可以与其他学校的同学互打电话,互发信息,了解交流各自的生活学习状况,也能够扩大交际空间。交际空间的扩大使得大学生社会性特征(社会内部人类个体的生存能力远远超过脱离社会的人类个体的生存能力)显现出来,从而排除了孤独感、排他性等不良心理情绪。
3.3 娱乐生活更加丰富
随着智能手机各种功能的不断增强, 手机越来越像娱乐工具——游戏机,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进一步促使手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接入运营商开发的专门网站或者联入互联网,享受到联机、联网娱乐的乐趣, 由此带来了娱乐方式的巨大变革。目前众多的服务供应商SP( Service Provider)在运营商搭建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上能够提供包括音乐下载、 联机游戏、网页浏览等等功能,众多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网络资讯,最流行的音乐和游戏。联网的功能更进一步扩展了大学生的交流范围, 极大的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 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20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