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参与的市鼓楼区社区文化建设研究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步伐加快,社区成为城市的重要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其发展状况对社区居民生活、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全国社区文化建设的典型,南京市鼓楼区近年来在制定文化发展政策、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举办特色文化活动等方面取得了进大进展,社区民间组织逐步发展壮大,居民参与意识增强。但调查发现文化建设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鼓楼区需要在调整政府与社区关系、完善管理体制、激发社会活力等方面做进一步努力。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2
(一)相关概念2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模式3
二、多方参与下鼓楼区社区文化建设的情况3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管理体制4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进展4
(三)社区文化建设的成效6
三、多方参与下鼓楼区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原因6
(一)政府与居委会权责不清6
(二)社区民间组织发展不成熟7
(三)社区居民缺乏主体意识,参与度不高8
四、对南京市鼓楼区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9
(一)转变政府职能,增强社区自治能力10
(二)加快发展社区民间组织10
(三)培育社区居民参与意识10
(四)完善社区各类保障机制10
结语11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基于多方参与的南京市鼓楼区社区文化建设研究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推动了社区成为社会新型的组织形式,多种生活方式和多元价值观冲击着原有价值体系,以熟人交往为主的社会关系向契约关系和利益取向转变。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构筑社区内共同价值观,才能融洽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构建积极健康的社会关系。目前国外社区文化的研究体系和研究队伍已发展成熟,从更加细微具体的角度对社区文化进行研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而国内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大多建立在对国外研究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论与实践的学习上,未能形成自身完整的理论体系,研究内容过于宽泛、研究主体较为单一,大都没有针对具体的城市或社区,本研究将以南京市鼓楼社区为例,以政府文化部门、社区居委会、社区民间组织及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了解南京鼓楼区社区文化建设实际发展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各个主体自身的文化建设优势,加强各主体之间协作互补,形成社区文化建设改进建议,完善社区文化建设的管理体制和工作体制,最终促使社区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更好的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
一、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概述
(一)相关概念
1.社区
滕尼斯的《Community and society》首次对社区进行解释,认为早期的社区是由相同血缘的亲戚联合在一起产生的社会集合,重视血缘纽带及和地域归属感。[1] 1315外国学者邓肯米切尔认为社区是指拥有共同地理区域、参与相同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并逐步形成统一价值取向的民众集合。我国学者王康认为,社区是在固定的地理范围,根据特定的规范、制度组成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社会共同体。[2] 2630学者方明认为,社区是由特定地理范围内进行活动的所有个人、组织、单位组成的集合,包括与之相关的活动、设施、行为、法律法规等。[3]38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于社区内涵没有统一的解释,但对社区的基本构成的有相同的观点:一是有特定的地理范围,相对固定的人口;二是有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三是有共同的情感、价值观。本文研究的社区是指隶属于南京市鼓楼区政府管辖内的社区集合,内部成员进行相同或相似文化活动,根据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生活在一起的。
2.社区文化
国内外研究者对社区文化的具体定义各有看法。一般来说分为广义和狭义的社区文化。广义的社区文化是指在社区生活中所具有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而狭义的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日常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体现在社区的方方面面,比如举办的文化活动、科普教育等。
社区文化促使社区由形式统一发展为实质统一。本文的社区文化指南京市鼓楼区社区居民所进行的文化建设活动,以及共同的价值理念、相似的生活方式、遵循的规则制度的总和,表现在日常生产创造的各个方面,其内涵不断发展、不断充实。其中社区是载体,政府文化管理部门是领头人,非政府组织是合作者,社区居民是主要参与者,通过社区与社会的内外双向交流,以文艺表演、知识教育、文体娱乐等具体方式展现出来。
3.社区建设
学者们对社区建设的实质和主管单位并未形成统一意见,我国学术界通常将社区建设等价于社区社会工作,在每一个时期背景下,社区建设有各自的目标和作用,但其内容大都相同,包括文化、教育、服务、卫生、环境、治安等。学者雷洁认为社区建设的前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单位”为形式的居民聚集逐步向“社区”发展,社区开始承担单位的群众服务、群众管理职能。学者李昌伟将社区建设的内容分为基层民主建设、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三个部分,民主建设包括基层党政建设和居民自治组织,公共服务主要是由政府提供的卫生服务、社区治安、社会救助、社区文化,社区服务是由民间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提供的养老服务、就业服务、助残服务、家政服务等。学者徐永祥提出社区建设是由所有主体共同进行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主要由基层党组织和政府领导,以社区自治组织为首,综合利用社会各界文化资源。
社区建设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每个政府城市工作的重点内容。高效的社区建设有助于将政府工作内容转交社区,提高社区自理自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同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社区与国家社会之间的融合。[4]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模式
1.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突出表现主要依靠政府的直接领导进行社区文化建设,政府贯穿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始终,是一种自上而下工作推进模式。当下我国绝大多数社区都采用这种建设模式。由政府作为文化建设的主导方,发起文化活动、投资建设文化设施,带领居民参与,获得了显著的成果。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易形成有规模、有组织、有计划的文化互动,使文化资源能够充分发挥效果。然而政府主导模式使社区文化建设主动权落到政府手中,许多文化建设内容是居民被动参与,导致居民的主动性、积极性降低,造成文化活动效率低下、文化资源浪费、效果减弱。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27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