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失能老人的现状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农村失能老人的现状研究以南京市为例[20200511191417]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步伐的加快,失能老年人口的规模越来越庞大。由于前期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先天不足,加上后期城市化及人口结构变迁等诸多问题所导致的传统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农村失能老人的生活状况和长期护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运用大量数据支撑和SPSS统计分析对农村失能老人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一个全面透彻的认识,最后,结合宏观和微观分析,对农村失能老人当前面临的生活和护理困境提出政策建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农村失能老人;生活状况;护理的医疗服务
目录
摘要4
关键词4
Abstract4
Key words4
一、绪论4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4
1.研究背景 4
2.研究意义 5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5
1.相关概念 5
2.理论基础 5
(1)社会保障理论5
(2)需求层次理论5
(3)社会福利理论5
二、农村失能老人的规模与趋势6
(一)农村失能老人的规模6
1.分性别农村失能老人规模6
2.分年龄农村失能老人规模7
(二)农村失能老人的趋势8
三、农村失能老人的基本生活状况9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9
1.调查的目的与方法9
2.调查的对象与范围9
3.调查情况的整理分析9
(二)基本生活状况分析10
1经济收入11
(1)个人年收入 11
(2)收入来源 11
2.居住情况 11
3.健康状况 11
(1)罹患慢性病情况 11
(2)自理能力 11
(3)关于自理能力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11
3.精神生活与社会参与情况 12
四、农村失能老人家庭护理的医疗服务现状13
1.家庭护理的医疗服务项目 13
2.家庭护理的医疗费用承担情况13
(1)医疗费用水平13
(2)费用承担主体13
(3)费用承担能力评价13
五、政策建议1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建立和完善家庭护理的医疗服务体系 14
2.有效调动政府与社会的资源投入 14
3.构建农村失能老人家庭护理的配套政策 14
致谢15
参考文献15
农村失能老人的现状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
引言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各个国家所普遍面临和深切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愈演愈烈,老年人的生活和长期护理问题已迫在眉睫。
失能老人,大多数学者将其定义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料的老年人。作为老年群体中最为脆弱的部分,失能老人对老年护理服务需求更为迫切。我国失能老人基数巨大,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公布的《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陈述体现:2010年末,全国城市与农村完全失能老人大约3300万,占据老年人口总体的19%,到2015年底,我国半失能老人和完全失能老人将达4000万人,比2010年增加700万。 而在这之中,农村失能老人的规模要高于城市失能老人的规模,城乡完全失能老人占老年人的比例,分别为5%和6.9%。农村家庭结构和规模变化的背后,落后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养老机构的缓慢发展,农村老年人长期护理现状令人担忧。由于经济水平制约和医疗资源的匮乏,农村高龄老人失能率和失能规模逐渐增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抚养比下降,带来一系列的养老、医疗和护理等问题。第二,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偏远地区农村的医疗资源严重匮乏,失能老人状况堪忧。第三,现代家庭结构变化,人口流动加快,子女越来越远离父母,使得家庭养老和护理保障功能弱化。第四,农村保障水平有限,养老和护理机构数量供不应求,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市场化管理有待加强,农村社会性养老和护理的供方市场动力不足。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对农村失能老人当前所面临的生活及护理困境做出详细分析。在宏观层面,本文将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等宏观数据,将农村失能老人这一特殊群体作为考察对象,分析这一群体当前的特征、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微观层面,本文将结合所收集到的150份实地调研数据,对失能老人面临的生活和护理问题进行简单梳理。最后,结合宏观和微观分析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2.研究意义
农村失能老人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产物,解决好此类问题,一方面,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有利于建设城乡共同发展的和谐社会。另一方面,可以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作用。在理论层面,此项研究可以充实农村失能老人的研究成果;在现实层面,可以唤起社会对此类人群的关心,推动农村医疗护理服务体系的建设。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相关概念
失能老人是指生活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照国际通行标准,因患有各种疾病、残疾、智障等和无法独自完成吃饭、洗澡等任何一项活动的老人称为失能老人。
家庭护理是以家庭为对象提供医疗项目服务的护理方式。家庭护理以家庭为核心,以医疗护理服务为依靠,为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务。
2.理论基础
(1)社会保障理论
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五项理论。社会救助是最基础、最低层次的保障,保障公民享有最低生活水平。对于农村孤寡失能老人,社会救助能够帮助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社会福利是指以增进公民整体福利水平为主,提供各种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理论为农村失能老人提供制度支持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2)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尚未得到满足的需求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它将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失能老人的需要首先是安全需要,老年人的安全需要主要集中在医疗和护理领域。农村相对匮乏的医疗资源、看不起病的风险使得这种不安全因素增加,一场大病就可以将农村老人辛苦攒下的积蓄化为乌有。其次,老年人的需要体现在社会参与上面,他们希望融入集体,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通过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参与社会发展。从需求层次理论出发,要求我们充分考虑到农村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
(3)社会福利理论
社会福利在本质上是为了增强人的幸福感。从失能老人的养老和护理方面讲,医疗和护理资源属于社会福利的范畴。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帮助,为农村失能老人提供休闲、娱乐等公共产品属于社会福利的范畴,有力的推动社会的福利化进程。
二、 农村失能老人的规模与趋势
(一)农村失能老人的规模
对农村失能老人规模进行初步判断是研究农村长期护理需求的出发点。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年龄、性别对老年人的失能状况作了初步统计,测量农村失能老人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因患有各种疾病、残疾、智障等和无法独自完成吃饭、洗澡等任何一项活动的老人(即失去日常活动和自理能力的老人)为失能老人。失能老人占老年人口中的比重即为失能率。失能率、失能老人规模的估计能够为一个国家和地区预测护理服务的需求规模提供依据,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95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