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人民脱贫观念的认知误区与优化路径分析

摘 要习主席总书记曾指出,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扶贫问题一直都是各地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全国上下都在鼎力推行的热点政策,精准扶贫问题将会毫无疑问地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习主席总书记提出“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也成为了精准扶贫政策中的一大指导路线。本文阐述了精准扶贫政策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了当前精准扶贫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贫困人民脱贫观念的认知误区,并将问题人群按照不同情况分成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障人员以及相关官员,逐一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
Key word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lumpsum illusion; Optimization path; Rural Revitalization. 目 录
一、绪论 1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2
二、脱贫观念的内涵与相关理论 3
(一)脱贫观念内涵 3
(二)脱贫观念相关理论 3
(三)精准扶贫目标 3
三、贫困人民脱贫观念的认知误区 5
(一)精准扶贫对象的评定标准 5
(二)贫困群体脱贫观念的认知误区分类 5
四、贫困人民脱贫观念优化路径 9
(一)留守儿童脱贫观念优化路径 9
(二)孤寡老人脱贫观念优化路径 9
(三)残障人员脱贫观念优化路径 10
(四)相关官员脱贫观念优化路径 10
结 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精准扶贫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主席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调研扶贫攻坚时首次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自此全国上下便开始了一场艰苦而又充满希望的征途。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扶贫问题一直都是各地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关于扶贫政策问题的论文不胜枚举,扶贫政策的专著也层出不穷。扶贫问题研究的角度也多从经济和物质层面,或者社会自然环境为主,真正将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贫过程中最为典型的问题——精准扶贫过程中遇到的人们脱贫观念的认知误区进行深入分析的实属凤毛麟角。因此,本文将精准扶贫过程中遇到的人们脱贫观念的认知误区作为重点,将精准扶贫政策和贫困人民脱贫观念的认知误区相结合,从国家的扶贫政策出发,对精准扶贫过程中遇到的人们脱贫观念的认知误区与优化路径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不仅对于精准扶贫政策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也为执行精准扶贫政策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精准扶贫这个严峻的话题,国内外的学者都曾经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扶贫开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贫困的内涵与成因研究,反贫困干预理论研究等方面。
纳克斯(1953)认为,发展中国家主要存在两个恶性循环:一是从资本供给来说形成“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效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二是从资本需求来说“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莱宾斯坦(1957)认为,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低收入水平的循环中,国民经济的内在推动力量太小,低下的收入水平决定了他们即使不断增加投资,资本形成的规模都小于经济起飞所需要的临界最小数量,因而最终又会落到低收入均衡的陷阱,无法打破这种稳定的均衡。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贫困的内涵也给出了多种定义。
乐章认为:“按照经济学的一般理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想象的总称。但首先是指经济范畴的贫困, 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
叶普万认为: “黄田是由于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所造成的使个人或家庭不能维持正常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一种生存状态”,则把文化和精神层次的需要纳入贫困范畴。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农村贫困标准》课题组在其研究报告中提出:“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他们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困难境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本论文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以及访谈法等方法,多途径搜集材料完成写作,从当前精准扶贫过程中不同的人群在脱贫观念中所暴露出来不同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一是贫困地区自幼缺乏教育与关爱的留守儿童;二是在贫困地区生活了一辈子,已经丧失挣钱能力的孤寡老人;三是因为各种不幸而丧失身体某方面机能,从而丧失了生活积极性,不愿再靠自己努力改变生活的残障人士;四是优亲厚友、关系至上、甚至是中饱私囊的有关官员。
二、脱贫观念的内涵与相关理论
(一)脱贫观念内涵
脱贫观念顾名思义就是贫困人民想要脱离贫困的意识以及方式,只有将人民主动脱贫的观念树立起来,我们的扶贫工作才能更加顺利的开展。扶贫不能仅限于物质上的扶贫,更要从精神上扶贫,彻底改变贫困户的脱贫观念。
(二)脱贫观念相关理论
要在脱贫攻坚中树立“四个意识”,强化责任担当。
1.树立政治意识,才能坚定扶贫工作立场。
如果政治意识不强,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就不明确,政治纪律就容易松懈,从而导致方向不明,就会失去前进目标。只有将政治意识置于首位,才能将政治任务置于肩上,为打赢扶贫攻坚战打造坚实基础。
2.树立大局意识,才能看清扶贫工作方向。
讲大局、顾大局是聚合力的基础,也是涉险滩的保障。更要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实现2020全面小康的战略高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视野来看待和处理基层扶贫工作。
3.树立核心意识,才能凝聚扶贫攻坚聚合力。
树立核心意识,就是要坚持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行动上保持与党中央步调一致。只有牢固树立核心意识,才能真正让广大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力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凝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4.树立看齐意识,才能在扶贫工作中步调一致。
看齐意识,就是要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要深入学习习主席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到信念坚定、政治明白、理论清醒。切实转变作风,夯实责任,狠抓落实。
(三)精准扶贫目标
而精准扶贫政策最终想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呢?在我走访曾经担任某县城精准扶贫主管干部时,他向我提到了“一越线二不愁三保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2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