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选择转专业的动因及其结果分析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文献回顾2
(一)国外研究2
(二)国内研究3
(三)研究述评5
二、研究设计5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5
(二)研究方法5
(三)调查地点及调查样本概况5
(一)良好的深造机会——利益导向的实现12
(二)复杂的人际关系——非理性的代价12
五、结论与思考13
(一)研究结论13
(二)进一步的思考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4
附录:访谈提纲16
——基于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
Causes and results of undergraduates choose to change major
——Based on rational choice theory perspective
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Xuan Yan
Tutor Zhang Chunlan
Abstract:With the adjustment of the system to change major, the students’ autonomy of change major increased. More and more undergraduates successfully changed a favorite major. Based on the rational choice theory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I analyzed the causes and results that undergraduates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ose to change major. The study found that undergraduate’s c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ontrol of resources and benefitoriented promoted undergraduate change major. Values and social institutions play a dual role of push and pull when they selected to change major and chose the new major. At the same time, choosing to change major brought them the opportunity for further study and achieved the purpose. At the same time, they need to face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s because of their irrational.
引言
引言
一、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
1.理性选择理论的相关研究
理性选择理论起源于新古典学派,亚当斯密的效用经济学是理性选择理论的典型代表,他提出的“经纪人”假设,指的就是人具备趋利避害的特点,会尽可能凭借最小的成本投入达到最大的效用。[1]乔治霍曼斯得以构建社会交换理论的形式,就是通过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群体动力学等理论解释小群体的行为而达成的,这些也为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受阿克塞尔罗德的影响,博弈论开始被引入理性选择理论。[2]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以“理性”为基础解释了广义上具有目的性的行动,同时提出“理性人”的假设。科尔曼认为,“理性人”的行动原则只有一个,即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利益。是以,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能概括为,它以宏观的社会系统行为作为研究的目标,以微观的个人行动作为研究的起点,以合理性说明有目的的社会行动。[3]在政治科学领域,理性选择理论也得到了运用。肯尼斯J阿罗把理性选择理论应用于福利经济学中,主要在《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中反映了他的想法。[4]
理性选择理论的运用日益广泛,但它并不是没有缺陷的,很多时候,理性假设的有效范围是被限制的。由此,泰勒提出了狭义理性选择的概念。泰勒认为,理性选择只有在行动者面对的是有限的选择、清楚的诱因、选择对个人具有重要性,并且曾有人有过类似选择。这样的情景下,才是有效的。[5]奥尔森也对理性选择理论能否从个人理性上升为集体理性提出了质疑。奥尔森指出,个人理性易导致“搭便车”行为的产生,在此基础上的个人理性的集合是不能实现集体利益的最大化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集体行动中的困境。[6]
(二)国内研究
1.理性选择理论的相关研究
文军在他的研究中指出,理性指的是人类的认识和思维能力,是区别于动物而言的。理性帮助我们通过手段的调整,达成最终目的,并且在建立起一套合理的价值体系的同时对目的做出判断和取舍。[16]丘海雄和张应祥在对理性选择理论进行评述后提出,要接受传统的理性假设的批评,同时在泰勒的狭义理性选择的概念基础上,将理性选择理论条件化,并准确处理制度与个体在行动选择上的关系。[17]王高哲在已有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学视角下的理性选择理论强调个体、组织与集体的行动不完全是一种工具理性行动,它还受到社会的制约。[18]王乾在研究时则将理性选择理论归纳为理性人目标或效益的最大化,通过采取最优的策略,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1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34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