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民众关于民生问题的民意表达渠道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
基层民众关于民生问题的民意表达渠道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20200501124430]
摘要:畅通的民生问题表达渠道既是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获得尊重的基本保证,也是执政党顺应民意、民主执政的需要,更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识。但我国当今民生问题表达渠道却在种种制约因素下与时代脱节,与民众诉求不相适应,使民意表达受到了阻碍,在压抑了民众表达意愿的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对民生问题表达渠道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改善计划和健全措施,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应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关注民意表达渠道,充分保证群众的意愿表达,在完善相应法律法规的过程中规范渠道权利并创新发展民意表达渠道,从民众利益诉求的角度来进行完善。
关键字:民生 民生问题 民意表达渠道
Grassroots expression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on livelihood issues channels—An Suqian Perspective
Student majoring in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un Yongfu
Tutor: Xiang Yuqiong
Abstract: Smooth channels for expressing both the livelihood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to respect the demands of the basic guarantee, the ruling party also listen to public opinion, democratic governance needs, it is essential to identify the modern political civilization. However, the expression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channels today still with the times, and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demands of the people, both the expression of repressed desire of the people also affected th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Therefore, improving and perfecting the peoples livelihood channels of expression,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Government should further promote public unobstructed expressi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wishes of the masses should be fully guaranteed, to establish the expression of public opinion in favor of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path expression of public opinion,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feedback mechanisms opinion expressed interest deman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eople to improve the channels of public expression.
Key words: People’s livelihood, livelihood issues, Channels for expressing opinion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民生问题如何解决,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更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所谓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的东西, 上升为政治形态及民众精神文化等非物质(需求)层面的整体样态。[1]而民生问题的民意表达指的是人民群众直接的意见表达或利益表达。[2]
这也是公民表达自由的体现。从现实角度看,解决公民的利益诉求问题对于推动民主和法治社会进程、实现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发挥着重大作用,同时也是对基层民众利益表达的保障;从国际环境角度来说,更加注重民生问题及其表达渠道,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首先,对于民生问题的表达渠道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我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我国传统民本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时过境迁,传统民本思想理论所针对的现实问题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程度上和范围上的变化。而当下我们对于民生问题表达渠道的研究,是基于前人提出的问题和思想进行的,这为当今的研究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理论素材。同时,当下的民生问题表达渠道思考和研究成果也必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民本思想。
其次,关注民生问题表达渠道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以民为本执政思想的高度体现。在改善民意表达渠道的同时也是在保障民生问题表达畅通,即保障了基层民众利益诉求的通畅。这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体现。结合“十二五”规划中更加注重保障制度和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来看,对民生问题表达渠道的研究无疑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只有畅通的民意表达渠道,政府才能深刻了解民众的需求,全面了解政策实施的过程问题,把握并解决民众的民生问题。因此,加强对民生问题表达渠道的而研究势在必行,而这也是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的关键所在。
2.现实意义
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基本职责,以民为本是政府最高的施政原则。民生问题自古有之,由于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其表现或缓和或激烈,但从来没有消除过。[3]而民意表达渠道正是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通过民意表达渠道在民生问题表达过程中的有效性进行较为全面、审慎的剖析,找出社会现实中普遍存在的表达渠道不畅之症结,同时结合我国政府具有主导和控制大多数利益表达渠道的倾向这一现实(政府对有着广泛、巨大影响力的表达渠道,如新闻传媒、网络等,施加审查、控制的倾向表现尤为明显),从而有利于政府汲取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善治理论精髓、深化“执政为民”理念、提高利益表达回应力、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多维角度,针对性地提出畅通利益表达渠道以增加公民利益表达有效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其今后在解决公民(尤以弱势群体为主)的利益诉求问题、推动民主和法治社会进程、实现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概况
近年来,学界关于民生问题的研究更多的是从表达渠道方面进行研究,从表达渠道方面来对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出政策建议,并在这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果。
在对我国现行民意表达渠道研究中,郑文倩从理论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在肯定现行民意表达渠道作用的同时,她又提出了“现行民意表达渠道已不能适应当今公众日益增加的利益诉求” [4]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下,民众的利益诉求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而现行的民意表达渠道由于政策制度方面的限制,并不能做出相应的改善来适应民众利益诉求的变化。郑文倩认为,我们有必要找出现行民意表达渠道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改善方法。同时还应从民意表达的制度方面进行改善,确认民意表达渠道的地位,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来完善现行民意表达渠道。
而崔健周结合实践认为“虽然存在种种且并不能一朝一夕就能消除的制约因素,但党和政府不能坐等各种条件具备后再来推进民意表达,必须积极主动地引导、支持、推进民意表达,让民众在表达中改变、在表达中成熟、在表达中提高。” [5]并肯定了当今社会情况下民意表达渠道与人民群众民意表达要求不适应性的客观存在,但崔健周更多的是阐述党和政府在民意表达中的作用,即党和政府对民意表达渠道的影响作用。更多的是督促党和政府应重视民意表达,加快民意表达渠道的完善,并通过党和政府对社会、民众的引导作用来推进民众民意表达的进步和完善。更多的是从理论上阐述了政府在民意表达完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相关学者则具体阐述了政府应该解决的问题“针对民意表达不充分问题,应进一步完善渠道本身的设计;针对民意表达的效率低下问题,应进一步完善渠道运行方式;针对新兴的表达渠道,要引导其走上合法规范的轨道。”
在新兴的民意表达渠道方面,张宇认为“非营利性组织正是在逐渐兴起的民意表达途径,在政府改革的推力和社会的拉力共同作用下,未来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将推动公民社会的进一步建构、社会资本的积累和善治的实现,尽显其民间性和自主性,成为具有独立性、补充性的民意表达途径,增强社会公众的政策意见和建议对政策产品的影响。”[6]这是一个大规模的民主政体所需要的,罗伯特?达尔指出:“独立的组织在一个民主政体中是非常必要的,至少在一个大规模的民主政体中是如此。每当民主过程在像民族国家那样大规模的水平上运行时,自治的组织一定会产生。它们对民主过程本身的运转、对减缓政府的高压政治、对政治自由以及对人类福利也是必要的。”[7]
2.国外研究概况
民生问题不仅仅是我们国家所存在的问题,各国之间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每个国家在自身的国情和社会发展影响下,也产生了各自的表达渠道,相应的表达渠道研究也就应运而生了。西方学者更多的是从公民参与的角度进行研究,更多的是研究相应渠道的完整性、合法性,而在相关民生问题表达渠道法律体系中,欧盟的法律协调体系是最为完备的。[8]
本研究依照西方国家公民利益表达渠道的传统划分依据,除却政党选举、院外活动(利益集团)外,还应包括游说政府、游行示威、大众传媒和社会组织团体等途径或渠道。西方国家更多的是关注其相应的法律制度,渠道研究主要是以利益集团为主,这也与本研究的主旨相符。在渠道研究方面,由于西方多党制、高度自治的社会团体及相关的社会游行氛围与我国目前的国情和社会发展不符,本研究主要介绍国外的利益集团渠道。而西方学者对于利益渠道的研究中,G.A.阿尔蒙德是不得不提的一位学者,他是最先对“利益表达”概念进行完整概述的,也是第一位开始重视利益集团功能的选择。在《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一书中,他认为最重要的利益表达主体莫过于利益集团。[9]由此开始在理论上奠定了利益集团在西方公民利益表达渠道中的重要地位,并开始发现其在现实生活中作为表达渠道的具体作用。同时,随着利益集团在西方社会公共决策中利益表达作用的不断提升,其对公共决策影响力的不断加强,开始吸引了西方学者的关注。他们在基于阿尔蒙德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从利益集团本身的结构、利益集团的利益表达方式及其渠道表现形式等进行了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利益集团的渠道作用,并由此引发了西方学者对其他利益表达渠道的思考,提出和完善了更多的利益表达渠道,构成了当今时代西方国家公民利益表达渠道体系,这也是我们在渠道研究方面需要学习的地方。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通过实证研究中具体的社会调查过程,并结合调研数据来发现基层民众(以城市居民为主)在关于民生问题的民意表达渠道中存在的问题及渠道自身存在的问题,再结合理论对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改善渠道的通畅性和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交流,解决民生问题在反应渠道上的阻碍。通过比较的方式便于政府了解具体的渠道障碍,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保证措施的有效执行,借此来解决基层民众的民生问题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二、研究开展
本研究选取了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为主要的调查地点,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本次调查的城镇居民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被调研对象主要为25-45岁的青壮年人,家庭月收入稳定在2000元以上,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占半数以上,男性居多。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宿城区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1)当地居民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度(2)当地居民关于民生问题的表达渠道选择调查(3)表达渠道的优劣调查
表1 基本信息
项目 频数 百分比 项目 频数 百分比
性别 年龄
男 62 63.27 16-25岁 7 7.14
女 36 36.73 25岁-35岁 44 44.90
36岁-45岁 36 36.73
受教育程度 46岁及以上 11 11.23
小学及以下 16 16.33
初中 24 24,49 家庭月收入
高中 35 35.71 2000以下 11 11.23
大专及以上 23 23.47 2000-3500 23 23.47
3500-5000 46 46.94
5000以上 18 18.36
(一)宿迁宿城区民众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度
图1 当地民众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分布图
公民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不仅凸显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可以对官员加以监督,构成压力,使他们承受道德责任,从而推动民生问题不断解决。[10]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整理,在针对民生问题的关注问题中,有87人选择了如图1所示的民生问题具体选项,而有11人表示不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在表明了当地民众对于民生问题关注度的同时,他们所关注的民生问题大体领域也得以体现。从图1中我们可以发现,住房问题是当今民众关心的主要问题,占总体选项的23%;而医疗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则在其次,分别占总体的18%、15%、20%;在其中还包括占总体11%的社会保障问题,占据总体比例8%的城镇弱势群体,其他的民生问题占5%。这表明了当地民众关注的民生问题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问题上,这四个问题也是跟民众利益最直接挂钩,同时也是我们当今政府面临的关键问题。
(二)当地居民关于民生问题的表达渠道选择
在居民关于民生问题的表达渠道选择中,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到公民特征的影响,即当地居民收入、教育程度等对渠道选择的影响,但本研究更多的是为了分析比较各渠道在形式和制度上客观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剖析和提出相应的对策。因此,为了减少公民个人特质对渠道选择的影响,在当地居民关于民生问题的表达渠道选择方面,本研究拟从民生问题进行分类来对渠道进行分析。
结合图1可以发现,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年龄主要为25-45岁的青壮年为主,在结合社会现状以及相应的理论研究后,我们发现青壮年群体所面临的的问题主要为住房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和医疗问题等。因此本研究拟定从该4个问题进行相应渠道选择的分析。
1.住房问题
表2:当地居民关于住房问题的表达渠道选择
向人大代表反映 信访 向直属上级反映 网络媒体 向相关政府部门反映 其他 不反映,自认倒霉
房价上涨问题 67 0 0 57 77 32 9
住房保障问题 64 5 45 67 67 23 4
购房过程中的寻租现象 58 7 67 35 73 31 12
通过图1我们了解到了,住房问题是宿城区民众最为关心的主要问题。再结合基本信息的内容不难发现,当今青壮年人考虑的主要问题是住房问题,这也是他们在成家前后急需考虑的问题。而青壮年也是我们当今社会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该问题上他们的渠道选择有着充分代表性。
通过表2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住房问题下的房价上涨、住房保障问题以及购房过程中的寻租现状中,当地居民更愿意通过人大渠道、网络媒体渠道、政府渠道来进行问题的反映,信访渠道在该问题上只被少数人选择,当然不反映也存在少部分人。这其实表明在住房问题上,大部分民众更相信人大代表在人大代表会议上的提案作用以及网络媒体的宣传作用,而政府部门在其中的作用显然是毋庸置疑的,民众的第一选择是相关政府部门。这在表明政府自身威信力的同时,政府部门在住房问题的相关处理上也是颇得民众的信任。当然,也不排除是政府相关部门的权力影响。
2.就业问题
表3:当地居民关于就业问题的表达渠道选择
向人大代表反映 信访 向直属上级反映 网络媒体 向相关政府部门反映 其他 不反映,自认倒霉
就业保障问题 57 2 48 79 74 13 13
工资拖欠 15 32 69 35 67 20 1
薪劳不对等 48 8 71 21 31 11 9
通过表3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就业问题上,以工资拖欠、薪劳不对等为主的个人就业问题上,当地居民更多的是选择向直属上级进行反映,通过对直属上级的反映来改善他们的就业环境和工资水平等。有的也通过向相关政府部门反映,借由政府的权利来依法保障他们的权利。但是在诸如就业保障问题的社会性问题上,人大、网络媒体、政府部门渠道被更多的民众选择,在这类问题上,也只有通过相应的权力机构、政府机关以及媒体的影响力才能进行解决。
3.教育问题
表4:当地居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表达渠道选择
向人大代表反映 信访 向直属上级反映 网络媒体 向相关政府部门反映 其他 不反映,自认倒霉
学校乱收费 68 12 67 69 74 14 11
课程负担重 9 7 73 65 5 15 9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82 56 6 68 15 12 13
表4中关于教育问题的数据中,对于学校乱收费当地居民主要通过除信访渠道外的其他渠道进行问题的反映,而课程负担重问题则主要通过上级反映和网络媒体渠道进行反映。在这方面问题上,家长自身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家长受教育程度也对他们在教育问题表达渠道选择方面存在着影响,单纯的就数据来看的话,当地居民在这两方面问题上都会借由上级反映和网络媒体渠道来解决问题,更多的是依靠地方舆论压力以及相应的地方权利机关进行影响。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则主要是通过人大、信访、网络媒体进行反映,更多是想通过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以及社会舆论来进行解决。教育分配不均问题也可以说是教育公平,在城乡、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巨大的落差,这是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结果。在这方面问题上,也只有通过表达渠道反映由中央权利机关进行合理的分配解决了。
4.医疗问题
表5:当地居民关于医疗问题的表达渠道选择
向人大代表反映 信访 向上级反映 网络媒体 向相关政府部门反映 其他 不反映,自认倒霉
医疗纠纷 21 24 77 79 85 7 0
乱收费问题 75 11 68 47 82 17 5
挂号难 6 0 49 34 9 26 16
表5中关于医疗问题的医疗纠纷与乱收费问题,当地居民主要是通过想医院的上级反映、网络媒体以及政府渠道来反映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这三个渠道可以通过上下级管理、社会舆论以及政府权力来解决医院的相应问题。而挂号难这个问题更多的具有地方性,和当地医院的配置有关,因此当地民众更多的是通过上级反映和网络媒体渠道来反映问题以引起当地医院领导和相关机构的注意并解决问题。
(三)渠道对比分析
通过图2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居民选择渠道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便捷;其次是渠道自身的责任性,即渠道是否会负责任的重视并为他们解决相应的问题;而效率及权威则稍稍次于前两个因素,这也说明了当今民众更偏向于便捷的,有责任心的表达渠道,对于渠道本身的权威以及效率反而不大看重。而这也是我们在渠道对比分析中着重参考的因素,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图2中居民选择渠道的原因以及渠道之间对比分析的比重数据,结合相应的理论来对渠道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为了渠道对比分析更加具有针对性,本研究根据表达渠道中介对调查问卷中的表达渠道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与政府直接沟通的渠道:信访渠道。而向政府部分反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信访的具体行为,因而把该渠道也归入信访渠道。第二类,通过代表表达的渠道:人大渠道。第三类。通过媒介表达的渠道:网络媒体渠道。
图2: 居民选择渠道原因及渠道对比分析程度图
1.人大渠道
在现代民主国家中普遍实行代议制度,它是民意表达最重要的渠道。而我国的代议制主要以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为主,同时人民代表大会还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那么显然人大渠道是我国民意表达渠道中最重要的一个渠道。它的优势主要在于其权威性,民众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来表达利益诉求,并借由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提案来影响相关决策,解决他们的利益诉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大渠道的影响并不明显,从制度上来看,其主要问题在于(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尚不健全,人大权威与其应有地位还不很相称。尽管人民代表大会在宪法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和权利,但是在实际的政治过程中,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权威与其在宪法上的地位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2)人大代表集中和表达人民意愿的能力仍显欠缺。人大代表在法律上是由民众选出的代表,但是在实际选举过程中,由于地域和人口因素,导致许多人大代表更多的是通过其他人大代表选举的。这样民众意愿其实是经过多层次进行传递的,在该过程中势必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间接交流,也就导致了人大代表对人民意愿错误的解读或者解读不够透彻。(3)人大代表对于“代表人民”究竟是意味着代表选出自己的那个选区或地区的人民,还是代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属的整个行政区域的全体人民这一问题并不总是很明确。而结合图2的数据与其他渠道进行比较的话可以发现,人大渠道相比其他渠道而言,在便捷性和效率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人大渠道存在着其自身的渠道容纳限制,而作为最主要的民意表达渠道又承载了社会大多数的民意表达,势必会使渠道产生拥挤和阻塞,使渠道在某个时间段内只能满足部分民众有限的利益表达,导致人民群众的许多民意无法有效得到疏通。
2.信访渠道
信访制度其实在设立初期主要是为了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而制定的制度。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它已经成为了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来使民众的利益得到表达。民众关于民生问题最关注的问题是其是否能得到解决,而这个问题只有政府才能给予最准确的回复,信访就是民众与政府部门最直接沟通的方式。结合图2我们可以发现,它最主要的优点是效率高,这跟信访的性质有关,信访是民众与政府部门直接沟通的方式,政府部门可以从民众口中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民生问题,然后由相应的政府部门进行调查核实以解决问题。在信访渠道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方式,越级信访,一般是在民众向地方政府反映问题后,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或者被忽略的情况下,民众就会向地方政府的上一级,省政府乃至中央部门进行信访。这个其实也是信访渠道问题的体现,结合现实情况来看的话,现行的信访制度也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
与其他两种渠道相比,信访渠道在民生问题的反应过程中,可能会对民意表达的主体造成伤害,这主要是因为信访工作在某些地方信访部门里,被列为了干部考核指标,同时由于零上访、大接访、一把手接待制度的政策性约束,在不同程度上刺激了“截访”现象的产生以及相应高压现象的出现。相关问题还有:信访的立案数很小,很多信访事件都在无形中被消化掉了,有些信件即使费尽周折被批转到有关政府部门,最后也是“石沉大海”;信访部门可以看做是一个接待部门,这就造成了其所担负的责任觅大,但是却没有什么实权,在无形中会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督促产生信访事项机关的力度也不够等等。
3.网络媒体渠道
信息网络技术和大众媒体的发展,使得政策科学知识得到极大普及。相关政策信息的传递和使用通过网络技术变得更加的便捷,这也使得公共政策不仅仅是相关的政治精英才能研究的对象,使其变成了社会化的科学研究对象。并且由于信息时代下,网络的便捷又提供了新的民意环境和表达渠道,扩大了民意表达的空间和影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民意传播更加便捷,对政府决策的影响也越来越强。在这种趋势下,政府也建立了相应的政府论坛网站来科学规范的收集和发现网络民意。通过图2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网络媒体渠道的作用正在逐渐接近人大、信访两个主流渠道,甚至在便捷性方面已经超越了主流的民意表达渠道。而这也正是网络媒体渠道的优势,在当今网络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无论老少都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上网了解各类新闻,甚至可以到政府网站上去浏览政府近期的一些政策变化,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政府网站来反映民生问题。
但是,网络媒体借由权利去中心化的特点创造了个体与政府、社会平等对话条件的同时,带来的还有个人话语空间的无限扩散,价值网络匿名传播的特性又使得这种扩散失去了责任和道德的约束。民意主体几乎可以在没有门槛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发言、参与讨论,也使得个体出现对自己的言辞不负责任的倾向,出现恶意进行破坏活动、侵犯他人隐私、炮制谣言、散布不负责的虚假信息等不道德行为,从而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也使得网络媒体渠道的权威性在渠道对比中居于末尾。但总体而言,考虑到网络民意表达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正负效应,使得单纯的限制和支持都是不可能的,因此网络民意表达必须在合理的界限下进行,以防止其对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利和国家安全的侵犯。[11]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的调研以及理论研究,我们发现关于民生问题的民意表达渠道最突出的问题是通道不畅[12],即表示民意表达渠道的畅通问题是影响民生问题反映的关键;其次是渠道本身。因此在实际调研发现的问题基础上,我们还结合了权力不均对民意表达渠道的影响,提出了下列几项建议:
(一)提高政府的认知水平。
政府是否重视民意和民生,关系到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以及相关民意表达渠道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在当今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央政府已经形成新的公共管理思维,高度重视民意和民生,了解民情、倾听民众意愿、集中民智。
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民意表达渠道的桥梁作为才能充分表达,政府才能在渠道作用下与民众进行充分的交流。而也正只有在这种氛围下,关于民生问题的民意表达渠道问题才会得到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政府才会重视并解决相应的渠道问题。完善民意表达渠道,显然会更有助于民意对政府的制约。因此,政府的态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今天,党和政府应当首先高度重视民意表达的发展,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政府关于民意表达渠道的态度,是民意表达渠道改善的决定性因素,离开政府在渠道改善方面的推动作用,渠道问题的解决将举步维艰。
(二)构建相应的法律法规
民意表达渠道问题的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着眼于长远。首先应该有一个全国性的关于民意表达渠道运作的法律法规,然后各地方民意表达渠道可以依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使民意表达渠道的运作都在统一规范下运作。
其次应该从制度上来规范民意表达渠道反映民生问题的方式,从法律方面对政府决策地位的作用进行约束,减少人为因素对渠道表达的干烧在统一协调、规范组织下的民意表达渠道,才能更好地发挥渠道上达下听的作用,架起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的平台。
(三)网络渠道的重视和完善
众所周知,对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大至整个国家的宏观发展和决策,小至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多样化的发展和决策—来说,也许没有什么比保持认识上和行动上的方位感更重要了。而这种方位感的正确获得和保持,离不开对舆情民意的科学了解和把握。[13]而网络正是当今时代最畅通的一种交流方式,但是考虑到网络民意表达的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正负形,政府应着力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民意表达网站和体系来对其进行规范约束,并结合实际对应的地方民意表达渠道机构进行对应的管理和民生问题汇总解决。这样民生问题既可以在网络上向相应的政府网站进行反映,也可以到相应负责的地方部门进行反映。不仅提高了渠道的普及率,同时也加强了民意表达渠道对民生问题的收集和解决效率。
(四)均衡渠道权利
在考虑民意表达渠道本身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到因民众之中存在的问题而导致渠道问题产生的因素。在这些因素当中,权利是民众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民众中的社会弱势群体:主要指在社会公平与公正方面处于弱势、在自己正当权利与利益的追求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而显然,为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从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并成为城市化建设的主体性力量的他们是弱势群体的重要部分。
我们必须正视多样性的社会群体之中的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在多样性的社会群体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着掌握着更多的资源跟权力的强势群体,还有与其对应的弱势群体。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有部分群体在当时的政策和国情下拥有着特殊的优势和国家资源的倾斜,而有些群体则承担了较大的改革成本,这是我国社会强弱势群体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但,强势群体之所以强势更多的是在于其在社会中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凭借着自身的资源和权利等优势,更多的参与和影响了相关的政府决策和社会决策,他们有能力将自身的利益在决策过程中进行表达和反映或者他们自身就是相关公告决策的主导者。而弱势群体则相反,他们更多的是听从者,缺乏渠道或畅通的渠道来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甚至于他们本身可能就被排斥在社会决策和制度之外。 [14]民意表达渠道是以民众为主体的政府桥梁,应当不存在门槛,对所有民众反映的民生问题都应当公平一致的进行处理和反馈。这也是渠道自身应对民生问题的一种解决措施,在反映的同时应当思索相应民生问题的解决之道,为民生问题的解决从桥梁演变为其推动力。
致谢
还要感谢替我进行问卷调查的几位同学,以及在撰写论文过程中陪伴着我的同学们,是你们在我平时的论文撰写中和我一起探讨问题,并指出我论文中的误区,使我能及时的发现问题把论文顺利的撰写完成,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不可能这样顺利地结稿,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黄克亮. 民生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解读[J]. 探求. 2007(03)
[2] 陈振锟.论政府决策过程中的民意表达[J].理论视野.2006(05)
[3] 吴忠民.民生的基本涵义及特征[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05)
[4] 郑文靖.民意表达机制:存在问题与完善途径[J].理论探索.2010(03)
[5] 崔建周.民意表达:问题、根源与出路[J].理论探索.2011(01)
[6] 张宇.公共政策活动中非营利组织民意表达功能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1(01)
[7] Robert ?Alan?Dah: Dilemmas of Pluralist Democracy: Autonomy vs. Control[M] 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1
[8] Barbara J.Fick and Alma Clara Flechas,“Social Security for Migrant Workers: The EU,ILOand Treaty-based Regimes”,Notre Dame Legal Studies Paper Series,No.078-33
[9] 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著;曹沛霖等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99-200.
[10] 余逊达.公民参与与公共民生问题的解决:对杭州实践的研究和思考[J].浙江社会科学.2010(09)
[11] 王海稳.论网络民意表达的政治价值考量及其限度[J].甘肃理论学刊.2009(03)
[12] 张兵.民意表达制度化的思考[J].江汉论坛.2008(09)
[13] 黄月平.民意的发现和表达[N].浙江人大.2006(12)
[14] 任远.形成多元化的利益表达机制和诉求机制[J].探索与争鸣.2006(01)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绪论 1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理论意义 2
2.现实意义 2
(二)研究现状 2
1.国内研究概况 2
2.国外研究概况 3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
二、研究开展 4
(一)宿迁宿城区民众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度 4
(二)当地居民关于民生问题的表达渠道选择 5
1.住房问题 5
2.就业问题 5
3.教育问题 6
4.医疗问题 6
(三)渠道对比分析 6
1.人大渠道 7
2.信访渠道 7
3.网络媒体渠道 8
三、结论及建议 8
(一)提高政府的认知水平 8
(二)构建相应的法律法规 9
(三)网络渠道的重视和完善 9
(四)均衡渠道权利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基层民众关于民生问题的民意表达渠道研究
—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
摘要:畅通的民生问题表达渠道既是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获得尊重的基本保证,也是执政党顺应民意、民主执政的需要,更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识。但我国当今民生问题表达渠道却在种种制约因素下与时代脱节,与民众诉求不相适应,使民意表达受到了阻碍,在压抑了民众表达意愿的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对民生问题表达渠道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改善计划和健全措施,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应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关注民意表达渠道,充分保证群众的意愿表达,在完善相应法律法规的过程中规范渠道权利并创新发展民意表达渠道,从民众利益诉求的角度来进行完善。
关键字:民生 民生问题 民意表达渠道
Grassroots expression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on livelihood issues channels—An Suqian Perspective
Student majoring in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un Yongfu
Tutor: Xiang Yuqiong
Abstract: Smooth channels for expressing both the livelihood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to respect the demands of the basic guarantee, the ruling party also listen to public opinion, democratic governance needs, it is essential to identify the modern political civilization. However, the expression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channels today still with the times, and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demands of the people, both the expression of repressed desire of the people also affected th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Therefore, improving and perfecting the peoples livelihood channels of expression,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Government should further promote public unobstructed expressi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wishes of the masses should be fully guaranteed, to establish the expression of public opinion in favor of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path expression of public opinion,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feedback mechanisms opinion expressed interest deman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eople to improve the channels of public expression.
Key words: People’s livelihood, livelihood issues, Channels for expressing opinion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民生问题如何解决,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更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所谓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的东西, 上升为政治形态及民众精神文化等非物质(需求)层面的整体样态。[1]而民生问题的民意表达指的是人民群众直接的意见表达或利益表达。[2]
这也是公民表达自由的体现。从现实角度看,解决公民的利益诉求问题对于推动民主和法治社会进程、实现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发挥着重大作用,同时也是对基层民众利益表达的保障;从国际环境角度来说,更加注重民生问题及其表达渠道,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首先,对于民生问题的表达渠道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我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我国传统民本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时过境迁,传统民本思想理论所针对的现实问题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程度上和范围上的变化。而当下我们对于民生问题表达渠道的研究,是基于前人提出的问题和思想进行的,这为当今的研究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理论素材。同时,当下的民生问题表达渠道思考和研究成果也必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民本思想。
其次,关注民生问题表达渠道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以民为本执政思想的高度体现。在改善民意表达渠道的同时也是在保障民生问题表达畅通,即保障了基层民众利益诉求的通畅。这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体现。结合“十二五”规划中更加注重保障制度和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来看,对民生问题表达渠道的研究无疑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只有畅通的民意表达渠道,政府才能深刻了解民众的需求,全面了解政策实施的过程问题,把握并解决民众的民生问题。因此,加强对民生问题表达渠道的而研究势在必行,而这也是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的关键所在。
2.现实意义
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基本职责,以民为本是政府最高的施政原则。民生问题自古有之,由于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其表现或缓和或激烈,但从来没有消除过。[3]而民意表达渠道正是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通过民意表达渠道在民生问题表达过程中的有效性进行较为全面、审慎的剖析,找出社会现实中普遍存在的表达渠道不畅之症结,同时结合我国政府具有主导和控制大多数利益表达渠道的倾向这一现实(政府对有着广泛、巨大影响力的表达渠道,如新闻传媒、网络等,施加审查、控制的倾向表现尤为明显),从而有利于政府汲取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善治理论精髓、深化“执政为民”理念、提高利益表达回应力、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多维角度,针对性地提出畅通利益表达渠道以增加公民利益表达有效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其今后在解决公民(尤以弱势群体为主)的利益诉求问题、推动民主和法治社会进程、实现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概况
近年来,学界关于民生问题的研究更多的是从表达渠道方面进行研究,从表达渠道方面来对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出政策建议,并在这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果。
在对我国现行民意表达渠道研究中,郑文倩从理论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在肯定现行民意表达渠道作用的同时,她又提出了“现行民意表达渠道已不能适应当今公众日益增加的利益诉求” [4]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下,民众的利益诉求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而现行的民意表达渠道由于政策制度方面的限制,并不能做出相应的改善来适应民众利益诉求的变化。郑文倩认为,我们有必要找出现行民意表达渠道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改善方法。同时还应从民意表达的制度方面进行改善,确认民意表达渠道的地位,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来完善现行民意表达渠道。
而崔健周结合实践认为“虽然存在种种且并不能一朝一夕就能消除的制约因素,但党和政府不能坐等各种条件具备后再来推进民意表达,必须积极主动地引导、支持、推进民意表达,让民众在表达中改变、在表达中成熟、在表达中提高。” [5]并肯定了当今社会情况下民意表达渠道与人民群众民意表达要求不适应性的客观存在,但崔健周更多的是阐述党和政府在民意表达中的作用,即党和政府对民意表达渠道的影响作用。更多的是督促党和政府应重视民意表达,加快民意表达渠道的完善,并通过党和政府对社会、民众的引导作用来推进民众民意表达的进步和完善。更多的是从理论上阐述了政府在民意表达完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相关学者则具体阐述了政府应该解决的问题“针对民意表达不充分问题,应进一步完善渠道本身的设计;针对民意表达的效率低下问题,应进一步完善渠道运行方式;针对新兴的表达渠道,要引导其走上合法规范的轨道。”
在新兴的民意表达渠道方面,张宇认为“非营利性组织正是在逐渐兴起的民意表达途径,在政府改革的推力和社会的拉力共同作用下,未来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将推动公民社会的进一步建构、社会资本的积累和善治的实现,尽显其民间性和自主性,成为具有独立性、补充性的民意表达途径,增强社会公众的政策意见和建议对政策产品的影响。”[6]这是一个大规模的民主政体所需要的,罗伯特?达尔指出:“独立的组织在一个民主政体中是非常必要的,至少在一个大规模的民主政体中是如此。每当民主过程在像民族国家那样大规模的水平上运行时,自治的组织一定会产生。它们对民主过程本身的运转、对减缓政府的高压政治、对政治自由以及对人类福利也是必要的。”[7]
2.国外研究概况
民生问题不仅仅是我们国家所存在的问题,各国之间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每个国家在自身的国情和社会发展影响下,也产生了各自的表达渠道,相应的表达渠道研究也就应运而生了。西方学者更多的是从公民参与的角度进行研究,更多的是研究相应渠道的完整性、合法性,而在相关民生问题表达渠道法律体系中,欧盟的法律协调体系是最为完备的。[8]
本研究依照西方国家公民利益表达渠道的传统划分依据,除却政党选举、院外活动(利益集团)外,还应包括游说政府、游行示威、大众传媒和社会组织团体等途径或渠道。西方国家更多的是关注其相应的法律制度,渠道研究主要是以利益集团为主,这也与本研究的主旨相符。在渠道研究方面,由于西方多党制、高度自治的社会团体及相关的社会游行氛围与我国目前的国情和社会发展不符,本研究主要介绍国外的利益集团渠道。而西方学者对于利益渠道的研究中,G.A.阿尔蒙德是不得不提的一位学者,他是最先对“利益表达”概念进行完整概述的,也是第一位开始重视利益集团功能的选择。在《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一书中,他认为最重要的利益表达主体莫过于利益集团。[9]由此开始在理论上奠定了利益集团在西方公民利益表达渠道中的重要地位,并开始发现其在现实生活中作为表达渠道的具体作用。同时,随着利益集团在西方社会公共决策中利益表达作用的不断提升,其对公共决策影响力的不断加强,开始吸引了西方学者的关注。他们在基于阿尔蒙德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从利益集团本身的结构、利益集团的利益表达方式及其渠道表现形式等进行了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利益集团的渠道作用,并由此引发了西方学者对其他利益表达渠道的思考,提出和完善了更多的利益表达渠道,构成了当今时代西方国家公民利益表达渠道体系,这也是我们在渠道研究方面需要学习的地方。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通过实证研究中具体的社会调查过程,并结合调研数据来发现基层民众(以城市居民为主)在关于民生问题的民意表达渠道中存在的问题及渠道自身存在的问题,再结合理论对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改善渠道的通畅性和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交流,解决民生问题在反应渠道上的阻碍。通过比较的方式便于政府了解具体的渠道障碍,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保证措施的有效执行,借此来解决基层民众的民生问题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二、研究开展
本研究选取了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为主要的调查地点,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本次调查的城镇居民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被调研对象主要为25-45岁的青壮年人,家庭月收入稳定在2000元以上,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占半数以上,男性居多。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宿城区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1)当地居民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度(2)当地居民关于民生问题的表达渠道选择调查(3)表达渠道的优劣调查
表1 基本信息
项目 频数 百分比 项目 频数 百分比
性别 年龄
男 62 63.27 16-25岁 7 7.14
女 36 36.73 25岁-35岁 44 44.90
36岁-45岁 36 36.73
受教育程度 46岁及以上 11 11.23
小学及以下 16 16.33
初中 24 24,49 家庭月收入
高中 35 35.71 2000以下 11 11.23
大专及以上 23 23.47 2000-3500 23 23.47
3500-5000 46 46.94
5000以上 18 18.36
(一)宿迁宿城区民众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度
图1 当地民众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分布图
公民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不仅凸显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可以对官员加以监督,构成压力,使他们承受道德责任,从而推动民生问题不断解决。[10]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整理,在针对民生问题的关注问题中,有87人选择了如图1所示的民生问题具体选项,而有11人表示不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在表明了当地民众对于民生问题关注度的同时,他们所关注的民生问题大体领域也得以体现。从图1中我们可以发现,住房问题是当今民众关心的主要问题,占总体选项的23%;而医疗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则在其次,分别占总体的18%、15%、20%;在其中还包括占总体11%的社会保障问题,占据总体比例8%的城镇弱势群体,其他的民生问题占5%。这表明了当地民众关注的民生问题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问题上,这四个问题也是跟民众利益最直接挂钩,同时也是我们当今政府面临的关键问题。
(二)当地居民关于民生问题的表达渠道选择
在居民关于民生问题的表达渠道选择中,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到公民特征的影响,即当地居民收入、教育程度等对渠道选择的影响,但本研究更多的是为了分析比较各渠道在形式和制度上客观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剖析和提出相应的对策。因此,为了减少公民个人特质对渠道选择的影响,在当地居民关于民生问题的表达渠道选择方面,本研究拟从民生问题进行分类来对渠道进行分析。
结合图1可以发现,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年龄主要为25-45岁的青壮年为主,在结合社会现状以及相应的理论研究后,我们发现青壮年群体所面临的的问题主要为住房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和医疗问题等。因此本研究拟定从该4个问题进行相应渠道选择的分析。
1.住房问题
表2:当地居民关于住房问题的表达渠道选择
向人大代表反映 信访 向直属上级反映 网络媒体 向相关政府部门反映 其他 不反映,自认倒霉
房价上涨问题 67 0 0 57 77 32 9
住房保障问题 64 5 45 67 67 23 4
购房过程中的寻租现象 58 7 67 35 73 31 12
通过图1我们了解到了,住房问题是宿城区民众最为关心的主要问题。再结合基本信息的内容不难发现,当今青壮年人考虑的主要问题是住房问题,这也是他们在成家前后急需考虑的问题。而青壮年也是我们当今社会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该问题上他们的渠道选择有着充分代表性。
通过表2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住房问题下的房价上涨、住房保障问题以及购房过程中的寻租现状中,当地居民更愿意通过人大渠道、网络媒体渠道、政府渠道来进行问题的反映,信访渠道在该问题上只被少数人选择,当然不反映也存在少部分人。这其实表明在住房问题上,大部分民众更相信人大代表在人大代表会议上的提案作用以及网络媒体的宣传作用,而政府部门在其中的作用显然是毋庸置疑的,民众的第一选择是相关政府部门。这在表明政府自身威信力的同时,政府部门在住房问题的相关处理上也是颇得民众的信任。当然,也不排除是政府相关部门的权力影响。
2.就业问题
表3:当地居民关于就业问题的表达渠道选择
向人大代表反映 信访 向直属上级反映 网络媒体 向相关政府部门反映 其他 不反映,自认倒霉
就业保障问题 57 2 48 79 74 13 13
工资拖欠 15 32 69 35 67 20 1
薪劳不对等 48 8 71 21 31 11 9
通过表3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就业问题上,以工资拖欠、薪劳不对等为主的个人就业问题上,当地居民更多的是选择向直属上级进行反映,通过对直属上级的反映来改善他们的就业环境和工资水平等。有的也通过向相关政府部门反映,借由政府的权利来依法保障他们的权利。但是在诸如就业保障问题的社会性问题上,人大、网络媒体、政府部门渠道被更多的民众选择,在这类问题上,也只有通过相应的权力机构、政府机关以及媒体的影响力才能进行解决。
3.教育问题
表4:当地居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表达渠道选择
向人大代表反映 信访 向直属上级反映 网络媒体 向相关政府部门反映 其他 不反映,自认倒霉
学校乱收费 68 12 67 69 74 14 11
课程负担重 9 7 73 65 5 15 9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82 56 6 68 15 12 13
表4中关于教育问题的数据中,对于学校乱收费当地居民主要通过除信访渠道外的其他渠道进行问题的反映,而课程负担重问题则主要通过上级反映和网络媒体渠道进行反映。在这方面问题上,家长自身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家长受教育程度也对他们在教育问题表达渠道选择方面存在着影响,单纯的就数据来看的话,当地居民在这两方面问题上都会借由上级反映和网络媒体渠道来解决问题,更多的是依靠地方舆论压力以及相应的地方权利机关进行影响。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则主要是通过人大、信访、网络媒体进行反映,更多是想通过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以及社会舆论来进行解决。教育分配不均问题也可以说是教育公平,在城乡、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巨大的落差,这是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结果。在这方面问题上,也只有通过表达渠道反映由中央权利机关进行合理的分配解决了。
4.医疗问题
表5:当地居民关于医疗问题的表达渠道选择
向人大代表反映 信访 向上级反映 网络媒体 向相关政府部门反映 其他 不反映,自认倒霉
医疗纠纷 21 24 77 79 85 7 0
乱收费问题 75 11 68 47 82 17 5
挂号难 6 0 49 34 9 26 16
表5中关于医疗问题的医疗纠纷与乱收费问题,当地居民主要是通过想医院的上级反映、网络媒体以及政府渠道来反映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这三个渠道可以通过上下级管理、社会舆论以及政府权力来解决医院的相应问题。而挂号难这个问题更多的具有地方性,和当地医院的配置有关,因此当地民众更多的是通过上级反映和网络媒体渠道来反映问题以引起当地医院领导和相关机构的注意并解决问题。
(三)渠道对比分析
通过图2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居民选择渠道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便捷;其次是渠道自身的责任性,即渠道是否会负责任的重视并为他们解决相应的问题;而效率及权威则稍稍次于前两个因素,这也说明了当今民众更偏向于便捷的,有责任心的表达渠道,对于渠道本身的权威以及效率反而不大看重。而这也是我们在渠道对比分析中着重参考的因素,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图2中居民选择渠道的原因以及渠道之间对比分析的比重数据,结合相应的理论来对渠道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为了渠道对比分析更加具有针对性,本研究根据表达渠道中介对调查问卷中的表达渠道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与政府直接沟通的渠道:信访渠道。而向政府部分反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信访的具体行为,因而把该渠道也归入信访渠道。第二类,通过代表表达的渠道:人大渠道。第三类。通过媒介表达的渠道:网络媒体渠道。
图2: 居民选择渠道原因及渠道对比分析程度图
1.人大渠道
在现代民主国家中普遍实行代议制度,它是民意表达最重要的渠道。而我国的代议制主要以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为主,同时人民代表大会还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那么显然人大渠道是我国民意表达渠道中最重要的一个渠道。它的优势主要在于其权威性,民众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来表达利益诉求,并借由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提案来影响相关决策,解决他们的利益诉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大渠道的影响并不明显,从制度上来看,其主要问题在于(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尚不健全,人大权威与其应有地位还不很相称。尽管人民代表大会在宪法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和权利,但是在实际的政治过程中,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权威与其在宪法上的地位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2)人大代表集中和表达人民意愿的能力仍显欠缺。人大代表在法律上是由民众选出的代表,但是在实际选举过程中,由于地域和人口因素,导致许多人大代表更多的是通过其他人大代表选举的。这样民众意愿其实是经过多层次进行传递的,在该过程中势必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间接交流,也就导致了人大代表对人民意愿错误的解读或者解读不够透彻。(3)人大代表对于“代表人民”究竟是意味着代表选出自己的那个选区或地区的人民,还是代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属的整个行政区域的全体人民这一问题并不总是很明确。而结合图2的数据与其他渠道进行比较的话可以发现,人大渠道相比其他渠道而言,在便捷性和效率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人大渠道存在着其自身的渠道容纳限制,而作为最主要的民意表达渠道又承载了社会大多数的民意表达,势必会使渠道产生拥挤和阻塞,使渠道在某个时间段内只能满足部分民众有限的利益表达,导致人民群众的许多民意无法有效得到疏通。
2.信访渠道
信访制度其实在设立初期主要是为了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而制定的制度。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它已经成为了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来使民众的利益得到表达。民众关于民生问题最关注的问题是其是否能得到解决,而这个问题只有政府才能给予最准确的回复,信访就是民众与政府部门最直接沟通的方式。结合图2我们可以发现,它最主要的优点是效率高,这跟信访的性质有关,信访是民众与政府部门直接沟通的方式,政府部门可以从民众口中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民生问题,然后由相应的政府部门进行调查核实以解决问题。在信访渠道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方式,越级信访,一般是在民众向地方政府反映问题后,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或者被忽略的情况下,民众就会向地方政府的上一级,省政府乃至中央部门进行信访。这个其实也是信访渠道问题的体现,结合现实情况来看的话,现行的信访制度也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
与其他两种渠道相比,信访渠道在民生问题的反应过程中,可能会对民意表达的主体造成伤害,这主要是因为信访工作在某些地方信访部门里,被列为了干部考核指标,同时由于零上访、大接访、一把手接待制度的政策性约束,在不同程度上刺激了“截访”现象的产生以及相应高压现象的出现。相关问题还有:信访的立案数很小,很多信访事件都在无形中被消化掉了,有些信件即使费尽周折被批转到有关政府部门,最后也是“石沉大海”;信访部门可以看做是一个接待部门,这就造成了其所担负的责任觅大,但是却没有什么实权,在无形中会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督促产生信访事项机关的力度也不够等等。
3.网络媒体渠道
信息网络技术和大众媒体的发展,使得政策科学知识得到极大普及。相关政策信息的传递和使用通过网络技术变得更加的便捷,这也使得公共政策不仅仅是相关的政治精英才能研究的对象,使其变成了社会化的科学研究对象。并且由于信息时代下,网络的便捷又提供了新的民意环境和表达渠道,扩大了民意表达的空间和影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民意传播更加便捷,对政府决策的影响也越来越强。在这种趋势下,政府也建立了相应的政府论坛网站来科学规范的收集和发现网络民意。通过图2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网络媒体渠道的作用正在逐渐接近人大、信访两个主流渠道,甚至在便捷性方面已经超越了主流的民意表达渠道。而这也正是网络媒体渠道的优势,在当今网络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无论老少都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上网了解各类新闻,甚至可以到政府网站上去浏览政府近期的一些政策变化,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政府网站来反映民生问题。
但是,网络媒体借由权利去中心化的特点创造了个体与政府、社会平等对话条件的同时,带来的还有个人话语空间的无限扩散,价值网络匿名传播的特性又使得这种扩散失去了责任和道德的约束。民意主体几乎可以在没有门槛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发言、参与讨论,也使得个体出现对自己的言辞不负责任的倾向,出现恶意进行破坏活动、侵犯他人隐私、炮制谣言、散布不负责的虚假信息等不道德行为,从而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也使得网络媒体渠道的权威性在渠道对比中居于末尾。但总体而言,考虑到网络民意表达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正负效应,使得单纯的限制和支持都是不可能的,因此网络民意表达必须在合理的界限下进行,以防止其对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利和国家安全的侵犯。[11]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的调研以及理论研究,我们发现关于民生问题的民意表达渠道最突出的问题是通道不畅[12],即表示民意表达渠道的畅通问题是影响民生问题反映的关键;其次是渠道本身。因此在实际调研发现的问题基础上,我们还结合了权力不均对民意表达渠道的影响,提出了下列几项建议:
(一)提高政府的认知水平。
政府是否重视民意和民生,关系到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以及相关民意表达渠道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在当今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央政府已经形成新的公共管理思维,高度重视民意和民生,了解民情、倾听民众意愿、集中民智。
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民意表达渠道的桥梁作为才能充分表达,政府才能在渠道作用下与民众进行充分的交流。而也正只有在这种氛围下,关于民生问题的民意表达渠道问题才会得到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政府才会重视并解决相应的渠道问题。完善民意表达渠道,显然会更有助于民意对政府的制约。因此,政府的态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今天,党和政府应当首先高度重视民意表达的发展,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政府关于民意表达渠道的态度,是民意表达渠道改善的决定性因素,离开政府在渠道改善方面的推动作用,渠道问题的解决将举步维艰。
(二)构建相应的法律法规
民意表达渠道问题的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着眼于长远。首先应该有一个全国性的关于民意表达渠道运作的法律法规,然后各地方民意表达渠道可以依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使民意表达渠道的运作都在统一规范下运作。
其次应该从制度上来规范民意表达渠道反映民生问题的方式,从法律方面对政府决策地位的作用进行约束,减少人为因素对渠道表达的干烧在统一协调、规范组织下的民意表达渠道,才能更好地发挥渠道上达下听的作用,架起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的平台。
(三)网络渠道的重视和完善
众所周知,对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大至整个国家的宏观发展和决策,小至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多样化的发展和决策—来说,也许没有什么比保持认识上和行动上的方位感更重要了。而这种方位感的正确获得和保持,离不开对舆情民意的科学了解和把握。[13]而网络正是当今时代最畅通的一种交流方式,但是考虑到网络民意表达的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正负形,政府应着力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民意表达网站和体系来对其进行规范约束,并结合实际对应的地方民意表达渠道机构进行对应的管理和民生问题汇总解决。这样民生问题既可以在网络上向相应的政府网站进行反映,也可以到相应负责的地方部门进行反映。不仅提高了渠道的普及率,同时也加强了民意表达渠道对民生问题的收集和解决效率。
(四)均衡渠道权利
在考虑民意表达渠道本身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到因民众之中存在的问题而导致渠道问题产生的因素。在这些因素当中,权利是民众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民众中的社会弱势群体:主要指在社会公平与公正方面处于弱势、在自己正当权利与利益的追求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而显然,为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从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并成为城市化建设的主体性力量的他们是弱势群体的重要部分。
我们必须正视多样性的社会群体之中的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在多样性的社会群体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着掌握着更多的资源跟权力的强势群体,还有与其对应的弱势群体。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有部分群体在当时的政策和国情下拥有着特殊的优势和国家资源的倾斜,而有些群体则承担了较大的改革成本,这是我国社会强弱势群体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但,强势群体之所以强势更多的是在于其在社会中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凭借着自身的资源和权利等优势,更多的参与和影响了相关的政府决策和社会决策,他们有能力将自身的利益在决策过程中进行表达和反映或者他们自身就是相关公告决策的主导者。而弱势群体则相反,他们更多的是听从者,缺乏渠道或畅通的渠道来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甚至于他们本身可能就被排斥在社会决策和制度之外。 [14]民意表达渠道是以民众为主体的政府桥梁,应当不存在门槛,对所有民众反映的民生问题都应当公平一致的进行处理和反馈。这也是渠道自身应对民生问题的一种解决措施,在反映的同时应当思索相应民生问题的解决之道,为民生问题的解决从桥梁演变为其推动力。
致谢
还要感谢替我进行问卷调查的几位同学,以及在撰写论文过程中陪伴着我的同学们,是你们在我平时的论文撰写中和我一起探讨问题,并指出我论文中的误区,使我能及时的发现问题把论文顺利的撰写完成,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不可能这样顺利地结稿,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黄克亮. 民生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解读[J]. 探求. 2007(03)
[2] 陈振锟.论政府决策过程中的民意表达[J].理论视野.2006(05)
[3] 吴忠民.民生的基本涵义及特征[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05)
[4] 郑文靖.民意表达机制:存在问题与完善途径[J].理论探索.2010(03)
[5] 崔建周.民意表达:问题、根源与出路[J].理论探索.2011(01)
[6] 张宇.公共政策活动中非营利组织民意表达功能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1(01)
[7] Robert ?Alan?Dah: Dilemmas of Pluralist Democracy: Autonomy vs. Control[M] 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1
[8] Barbara J.Fick and Alma Clara Flechas,“Social Security for Migrant Workers: The EU,ILOand Treaty-based Regimes”,Notre Dame Legal Studies Paper Series,No.078-33
[9] 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著;曹沛霖等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99-200.
[10] 余逊达.公民参与与公共民生问题的解决:对杭州实践的研究和思考[J].浙江社会科学.2010(09)
[11] 王海稳.论网络民意表达的政治价值考量及其限度[J].甘肃理论学刊.2009(03)
[12] 张兵.民意表达制度化的思考[J].江汉论坛.2008(09)
[13] 黄月平.民意的发现和表达[N].浙江人大.2006(12)
[14] 任远.形成多元化的利益表达机制和诉求机制[J].探索与争鸣.2006(01)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绪论 1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理论意义 2
2.现实意义 2
(二)研究现状 2
1.国内研究概况 2
2.国外研究概况 3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
二、研究开展 4
(一)宿迁宿城区民众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度 4
(二)当地居民关于民生问题的表达渠道选择 5
1.住房问题 5
2.就业问题 5
3.教育问题 6
4.医疗问题 6
(三)渠道对比分析 6
1.人大渠道 7
2.信访渠道 7
3.网络媒体渠道 8
三、结论及建议 8
(一)提高政府的认知水平 8
(二)构建相应的法律法规 9
(三)网络渠道的重视和完善 9
(四)均衡渠道权利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基层民众关于民生问题的民意表达渠道研究
—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