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心理与行为分析
大学生恋爱心理与行为分析[20200415193618]
摘要
近年来,大学期间恋情开始被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其中毁誉参半。大学生活作为进入社会前最后的一个阶段,象牙塔里的爱情既美好又忧伤。但是毋庸置疑地都会对以后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大学生恋爱心理和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大学生的恋爱时一般情况和特征,并从各种角度探讨不同情况下的恋爱心理和行为以及其产生原因。进而得出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和行为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若干的建议以期能在他们对待恋爱问题上有所帮助。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大学生恋爱心理行为
目录
1.绪论 1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
1.1.1背景 1
1.1.2 意义 1
1.2 以往研究简要回顾 1
1.2.1.国外的研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 3
1.3.1研究方法 3
1.3.2写作思路 3
1.4恋爱的相关概念 4
1.4.1恋爱的含义 4
1.4.2恋爱观的含义 4
1.4.3恋爱心理的含义 4
1.4.4 恋爱行为的含义 4
2.大学生恋爱的一般类型及特征 5
2.1大学生恋爱的一般类型 5
2.1.1同校恋 5
2.1.2异地恋 6
2.2 大学生恋爱的特征 6
2.2.1普遍性 7
2.2.2自主性强 7
2.2.3公开化 7
2.2.4低成功率 8
3.大学生恋爱心理和行为分析 9
3.1.大学生恋爱的动机 9
3.1.1生理的冲动 9
3.1.2获得亲密感 9
3.1.3避免孤独感 9
3.1.4满足现实需要。 10
3.2大学生恋爱的情绪情感 10
3.3大学生恋爱的态度和性心理 11
3.4大学生恋爱的行为分析 12
3.4.1不求结果 12
3.4.2关注外貌 12
3.4.3公众场合的亲密行为 12
3.4.4失恋的情绪处理 13
3.4.5性行为 13
4.大学生恋爱的心理行为原因分析 15
4.1大学生心理上的不成熟导致行为不成熟 15
4.2生活上缺乏理想和目标导致大学生寻求心理慰藉 15
4.3西方文化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16
4.4社会风气影响恋爱心理进而影响恋爱行为 16
4.5大众传媒改变恋爱观念从而改变恋爱行为 16
5.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建议 17
5.1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17
5.2提倡健康的恋爱行为 17
5.2.1恋爱言语自然文雅 17
5.2.2恋爱行为要大方 18
5.2.3恋爱过程中两人平等互信 18
5.3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18
5.3.1迎接爱的能力 18
5.3.2拒绝爱的能力 18
5.3.3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19
5.3.4发展爱的能力 19
5.4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管理 19
5.4.1重视家庭教育的影响作用 19
5.4.2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19
结语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1.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背景
歌德曾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说过“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爱情作为一个恒古不变的话题,千百年来收到无数文人墨客的偏爱,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和诗篇。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许多爱情故事也在悄然滋长。每日徜徉于校园之中总会看到或者听到各种小情侣间的身影和故事。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之所以要选择这个题目是想看过的人或多或少能找到点感同身受,能在今后的爱情路上一帆风顺。
1.1.2 意义
大学生的恋爱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正越来越开放甚至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像拜金主义那种攀比式的爱情其实是不健康的,会对以后的人生造成很大的伤害。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要在自行车上笑这会误导很多女生,给她们本该阳光灿烂的恋爱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亦或是认为花在自己身上钱越多的人就是越爱自己的人,这样也是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拥有一片大海的我在你身上注入一条小河,和拥有一条小溪却给了你全部的水是无法相比的。只有清楚了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有认清了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真正爱的体现。我们才能准确的追寻到幸福所在,而不是爱情的迷宫里跌跌撞撞最后头破血流的对爱情谈虎色变,不再敢触碰。让大学的恋爱保有一片纯真,就像同桌的你是那么的美好,让人想到就会嘴角微微一翘。
1.2 以往研究简要回顾
爱情是不分国界,是和艺术一样超越意识形态的存在。所以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大学生恋爱的研究,大家都十分热衷。其留下的优秀作品和观点也多如繁星以下仅以几个为例。
1.2.1.国外的研究
在国外,关于大学生性教育、恋爱观相关课题的研究,从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就存在了,它是以弗罗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为基础建立的。其中产生了众多的研究成果,而那一切距离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研究史。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诺克斯(2002)在研究中国提到:“国外大学生对于恋爱有很高的热情,很多大学生都认为他们不能容忍没有爱情的婚姻。因为婚姻一旦缺少了感情基础,就像空中楼阁一样,经不起风雨的冲洗,摇摇欲坠中在某一天轰然倒塌,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而大学时代建立起的恋爱观和发生过的行为都会对以后的婚姻观产生很深远的影响,是以后婚姻关系的基石。
著名心理学家卡洛琳·沙赫特(2004)在研究中表明:“国外大学生很看重婚姻中的责任,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一旦进入婚姻,那将要赋予一生的责任,不良婚姻是受排挤,受争议的。而且他们的宗教信仰很大程度上见证了或者约束了他们对爱情的忠诚。在大学期间他们可能谈过的恋情很多,但是一旦婚后对自己伴侣却十分忠诚和专一。有个俚语,外国人觉得中国人很奇怪,一旦上床了就要结婚,将性和婚姻分开,从一个侧面来看也是他们对于结婚的慎重的表现。
1.2.2国内研究现状
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方化中一直对爱情的态度是非常保守的。中国人的含蓄低调,内敛沉稳,让我们常常并不愿意将情爱放在嘴边或者公布于世。尽管改革开放多年以来使社会大环境变得更加开放和自由,但是与国外相比大学生群体中还是相对保守。各大高校不提倡也不反对的态度,让学生很多时候都如履薄冰,谈恋爱既不希望同学知晓也不愿让老师知道。
郑长波、李毅(2009)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恋爱过程中的心理,进行分析研究指出: “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复杂多样,通过分类统计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主要是为了满足心理、生理、物质、精神这四方面的需求。”不同的恋爱动机会导致恋爱中的行为方式不同,侧重于心理和精神需求的学生,需要的更多的相互的沟通了解,感谢的他们有时会追求一些过于美好而有些不切实际的恋情。而侧重于生理和物质的相对于更加理性,但是把握不好个中的度也会造成一些拜金思想和行为的泛滥,在恋爱中的他们更在意付出之后的回报。
廖海华(2010)提出了和谐校园建设,并着重探讨了大学生恋爱中的不良倾向,他指出:“虽然部分大学生对多角恋等违反社会道德的恋爱行为仍然表示支持的态度,但是,大多数大学生对纯真的爱情充满期待,认为动机单纯,态度认真的恋爱才是自己应该坚持的原则。”虽然是大学生,可能思维和意识比普通人更加先进但是任何人都该保留社会道德作为自己的恋爱底线,一旦陷入多角的漩涡之中应该及早的抽身出来。因为今天他为了你抛弃一个人,那么难不准下次他会为另一个人而抛弃你。
摘要
近年来,大学期间恋情开始被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其中毁誉参半。大学生活作为进入社会前最后的一个阶段,象牙塔里的爱情既美好又忧伤。但是毋庸置疑地都会对以后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大学生恋爱心理和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大学生的恋爱时一般情况和特征,并从各种角度探讨不同情况下的恋爱心理和行为以及其产生原因。进而得出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和行为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若干的建议以期能在他们对待恋爱问题上有所帮助。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大学生恋爱心理行为
目录
1.绪论 1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
1.1.1背景 1
1.1.2 意义 1
1.2 以往研究简要回顾 1
1.2.1.国外的研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 3
1.3.1研究方法 3
1.3.2写作思路 3
1.4恋爱的相关概念 4
1.4.1恋爱的含义 4
1.4.2恋爱观的含义 4
1.4.3恋爱心理的含义 4
1.4.4 恋爱行为的含义 4
2.大学生恋爱的一般类型及特征 5
2.1大学生恋爱的一般类型 5
2.1.1同校恋 5
2.1.2异地恋 6
2.2 大学生恋爱的特征 6
2.2.1普遍性 7
2.2.2自主性强 7
2.2.3公开化 7
2.2.4低成功率 8
3.大学生恋爱心理和行为分析 9
3.1.大学生恋爱的动机 9
3.1.1生理的冲动 9
3.1.2获得亲密感 9
3.1.3避免孤独感 9
3.1.4满足现实需要。 10
3.2大学生恋爱的情绪情感 10
3.3大学生恋爱的态度和性心理 11
3.4大学生恋爱的行为分析 12
3.4.1不求结果 12
3.4.2关注外貌 12
3.4.3公众场合的亲密行为 12
3.4.4失恋的情绪处理 13
3.4.5性行为 13
4.大学生恋爱的心理行为原因分析 15
4.1大学生心理上的不成熟导致行为不成熟 15
4.2生活上缺乏理想和目标导致大学生寻求心理慰藉 15
4.3西方文化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16
4.4社会风气影响恋爱心理进而影响恋爱行为 16
4.5大众传媒改变恋爱观念从而改变恋爱行为 16
5.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建议 17
5.1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17
5.2提倡健康的恋爱行为 17
5.2.1恋爱言语自然文雅 17
5.2.2恋爱行为要大方 18
5.2.3恋爱过程中两人平等互信 18
5.3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18
5.3.1迎接爱的能力 18
5.3.2拒绝爱的能力 18
5.3.3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19
5.3.4发展爱的能力 19
5.4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管理 19
5.4.1重视家庭教育的影响作用 19
5.4.2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19
结语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1.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背景
歌德曾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说过“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爱情作为一个恒古不变的话题,千百年来收到无数文人墨客的偏爱,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和诗篇。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许多爱情故事也在悄然滋长。每日徜徉于校园之中总会看到或者听到各种小情侣间的身影和故事。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之所以要选择这个题目是想看过的人或多或少能找到点感同身受,能在今后的爱情路上一帆风顺。
1.1.2 意义
大学生的恋爱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正越来越开放甚至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像拜金主义那种攀比式的爱情其实是不健康的,会对以后的人生造成很大的伤害。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要在自行车上笑这会误导很多女生,给她们本该阳光灿烂的恋爱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亦或是认为花在自己身上钱越多的人就是越爱自己的人,这样也是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拥有一片大海的我在你身上注入一条小河,和拥有一条小溪却给了你全部的水是无法相比的。只有清楚了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有认清了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真正爱的体现。我们才能准确的追寻到幸福所在,而不是爱情的迷宫里跌跌撞撞最后头破血流的对爱情谈虎色变,不再敢触碰。让大学的恋爱保有一片纯真,就像同桌的你是那么的美好,让人想到就会嘴角微微一翘。
1.2 以往研究简要回顾
爱情是不分国界,是和艺术一样超越意识形态的存在。所以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大学生恋爱的研究,大家都十分热衷。其留下的优秀作品和观点也多如繁星以下仅以几个为例。
1.2.1.国外的研究
在国外,关于大学生性教育、恋爱观相关课题的研究,从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就存在了,它是以弗罗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为基础建立的。其中产生了众多的研究成果,而那一切距离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研究史。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诺克斯(2002)在研究中国提到:“国外大学生对于恋爱有很高的热情,很多大学生都认为他们不能容忍没有爱情的婚姻。因为婚姻一旦缺少了感情基础,就像空中楼阁一样,经不起风雨的冲洗,摇摇欲坠中在某一天轰然倒塌,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而大学时代建立起的恋爱观和发生过的行为都会对以后的婚姻观产生很深远的影响,是以后婚姻关系的基石。
著名心理学家卡洛琳·沙赫特(2004)在研究中表明:“国外大学生很看重婚姻中的责任,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一旦进入婚姻,那将要赋予一生的责任,不良婚姻是受排挤,受争议的。而且他们的宗教信仰很大程度上见证了或者约束了他们对爱情的忠诚。在大学期间他们可能谈过的恋情很多,但是一旦婚后对自己伴侣却十分忠诚和专一。有个俚语,外国人觉得中国人很奇怪,一旦上床了就要结婚,将性和婚姻分开,从一个侧面来看也是他们对于结婚的慎重的表现。
1.2.2国内研究现状
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方化中一直对爱情的态度是非常保守的。中国人的含蓄低调,内敛沉稳,让我们常常并不愿意将情爱放在嘴边或者公布于世。尽管改革开放多年以来使社会大环境变得更加开放和自由,但是与国外相比大学生群体中还是相对保守。各大高校不提倡也不反对的态度,让学生很多时候都如履薄冰,谈恋爱既不希望同学知晓也不愿让老师知道。
郑长波、李毅(2009)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恋爱过程中的心理,进行分析研究指出: “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复杂多样,通过分类统计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主要是为了满足心理、生理、物质、精神这四方面的需求。”不同的恋爱动机会导致恋爱中的行为方式不同,侧重于心理和精神需求的学生,需要的更多的相互的沟通了解,感谢的他们有时会追求一些过于美好而有些不切实际的恋情。而侧重于生理和物质的相对于更加理性,但是把握不好个中的度也会造成一些拜金思想和行为的泛滥,在恋爱中的他们更在意付出之后的回报。
廖海华(2010)提出了和谐校园建设,并着重探讨了大学生恋爱中的不良倾向,他指出:“虽然部分大学生对多角恋等违反社会道德的恋爱行为仍然表示支持的态度,但是,大多数大学生对纯真的爱情充满期待,认为动机单纯,态度认真的恋爱才是自己应该坚持的原则。”虽然是大学生,可能思维和意识比普通人更加先进但是任何人都该保留社会道德作为自己的恋爱底线,一旦陷入多角的漩涡之中应该及早的抽身出来。因为今天他为了你抛弃一个人,那么难不准下次他会为另一个人而抛弃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