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与台湾地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模式比较研究

摘 要社会工作实习是一个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学生掌握了充足的理论知识后,学校安排学生到实习地点参加实习,督导老师帮助学生提高实务技能水平、培养专业价值观、减轻不良情绪的困扰,从而达成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社会工作实习应得到重点关注。鉴于实习中最关键主体的是学生,本文从学生视角着手,对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模式进行分析概括。通过访谈的形式与大陆和台湾地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于实习时空环境、实习教育与管理以及实习督导与评估三方面进行访谈,通过对所得资料的转录与整理,分析我国社会工作实习模式中可以得到完善的方面,最后对如何完善社会工作实习模式提供对策与建议。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缘起 1
(二)文献综述 1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四)研究方法 2
二、实习时空环境的比较 3
(一)实习形式 3
(二)实习机构的选择 4
三、实习教育与管理的比较 5
(一)实习课程安排 5
(二)实习计划的制定 6
(三)实习任务与内容 6
四、实习督导与评估的比较 7
(一)督导员身份 7
(二)督导方式 8
(三)评估 8
五、完善实习模式的建议 9
六、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1 访谈提纲 14
附录2 个案访谈对象简介 16
致谢 17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社会工作的宗旨之一是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仅要树立专业价值观,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由于我国大陆地区社会工作发展时间短,社会工作实习依然是整个体系中较薄弱的一部分。
台湾地区社会工作起步较早,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台湾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快速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也渐渐发育完善。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后,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社会工作实习模式牵涉众多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仅要树立专业价值观,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由于我国大陆地区社会工作发展时间短,社会工作实习依然是整个体系中较薄弱的一部分。
台湾地区社会工作起步较早,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台湾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快速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也渐渐发育完善。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后,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社会工作实习模式牵涉众多因素,包括:机构、学生、教师、督导等。笔者从学生叙述着手,了解部分高校实习的规章制度、实习的具体过程等方面内容,对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模式进行比较,能够了解到我国高校社会工作实习模式中可以得到完善的部分,以期提出完善的建议与对策。
(二)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与专业化正在逐步加强,社会工作实习成为了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1.社会工作实习的内涵
在社会工作教育体系中,参加实习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广义的社会工作实习,是指学生在课堂之外参与的一切服务社会的专业实践活动;狭义的社会工作实习,是指学校有计划、有督导地组织学生到机构或社区中接受社会工作实务技能训练和价值观培养的过程[]。
社会工作实习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学习,逐步深化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训练实务技巧,为今后踏入社会工作专业领域做好准备。
2.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模式
社会工作实习模式是指有关影响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各种因素间的结构、组织和安排方式[]。文化背景、社会工作发展水平不一等原因,会相应造成实习模式的差异。具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教育资源的拥有情况、实习各方面的制度安排、课程设置、实习督导老师的专业程度等。
严学勤(2015)在研究中指出:近年来,“项目教学法”在一些高校教学中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采用,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随着近年来政府购买服务增多,更多的社工机构逐渐建立了起来,学生在实习中得以接触更多的实际操作项目。在依托于项目的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加强自身的综合能力,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进步。
3.台湾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发展
台湾高校的教学安排中,十分重视专业实习。一般是四年内不少于两次,总的实习时间累计长达一个学期以上[]。实习的针对性强,能保证学生在步入职场之前,已经获取了数百个小时的实务经验。
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发现有学者对台湾大学的时数规定进行了总结。暑期中的实习以至少连续六周,每周40小时,合计240小时为原则;学期中以每周12小时,合计192小时为原则[]。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在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关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模式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对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展开访谈,了解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所采取的实习模式,包括实习时空环境、实习教育与管理、实习督导与评估情况等,对其进行对比和分析。并探讨各主体与社会环境以及大学生个体因素对实习的影响,目的在于总结出我国大陆地区可以从台湾地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模式中得到的借鉴与启示,为我国大陆地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模式的完善与创新提供一些参考。
2.研究意义
社会工作注重应用与实践,完善实习模式,开展好实习工作,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获得经验。本研究具有的意义如下:
一是明确我国社会工作实习发展的现状,发现其中面临的困境,提出改善的的意见,促进学科的发展。
二是通过对比我国不同地区高校的实习模式,总结台湾地区的优势与经验,更好地促进大陆地区模式的完善与改革。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图书、论文、会议资料、报刊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为本论文提供参考。
2.半结构式访谈法
结合访谈提纲,运用面对面、网络、电话等形式,对17位来自不同高校的社会工作本科学生进行了访谈(其中包括12位大陆学生和5位台湾学生),了解他们实习的具体情况与对专业实习的个人感受,为本论文提供素材。在与被访者的互动过程中,灵活运用访谈提纲,并进行动态调整。
笔者对于不同高校名称做了如下编码:宜宾学院用“Y”表示,学院用“S”表示,青岛农业大学用“Q”表示,南京工程学院用“N”表示,内蒙古财经大学用“C”表示,南京林业大学用“L”表示,安徽工程学院用“A”表示,湖北文理学院用“H”表示,黑龙江工程学院用“J”表示,台湾东海大学用“D”表示。对于案主的编码,提取了被访者姓氏的拼音首字母。因此当我们看到“Y-Z”时,表示访谈内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55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