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认同视域下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附件)
社区认同是一个评定社区居民是否愿意参与社区活动与社区建设的重要指数,居民对社区的认同程度决定了居民与社区的联系是否紧密。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为了满足广大人民基本文化生活需求所开展的一项公共服务,在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农村人口广而文化服务不全,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文化服务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短板。在社区认同视域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公共服务,更是一种村民与农村的纽带,让这两者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促进农村社区和谐发展,发挥文化教化人民的作用。在社区认同的视域下,如何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本文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关键词 社区认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纽带,发展
目 录
1 社区认同视域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概述 1
1.1 社区认同的概念 1
1.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概念 1
1.3 社区认同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互作用 1
2 我国农村社区的特点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特点 2
2.1 我国农村社区的特点 2
2.2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特点 2
2.3以社区认同视域来看待我国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
3 宋河村基本状况及其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建设状况 3
3.1宋河村基本地域状况 3
3.2宋河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建设状况 3
3.3宋河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5
3.3.1社区认同感低,村民参的文化参与热情不高 5
3.2.2人均藏书量低,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 6
3.2.3 村民对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频率低 6
3.2.4没有针对留守儿童,老人,妇女的专门文化活动 6
3.2.5 镇村一级的干部对文化服务认识理解不足 6
4 宋河村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6
4.1经济不发达,生活压力较大,对文化的需求尚且不高 7
4.2农村人口年龄两极分化,相对应的文化服务建设不到位 7
4.3 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相关资金政策缺乏,基层干部执行不到位 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4 农村人口社区认同感弱,不愿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甚至有抵触心理 8
5 关于解决宋河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解决的看法 8
5.1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立村民与村庄感情,加强社区认同感 8
5.2落实机构与人员,划分职责,培养相关人才,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质量与能力 9
5.3立足于地方,发掘地方特色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因地制宜发展公共文化事业 9
5.4定期开展活动,让公共文化服务有载体 9
5.5扶持民间传统文化,让地方文化人才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之中 10
5.6加大地方文化支出,增加资金人员预算 10
结 论 11
致 谢 13
参 考 文 献 14
1 社区认同视域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概述
1.1 社区认同的概念
在《市场经济词典》中,把一个村庄,一个城市或者城市中的一条街道界定为一个社区,其主要包含几个特点:具有一定数量且被一定的生产或社会关系联系起来,并共同生产生活的人群;拥有一定范围的地域界限,让人们在其中从事一定社会活动;有相对齐全的生活设施以及相对完备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社区认同感,根据中外学者的不断研究完善,总体来讲包含有两个大的内容,即对社区功能上的认同以及对社区感情上的认同。功能认同,即指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设施完善程度,以及社区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认同程度;感情认同,即指社区对于公民自身来说,是否有特殊的感情,对与公民是否形成了感情依赖,公民生活在社区中,是否有家的感觉等等方面。感情认同与功能认同构成了社区认同的概念,是社区公民与社区联系密切程度的重要指标。
1.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概念
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提供基本的文化服务与满足人民基本文化生活需求,是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
1.3 社区认同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互作用
社区认同是一个居民是否参与社区建设与社区活动的重要指标,有研究表明,一个居民对社区认同度越高,起参与社区管理建设和服务工作的热情也会越高,反之亦然。一个拥有高认同感居民的社区,其社区设施完善度,服务机制健全度一定也是高水平的,同样的,有着高水平的基础设施与服务的社区,更容易产生有高认同感的社区公民,两者相互促进,一起发展。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满足社区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丰富公民的文化生活,是社区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对促进社区文化氛围,培养社区文化体系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通过文化的互通共融性,增加居民的参与度,让居民与居民,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加强了居民对社区的感情,促进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同样的,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能让居民有更大的热情参与到社区的建设服务中来,保证了社区的发展与稳定。所以社区认同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两个相互促进,相互完善的主题,两者缺一不可。
2 我国农村社区的特点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特点
2.1 我国农村社区的特点
农村社区较之于城市社区,有着较大的不同于鲜明的特点,我国学者将农村社区定义为: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小城镇为中心,以自身为腹地,具有一定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力的人口群体,并进行一定社会活动的社区类型。我国农村基本上是以行政机构对位的,自然形成的自然村很少,以行政划分为特点的农村社区其优势在于能快速的响应推动政府部门的各项政策与措施,同时方便政府动员力量来进行社区建设,但其缺点在于社区自治的能力很弱,居民之间缺乏凝聚力,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很弱,也没有很强的关于权力与义务的意识,很多农村的治理多以传统的道德和礼仪作为社区控制的主要手段。
2.2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特点
我国早在21世纪初,就把文化建设纳入了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尤其是从我国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大国,加强我国软实力,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薄弱的一环。农村既承载了我国几千年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但又在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等冲击下面临文化的凋零。
当前,我国的农村改革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点主要为:服务对象从原先的不完善到完善,覆盖了农村全体的农民,丰富了其文化生活;加大了文化服务设施的资金投入,完善了农村文化传播的基础设施,如图书馆,阅览室等基础设施在很多省市都已经百分之百覆盖农村地区;加大了对农村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保护,对一些将要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对其进行大力的扶持与发扬;完善了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除去设施外,我国农村文化服务的体质建设也越加完善,从当初的只注重“看的见”的建设,到现在同时并重“看不见”的建设。我国县乡一级的政府也已经完善了自身的机构设置,更加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与文化传统进行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目 录
1 社区认同视域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概述 1
1.1 社区认同的概念 1
1.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概念 1
1.3 社区认同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互作用 1
2 我国农村社区的特点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特点 2
2.1 我国农村社区的特点 2
2.2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特点 2
2.3以社区认同视域来看待我国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
3 宋河村基本状况及其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建设状况 3
3.1宋河村基本地域状况 3
3.2宋河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建设状况 3
3.3宋河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5
3.3.1社区认同感低,村民参的文化参与热情不高 5
3.2.2人均藏书量低,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 6
3.2.3 村民对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频率低 6
3.2.4没有针对留守儿童,老人,妇女的专门文化活动 6
3.2.5 镇村一级的干部对文化服务认识理解不足 6
4 宋河村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6
4.1经济不发达,生活压力较大,对文化的需求尚且不高 7
4.2农村人口年龄两极分化,相对应的文化服务建设不到位 7
4.3 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相关资金政策缺乏,基层干部执行不到位 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4 农村人口社区认同感弱,不愿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甚至有抵触心理 8
5 关于解决宋河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解决的看法 8
5.1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立村民与村庄感情,加强社区认同感 8
5.2落实机构与人员,划分职责,培养相关人才,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质量与能力 9
5.3立足于地方,发掘地方特色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因地制宜发展公共文化事业 9
5.4定期开展活动,让公共文化服务有载体 9
5.5扶持民间传统文化,让地方文化人才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之中 10
5.6加大地方文化支出,增加资金人员预算 10
结 论 11
致 谢 13
参 考 文 献 14
1 社区认同视域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概述
1.1 社区认同的概念
在《市场经济词典》中,把一个村庄,一个城市或者城市中的一条街道界定为一个社区,其主要包含几个特点:具有一定数量且被一定的生产或社会关系联系起来,并共同生产生活的人群;拥有一定范围的地域界限,让人们在其中从事一定社会活动;有相对齐全的生活设施以及相对完备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社区认同感,根据中外学者的不断研究完善,总体来讲包含有两个大的内容,即对社区功能上的认同以及对社区感情上的认同。功能认同,即指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设施完善程度,以及社区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认同程度;感情认同,即指社区对于公民自身来说,是否有特殊的感情,对与公民是否形成了感情依赖,公民生活在社区中,是否有家的感觉等等方面。感情认同与功能认同构成了社区认同的概念,是社区公民与社区联系密切程度的重要指标。
1.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概念
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提供基本的文化服务与满足人民基本文化生活需求,是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
1.3 社区认同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互作用
社区认同是一个居民是否参与社区建设与社区活动的重要指标,有研究表明,一个居民对社区认同度越高,起参与社区管理建设和服务工作的热情也会越高,反之亦然。一个拥有高认同感居民的社区,其社区设施完善度,服务机制健全度一定也是高水平的,同样的,有着高水平的基础设施与服务的社区,更容易产生有高认同感的社区公民,两者相互促进,一起发展。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满足社区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丰富公民的文化生活,是社区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对促进社区文化氛围,培养社区文化体系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通过文化的互通共融性,增加居民的参与度,让居民与居民,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加强了居民对社区的感情,促进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同样的,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能让居民有更大的热情参与到社区的建设服务中来,保证了社区的发展与稳定。所以社区认同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两个相互促进,相互完善的主题,两者缺一不可。
2 我国农村社区的特点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特点
2.1 我国农村社区的特点
农村社区较之于城市社区,有着较大的不同于鲜明的特点,我国学者将农村社区定义为: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小城镇为中心,以自身为腹地,具有一定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力的人口群体,并进行一定社会活动的社区类型。我国农村基本上是以行政机构对位的,自然形成的自然村很少,以行政划分为特点的农村社区其优势在于能快速的响应推动政府部门的各项政策与措施,同时方便政府动员力量来进行社区建设,但其缺点在于社区自治的能力很弱,居民之间缺乏凝聚力,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很弱,也没有很强的关于权力与义务的意识,很多农村的治理多以传统的道德和礼仪作为社区控制的主要手段。
2.2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特点
我国早在21世纪初,就把文化建设纳入了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尤其是从我国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大国,加强我国软实力,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薄弱的一环。农村既承载了我国几千年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但又在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等冲击下面临文化的凋零。
当前,我国的农村改革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点主要为:服务对象从原先的不完善到完善,覆盖了农村全体的农民,丰富了其文化生活;加大了文化服务设施的资金投入,完善了农村文化传播的基础设施,如图书馆,阅览室等基础设施在很多省市都已经百分之百覆盖农村地区;加大了对农村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保护,对一些将要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对其进行大力的扶持与发扬;完善了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除去设施外,我国农村文化服务的体质建设也越加完善,从当初的只注重“看的见”的建设,到现在同时并重“看不见”的建设。我国县乡一级的政府也已经完善了自身的机构设置,更加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与文化传统进行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