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妇女面临的问题及社会工作的介入研究(附件)

摘 要在社会转型的今天,离婚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离婚妇女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本文以五位离婚妇女的个案为例,通过探究发现,由于社会偏见、制度缺陷、家庭支持、个人性格和能力等因素,离婚妇女在生活工作、婚姻感受、亲子关系方面面临着种种问题问题。要想改善离婚妇女的处境,单纯依靠法律和政策制度远远不够,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开展个案心理辅导、举办支持互助型小组、进行社区倡导、普及法律知识、整合社会资源等措施,促进她们问题的解决,提升离婚妇女的生活质量。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相关概念界定 1
(四)相关文献回顾 2
(五)理论基础 2
(六)研究目标、方法 3
二、离婚妇女面临的问题分析 4
(一)生活工作方面 4
(二)婚姻感受方面 6
(三)亲子关系方面 8
三、离婚妇女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10
(一)社会原因 10
(二)家庭原因 11
(三)个人原因 11
四、 社会工作介入离婚妇女问题 13
(一)社会工作介入离婚妇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13
(二)社会工作介入离婚妇女问题的对策 13
结 论 16
参考文献 17
访谈提纲 18
致 谢 19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促使我国社会从传统型到现代型的转变。人们的婚恋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有了较大改变,影响了婚姻状况的变化,其中一个明显的现象是离婚率快速上升。根据中国民政局官网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共有558万对夫妇新婚,比2016年下降7.5%,有185万对离婚,比2016年同期上升10.3%。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这种高离婚率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在离婚率逐渐增高的背景下,离婚妇女的群体不断扩大。尽管社会已经逐渐将离婚视为一种常态的变化,不再去刻意歧视离婚妇女,但是离婚的女性要面对比男性更多的困扰。离婚女性的权益与她们日后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但是许多女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旦遭遇离婚,其自身应有的权益往往得不到很好的保护。离婚的打击加之权益的受损,对女性的生理与心理都是沉重的伤害,我们无法忽视她们所面临的困扰和生存状态。
帮助女性走出离婚所带来的阴影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十分必要。目前,对于妇女婚姻生活中的保护,国家采取了一定的法律和制度,也取得了一定效果,然而仅从法律和制度方面入手还远不足以解决离婚妇女面临的所有问题,离婚妇女的保护与服务方面还有很大的保护空间去开拓。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通过对离婚妇女的个案研究,揭示离婚妇女的生存现状,发现离婚妇女在生活中的主要问题,并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探索解决离婚妇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办法,丰富社会工作介入离婚妇女领域的研究成果。
2.实践意义
本文希望从社会工作角度出发,唤醒社会大众对于离婚妇女的关注,以更加平等的态度对待离婚妇女,改变社会大众对离婚妇女的固有偏见,使离婚妇女活得更有尊严,并对身处困境的离婚妇女给予支持帮助,改善她们的生存现状,实现自立自强,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三)相关概念界定
在传统的观念中,大多数人都将离婚妇女界定已经与配偶通过协议或诉讼方式终止夫妻权利义务关系,恢复单身状态的女性。但是,处于离婚诉讼中的妇女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既是感情破裂争取离婚中的妇女,同时又是没有结束婚姻关系被限制自由的妇女,这让她们的处境十分尴尬。因此,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笔者将本文中的离婚妇女定义为因夫妻感情破裂处于离婚诉讼中和已通过协议或诉讼的方式终止夫妻关系的女性。
(四)相关文献回顾
离婚将给女性的生活带来一系列影响。马致远、张蓉(2003)研究中发现离异妇女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的困境、生存的压力、繁重的家务、育儿的艰苦、性别歧视和就业上的劣势以及生理或情感上长期不适或身心疾病[2]。易松国(2005)在对深圳的离婚女性进行实证研究,女性在离婚后在物质、情感及家务三个方面所得到的支持都极为有限,从正式组织和机构中所获支持也比较少,很多妇女在离婚过程中和离婚后往往会有孤独、绝望、抑郁的感觉[3]。而张春泥(2017)基于CFPS20102014年的经验研究发现单身母亲抚养长大的子女更可能面临着感受无人倾诉的烦恼[4]。
关于离婚妇女权益的保护,法律和制度方面的探讨较多。祝平燕、王芳(2010)认为弥补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培养离婚妇女的风险意识是化解离婚妇女贫困化的主要对策[5]。而雷虹(2009)、陈海桃(2016)、张玲(2017)都从婚姻法缺陷出发,针对我国离婚妇女权益保护的现状,提出了要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离婚后的扶养等措施[6,7,8]。
综上所述,对于离婚妇女的研究大多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围绕着离婚对妇女的影响、法律和制度方面如何解决离婚妇女问题等方面展开,关于离婚妇女社会工作服务的质性研究还不多,采用访谈、观察等质性研究的方法对离婚妇女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离婚妇女存在的问题共性和个别差异,更有针对性地探索解决离婚妇女问题的策略。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拟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通过与特定的离婚妇女进行面对面交谈,观察分析离婚妇女面临的问题,并运用小组、个案、社区等方法进行介入服务,探索社会工作介入离婚妇女问题的新思路。
(五)理论基础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都潜藏着五种需要,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都是层层递进的,当低层需求得到满足后,便会有更高层的需求。妇女在离婚后,首先要面对的是经济来源的减少,这会使她们的生活变得极不稳定,因而会努力寻找合适的工作,满足自己的安全需要,大多数离婚女妇女在离婚后的一段时间内基本能够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但是离婚妇女面临的不仅是生存方面的问题,还有婚姻感受、亲子关系等方面的问题。社会工作在介入离婚妇女问题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既可以发挥工作资源链接者的作用,又可以为离婚妇女提供心理、情感上的支持。
2.社会支持系统理论
社会支持通常是一种包含着物质帮助、生活扶持、心理慰藉等的社会性行为,主要体现在个人从他人、群体、社会中获得的形式各样的关爱及帮扶,它对个人的身心健康有影响显著[10]。社会支持既包括正式的支持,也包括非正式的支持[3]。有研究者对离异有孩子的妇女的网络支持和社会支持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发现离异妇女在网络规模和社会支持方面经历了显著的下降[12]。为了改变自己的所面临的问题,妇女在离婚后通常会寻找不同对象的帮助与支持,其中亲人、朋友和专业的咨询则是她们最常寻求帮助的对象[1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39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