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生态畜牧业的法律制度研究
生态畜牧业是指在畜牧业生产中依循生态规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无害生产,并对废弃物加以有效的利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追求可持续发展。荷兰的生态畜牧业呈现出生产绿色畜产品、重视应用科学技术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特点,对应的法律制度中包含可追溯系统、“从农田到餐桌”原则、认证体系及政府政策等内容。该法律制度以其法律法规健全、重视风险监测评估、管理机构协调性强的优点,为我国畜牧业法律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与启示。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荷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1
(一)生态畜牧业的概念1
(二)荷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2
(三)荷兰生态畜牧业的特点2
1.生产绿色畜产品2
2.重视应用科学技术3
3.废弃物循环利用3
二、荷兰生态畜牧业的法律制度及优点3
(一)荷兰生态畜牧业的法律制度3
1.可追溯体系3
2.畜产品管理体系4
3.政府政策5
(二)荷兰生态畜牧业法律制度的优点5
1.法律法规体系健全5
2.重视风险监测与评估5
3.管理机构协调性强6
三、对我国畜牧业法律制度发展的建议6
(一)我国畜牧业法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6
1.立法滞后、不完善6
2.法律效力层次低6
3.法律定义不明晰7
(二)荷兰经验对我国畜牧业法律制度的启示7
1.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7
2.加强畜牧行政执法能力7
3.制定全面的安全标准体系7
4.贯彻全过程监控和可追溯理念8
致谢8
参考文献8
荷兰生态畜牧业的法律制度研究
引言
生态畜牧业是一个较为新兴的概念,起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并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适用。相较于传统畜牧业,生态畜牧业具有兼顾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特点,顺应了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趋势,是各个国家畜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现如今,我国畜牧业正处在由传统畜牧业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畜牧业转化的重要阶段,但畜牧业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不完整及相关立法的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情况。通过对荷兰生态畜牧业的法律制度的研究,并分析其优点,与我国畜牧业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吸取荷兰的优秀经验、先进做法,从而为我国畜牧业法律体系的完善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对实现我国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荷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生态畜牧业的概念
进入到市场经济时代,为了适应人口基数的增加、人们消费需求水平的提高,以高资源消耗、高产出为特点的索取型畜牧业较为迅速地发展起来。但与之同时,资源利用的不断增强带来的是资源压力的增大与环境的破坏,还引发了畜产品质量下降、危及人们卫生健康等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生态畜牧业应运而生。
生态畜牧业是生态学和畜牧经济学的混合概念,既涉及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也涉及自然科学中的生态学。其定义可以描述为:利用生态经济原理,根据草原生态系统中草与畜互相依存的关系,合理利用牧草资源,最大程度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实现草原生态与畜牧业经济协调、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经营模式。[1]
从畜产品的角度来说,生态畜牧业的重点在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牧草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高效转化,进行无害生产,最大程度地迎合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生产出更多绿色、优质的畜产品;从经济的角度来说,生态畜牧业的重点在于追求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着眼于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持生态平衡,发挥生态效益,从而实现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畜牧业中,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畜牧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则具体地体现出好的草原环境的生态价值。相反,如果草原生态条件不断恶化,势必会影响畜产品的品质,从而制约畜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草原生态环境如果遭到彻底的毁坏,畜牧业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
(二)荷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20世纪中期欧洲进入工业化时代,畜牧业抛弃了传统、自然的生产方式,而逐渐向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的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为了缩短家禽的生长期,欧洲各国普遍使用了增长素,为了防治疫病的发生,还在生产中投入了大量抗生素。这些谋求利润而忽视生长规律的行为,为日后疯牛病、禽流感的爆发埋下了隐患。90年代疯牛病、禽流感爆发,引起了全世界广泛的关注,欧洲各国以牛肉、鸡肉为代表的的畜产食品销量下降明显,价格也因此下滑,严重挫伤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除经济损失外,这场危机还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损害。在这种情况下,欧洲的生态畜牧业在人们的呼声中逐渐发展起来,荷兰便是其中的代表。
荷兰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土地资源贫乏的欧洲小国,平坦的地势、充足的降水为荷兰造就了畜牧业适宜的发展环境,降水与光照条件同时限制了农作物的种植生产,因此,荷兰因地制宜,选择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左右,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
生态畜牧业大致分为普通型和集约型两种。普通型涉及养牛、养羊业,遍布荷兰全国,占用土地较多。集约型多利用室内环境,涉及养猪、养禽业,占用土地较少。[2]荷兰生态畜牧业较为典型的生产模式是养—养结合型,例如养鸡和养猪相结合,将鸡粪、猪粪等废弃物加工成饲料进行循环饲养,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主要经营单位是家庭农场,各农户之间相互联合,形成了规模性的农业合作社。这种合作社能够及时获知生产者的需求并为其提供周到的服务,还可以将需求反馈至政府,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意见,在生态畜牧业的产业化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如今,随着农场规模的扩大,荷兰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大型农场,而农场的总数量则有所减少。同时,大型农场的现代化程度也在加深,机械设备逐步取代劳动力的位置,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荷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1
(一)生态畜牧业的概念1
(二)荷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2
(三)荷兰生态畜牧业的特点2
1.生产绿色畜产品2
2.重视应用科学技术3
3.废弃物循环利用3
二、荷兰生态畜牧业的法律制度及优点3
(一)荷兰生态畜牧业的法律制度3
1.可追溯体系3
2.畜产品管理体系4
3.政府政策5
(二)荷兰生态畜牧业法律制度的优点5
1.法律法规体系健全5
2.重视风险监测与评估5
3.管理机构协调性强6
三、对我国畜牧业法律制度发展的建议6
(一)我国畜牧业法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6
1.立法滞后、不完善6
2.法律效力层次低6
3.法律定义不明晰7
(二)荷兰经验对我国畜牧业法律制度的启示7
1.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7
2.加强畜牧行政执法能力7
3.制定全面的安全标准体系7
4.贯彻全过程监控和可追溯理念8
致谢8
参考文献8
荷兰生态畜牧业的法律制度研究
引言
生态畜牧业是一个较为新兴的概念,起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并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适用。相较于传统畜牧业,生态畜牧业具有兼顾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特点,顺应了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趋势,是各个国家畜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现如今,我国畜牧业正处在由传统畜牧业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畜牧业转化的重要阶段,但畜牧业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不完整及相关立法的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情况。通过对荷兰生态畜牧业的法律制度的研究,并分析其优点,与我国畜牧业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吸取荷兰的优秀经验、先进做法,从而为我国畜牧业法律体系的完善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对实现我国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荷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生态畜牧业的概念
进入到市场经济时代,为了适应人口基数的增加、人们消费需求水平的提高,以高资源消耗、高产出为特点的索取型畜牧业较为迅速地发展起来。但与之同时,资源利用的不断增强带来的是资源压力的增大与环境的破坏,还引发了畜产品质量下降、危及人们卫生健康等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生态畜牧业应运而生。
生态畜牧业是生态学和畜牧经济学的混合概念,既涉及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也涉及自然科学中的生态学。其定义可以描述为:利用生态经济原理,根据草原生态系统中草与畜互相依存的关系,合理利用牧草资源,最大程度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实现草原生态与畜牧业经济协调、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经营模式。[1]
从畜产品的角度来说,生态畜牧业的重点在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牧草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高效转化,进行无害生产,最大程度地迎合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生产出更多绿色、优质的畜产品;从经济的角度来说,生态畜牧业的重点在于追求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着眼于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持生态平衡,发挥生态效益,从而实现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畜牧业中,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畜牧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则具体地体现出好的草原环境的生态价值。相反,如果草原生态条件不断恶化,势必会影响畜产品的品质,从而制约畜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草原生态环境如果遭到彻底的毁坏,畜牧业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
(二)荷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20世纪中期欧洲进入工业化时代,畜牧业抛弃了传统、自然的生产方式,而逐渐向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的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为了缩短家禽的生长期,欧洲各国普遍使用了增长素,为了防治疫病的发生,还在生产中投入了大量抗生素。这些谋求利润而忽视生长规律的行为,为日后疯牛病、禽流感的爆发埋下了隐患。90年代疯牛病、禽流感爆发,引起了全世界广泛的关注,欧洲各国以牛肉、鸡肉为代表的的畜产食品销量下降明显,价格也因此下滑,严重挫伤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除经济损失外,这场危机还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损害。在这种情况下,欧洲的生态畜牧业在人们的呼声中逐渐发展起来,荷兰便是其中的代表。
荷兰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土地资源贫乏的欧洲小国,平坦的地势、充足的降水为荷兰造就了畜牧业适宜的发展环境,降水与光照条件同时限制了农作物的种植生产,因此,荷兰因地制宜,选择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左右,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
生态畜牧业大致分为普通型和集约型两种。普通型涉及养牛、养羊业,遍布荷兰全国,占用土地较多。集约型多利用室内环境,涉及养猪、养禽业,占用土地较少。[2]荷兰生态畜牧业较为典型的生产模式是养—养结合型,例如养鸡和养猪相结合,将鸡粪、猪粪等废弃物加工成饲料进行循环饲养,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主要经营单位是家庭农场,各农户之间相互联合,形成了规模性的农业合作社。这种合作社能够及时获知生产者的需求并为其提供周到的服务,还可以将需求反馈至政府,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意见,在生态畜牧业的产业化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如今,随着农场规模的扩大,荷兰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大型农场,而农场的总数量则有所减少。同时,大型农场的现代化程度也在加深,机械设备逐步取代劳动力的位置,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fxlw/faxue/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