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与满意度研究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使得对养老问题的研究日渐增多。居家养老模式作为糅合了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新兴养老模式,其作用和地位在逐步提升。本文基于对南京市老年人养老服务的需求和对居家养老的满意度的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的影响因素和享受过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的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承担能力、对养老服务内容和形式的了解程度对老人养老需求影响显著;是否付费、服务内容和服务人员态度对老人满意度影响显著。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3
(一)调查对象4
(二)调查内容4
(三)调查研究方法5
二、结果5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5
1.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分析5
2. 享受过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的满意度分析5
(二)老人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6
1.变量选择6
2.结果分析7
(三)享受过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8
1.变量选择8
2.结果分析8
三、小结与建议9
(一)小结9
(二)居家养老服务改进的建议措施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表1 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交叉表7
表2 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交叉表8
南京市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与满意度研究
引言
引言
近年来,老龄化浪潮席卷全球。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且人口老龄化速度很快,大大超过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因此,对老年问题的重视与解决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老龄化社会的首要问题就是养老问题,养老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机构养老弊端逐渐显现的今天,居家养老模式作为一种糅合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新兴模式,其作用和地位正逐渐提升。居家养老作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其的深入研究,应该能够帮助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我们找到一条有效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出路。
发展居家养老,既有其必要性,又有其现实可行性。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和“未富先老”的国情[4];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结构转型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抚养系数上升,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加重,家庭负担越来越重,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较大冲击[5];机构养老背离了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很多老人和子女难以接受,且我国的机构养老设施发展缓慢,现有养老机构的数量与规模与老龄人口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供需差距,现有的养老机构也存在价格高昂而服务质量难以保障的困境[6];传统的养老观念发生变化,冲击着我国的传统道德伦理体系,孝道文化呈现衰落之势[7]。同时居家养老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模式,既有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更新与补充,又吸收了机构养老的优点,体现了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很强的综合优势,符合中国“家舍难离”的传统和老人普遍“恋家”的情怀,能够很好地迎合老年人的情感需求,而且养老功能的转移也为实行居家养老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家庭传统的养老功能正在逐步向社会转移,营利机构和非营利机构等均有机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8]。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查阅和综述,我们发现,国内学者更多倾向于研究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对居家养老供给的研究主要分为供给主体和供给模式两方面。供给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社区、市场和家庭等[9]:政府在居家养老中应承担主要责任,发挥主导作用,职能要由从前的“划桨”变为“掌舵”,具体说来就是承担起政策制定、财政支持、政策实施和监督管理的责任[10];社区为居家养老提供依托,社区是居家养老服务最佳的提供载体[9];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商业化机构)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主体[11];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福利资源最基本最重要的来源,在居家养老中必须充分发挥其功能,主要包括对老人的日常照顾、给予老人经济支持和满足老人精神需求[12];此外,老人的邻居和朋友也是有力的服务供给方,如果老人出现意外或需要帮助,邻居能够比任何人都早地帮助到老人,朋友对老人十分了解,在提供生活照料的同时,还能提供心理慰藉[13]。按照供给模式主要分为政府购买模式、社区主导模式、依托非营利组织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家庭主导模式和志愿者主导模式六类[10]。
但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研究却较为贫乏,主要是分析服务项目,目前学术界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方面的研究得出了相似的观点,暨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包括物质供给、生活服务和精神慰藉三方面内容[14]。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研究对南京市居家养老的需求与满意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了解老年群体对居家养老的需求与满意度情况之间的差异,为更好地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文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南京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秦淮区、鼓楼区和建邺区为主要调查地点。通过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方法,共发放问卷210份,收回有效问卷201份,问卷合格率为96%。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01位老年人中,男性所占比例为44.78%,女性所占比例为55.22%,性别比例基本平衡,女性稍多;具有初、高中学历的老人的比例是63.68%,还有11.44%的老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说明老人文化程度总体较高,受教育情况良好;201位老人已婚且配偶健在的有67.16%,离异或丧偶的占32.86%;从家庭总收入看,老人家庭收入多集中在2000元—7000元之间;老人的收入来源较稳定,主要来自其本人的离退休金(48.26%)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44.28%)。
(二)调查内容
其一是老人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老人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个人和家庭月收入等。
其二是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和享受过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的满意情况,主要包括老人对家庭养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这三种养老方式的偏好,老人对居家养老的物质供给、生活服务和精神慰藉三方面内容的需求,老人是否为自己的养老问题担忧,是否能负担医疗费,老人的身体状况,对居家养老服务内容的了解程度和对居家养老政策的了解程度等;对享受过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的问题,主要包括是否为居家养老服务付费、服务质量、服务内容对自身需求的满足程度、对服务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以及对居家养老总体上的满意度等。
(三)调查研究方法
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和研究不足,了解最新居家养老服务动态。调查阶段主要采用实地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来获取数据,对文化程度有限的老人采用调查者口述和老人作答相结合的方法,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统计分析阶段,删除无效问卷后,将数据统一录入EXCEL和SPSS19.0,运用统计描述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描述,分析需求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二、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xzgl/14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