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差序格局下家族势力对基层民主制度执行的影响研究
:社会转型的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差序格局逐渐走向多元化,作为乡村治理精英的村长是传统礼俗与现代法理的博弈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推动基层民主制度执行的关键内生力量。本文从背景介绍、相关概念界定、学界研究概况出发,分析家族势力对基层民主制度执行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选取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若干农村进行问卷调研,利用Stata软件对采集到数据进行交叉分析,得出来我国农村家族势力对基层民主执行影响的现实状况。从利益原因、法制原因以及文化原因三方面分析家族势力对基层民主制度执行的影响这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4
(一)相关概念界定 4
(二)研究概况 5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7
第二章 现状分析 9
(一)调查结果 9
(二)农村家族势力的地区差异 9
(三)家族势力对基层民主执行的影响 11
第三章 家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执行影响的原因分析 14
(一)利益原因分析 14
(二)文化原因分析 14
(三)法制原因分析 15
第四章 减弱对家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执行消极影响的对策建议 16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16
(二)完善农民社保体系 16
(三)加强教育资源配给 16
(四)丰富农民文娱生活 17
第五章 结语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 家族势力对基层民主制度执行的影响调查问卷 20
多元差序格局下家族势力对基层民主制度执行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欲治中国之政治史,必先通中国之社会史;而欲通中国之社会史,必先穷中国之家法史”,自古以来,在我国传统家族与政治这两种力量都是无法分开的,家族势力直接影响着我国传统社会格局差序化建立。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合法化以及市场经济在乡村社会的慢慢渗透,市场经济的新理念和新的生活方式深刻地改变了我国乡村社会的运行格局。传统的差序格局的基础在开放的市场大势作用下逐步动摇因而走向解体,然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当下新的社会格局没有完全建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社会格局依然处于相对混乱的体系。
正值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上不断得到满足的农民提出了分享政治的要求,再则接受教育年限增加,社会开放性和流动性增强,农民接受的信息量逐渐增多,不再听信他人意见,权力意识、民主意识大大得到提高,维护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思维与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我国农民既处于“分散化”又被传统的家族本位力量的惯性双重作用下,即便是在实施了村民自治的基本制度的情况下,家族对基层民主制度执行仍然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一影响遵循着“差序格局”的原则,既三代内的家亲影响力极大。村民除希望族人当选村干部来增加家族自豪感,更希望借此获得更通畅的利益表达途径。
由于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是,村委是村民的自治组织,由全体村民选举产生,村委候选人的提名不由乡镇党委提出,而是符合条件的村民自己提出,经过村中具有投票权的村民进行公开投票,最终筛选出最终得到选票最多的人来担任村委成员。 由此可以看到,村委会主任即农民们常说的“村长”来源于农民群体却又高于农民群体,村长才是我国基层政治中离农民最近的基层政权管理人员。作为农民的管理者和带头人,村长是推动农村经济增长、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内生力量。乡村的经济发展、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生活水平不仅是村长综合治理能力的成绩单,更是传统礼俗与现代法理博弈的直接结果。
因此,研究村长是否为村中大姓家族与基层民主制度执行水平之间的关系,是切实关系到转型期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命题。从研究现状上来看,目前学界很少从村长这个层面讨论家族势力对基层民主制度执行的研究,这是一个新的、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将视角转移到村长是否为村中大姓家族对农村是否实行民主选举、是否有贿选以及贿选的严重程度来研究,通过对比经济发达区与经济落后区家族势力的差异,分析家族势力掌权农村基层管理权力对农村基层民主执行发展的影响,探讨影响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先生对中国传统的农村社会结构最精辟的概括,此理论起源于费孝通先生的著作《乡土中国》。在书中,他指出:“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就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这种深深嵌入传统乡村社会的差序结构,很大程度上规定着乡村社会的精神结构、利益结构、治理结构和行动结构,成为传统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秩序的重要基础。”
2、村长
村长,既村民委员会主任,是由村民直接选举符合条件的村民候选人产生的主持村委会工作的主要管理人。根据《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
3、家族势力
“家族”是基于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而产生和连接而成的群体。家族势力是在家族存在的条件下,基于因家族文化的影响力而形成的家庭群体影响力,这是产生于农村、活动于农村并且深深影响农村生活的家族群体力量。
4、基层民主
基层民主包括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我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成要素。本文所指的基层民主特定是指村民自治,即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基层民主的执行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方面。
(二)研究概况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发现,虽然家族势力有其积极一面,但一直以来学界认为是家族势力在我国农村的弊大于利,它是应该革除的封建残留。学界极少把注意力放在家族势力对基层民主执行的正面影响上。但从本人角度出发,认为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先客观认识清楚家族势力的在农村社会关系中正反作用,再对其影响的合理与否再做进一步调查研究。
1、家族势力的积极影响
家族势力长久以来不仅存在于我国社会的观念底层而且还支撑着我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进而对传统经济发展、文化沉淀等都有着重要影响,必然有其合理和积极影响力的方面,所以我认为家族势力对基层民主制度执行有积极的一面。
家族势力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为连接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家族内部关系的紧密程度与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执行时认可、接受、落实的情况具有直接正相关性。因此可以说家族势力具有极强的群体号召性。不仅如此,在农村各项政策的具体落实方面,家族在此发挥了统一性的作用,能够以家族的内部隐形约束力规范家族成员配合完成制度落实。除此之外,家族势力在农村生活中的另一大作用在于它能化解族内成员的各种纠纷,协调村民之间的关系、维稳村落生活秩序和保障村民合理的利益诉求。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4
(一)相关概念界定 4
(二)研究概况 5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7
第二章 现状分析 9
(一)调查结果 9
(二)农村家族势力的地区差异 9
(三)家族势力对基层民主执行的影响 11
第三章 家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执行影响的原因分析 14
(一)利益原因分析 14
(二)文化原因分析 14
(三)法制原因分析 15
第四章 减弱对家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执行消极影响的对策建议 16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16
(二)完善农民社保体系 16
(三)加强教育资源配给 16
(四)丰富农民文娱生活 17
第五章 结语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 家族势力对基层民主制度执行的影响调查问卷 20
多元差序格局下家族势力对基层民主制度执行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欲治中国之政治史,必先通中国之社会史;而欲通中国之社会史,必先穷中国之家法史”,自古以来,在我国传统家族与政治这两种力量都是无法分开的,家族势力直接影响着我国传统社会格局差序化建立。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合法化以及市场经济在乡村社会的慢慢渗透,市场经济的新理念和新的生活方式深刻地改变了我国乡村社会的运行格局。传统的差序格局的基础在开放的市场大势作用下逐步动摇因而走向解体,然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当下新的社会格局没有完全建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社会格局依然处于相对混乱的体系。
正值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上不断得到满足的农民提出了分享政治的要求,再则接受教育年限增加,社会开放性和流动性增强,农民接受的信息量逐渐增多,不再听信他人意见,权力意识、民主意识大大得到提高,维护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思维与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我国农民既处于“分散化”又被传统的家族本位力量的惯性双重作用下,即便是在实施了村民自治的基本制度的情况下,家族对基层民主制度执行仍然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一影响遵循着“差序格局”的原则,既三代内的家亲影响力极大。村民除希望族人当选村干部来增加家族自豪感,更希望借此获得更通畅的利益表达途径。
由于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是,村委是村民的自治组织,由全体村民选举产生,村委候选人的提名不由乡镇党委提出,而是符合条件的村民自己提出,经过村中具有投票权的村民进行公开投票,最终筛选出最终得到选票最多的人来担任村委成员。 由此可以看到,村委会主任即农民们常说的“村长”来源于农民群体却又高于农民群体,村长才是我国基层政治中离农民最近的基层政权管理人员。作为农民的管理者和带头人,村长是推动农村经济增长、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内生力量。乡村的经济发展、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生活水平不仅是村长综合治理能力的成绩单,更是传统礼俗与现代法理博弈的直接结果。
因此,研究村长是否为村中大姓家族与基层民主制度执行水平之间的关系,是切实关系到转型期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命题。从研究现状上来看,目前学界很少从村长这个层面讨论家族势力对基层民主制度执行的研究,这是一个新的、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将视角转移到村长是否为村中大姓家族对农村是否实行民主选举、是否有贿选以及贿选的严重程度来研究,通过对比经济发达区与经济落后区家族势力的差异,分析家族势力掌权农村基层管理权力对农村基层民主执行发展的影响,探讨影响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先生对中国传统的农村社会结构最精辟的概括,此理论起源于费孝通先生的著作《乡土中国》。在书中,他指出:“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就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这种深深嵌入传统乡村社会的差序结构,很大程度上规定着乡村社会的精神结构、利益结构、治理结构和行动结构,成为传统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秩序的重要基础。”
2、村长
村长,既村民委员会主任,是由村民直接选举符合条件的村民候选人产生的主持村委会工作的主要管理人。根据《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
3、家族势力
“家族”是基于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而产生和连接而成的群体。家族势力是在家族存在的条件下,基于因家族文化的影响力而形成的家庭群体影响力,这是产生于农村、活动于农村并且深深影响农村生活的家族群体力量。
4、基层民主
基层民主包括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我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成要素。本文所指的基层民主特定是指村民自治,即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基层民主的执行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方面。
(二)研究概况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发现,虽然家族势力有其积极一面,但一直以来学界认为是家族势力在我国农村的弊大于利,它是应该革除的封建残留。学界极少把注意力放在家族势力对基层民主执行的正面影响上。但从本人角度出发,认为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先客观认识清楚家族势力的在农村社会关系中正反作用,再对其影响的合理与否再做进一步调查研究。
1、家族势力的积极影响
家族势力长久以来不仅存在于我国社会的观念底层而且还支撑着我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进而对传统经济发展、文化沉淀等都有着重要影响,必然有其合理和积极影响力的方面,所以我认为家族势力对基层民主制度执行有积极的一面。
家族势力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为连接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家族内部关系的紧密程度与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执行时认可、接受、落实的情况具有直接正相关性。因此可以说家族势力具有极强的群体号召性。不仅如此,在农村各项政策的具体落实方面,家族在此发挥了统一性的作用,能够以家族的内部隐形约束力规范家族成员配合完成制度落实。除此之外,家族势力在农村生活中的另一大作用在于它能化解族内成员的各种纠纷,协调村民之间的关系、维稳村落生活秩序和保障村民合理的利益诉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xzgl/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