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乡村互助行动困境及其治理路径研究(附件)
互助行动对于乡村社会的社会秩序以及乡村治理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构成了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一大关键要素。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以及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使得原有乡村社会秩序以及文化受到冲击,乡村中曾广泛存在的互助行动正在不断消失,这无疑对我们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甚至乡村建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要从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来探究如何多管齐下,以重塑我们村民的互助观念,冲破互助行动的困境,从而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
1. 研究背景 2
2. 研究意义 2
(二)相关概念界定 2
1. 乡村邻里 2
2. 邻里互助 2
(三)研究现状分析 3
1. 对乡村传统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的改变 3
(四)研究内容及框架 4
1. 研究内容 4
(五)研究方法 4
1. 访谈法 4
2. 观察法 4
3. 问卷调查法 5
二、 滑石后村互助行动概况 5
(一) 滑石后村概况 5
(二)该村互助行动变迁概况 5
(三)该村村民互助行为变化原因 6
三、 现代乡村互助行动困境分析 6
(一)乡村互助行动的社会治理功能 6
(二)现代乡村互助行动出现困境表现与原因分析 7
1. 现代乡村互助行动出现困境的表现 7
2. 现代乡村互助行动出现困境的原因分析 7
(三)现代乡村互助行动困境对社会治理的消极影响 8
1. 对个人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8
2. 对村公共事务的开展的影响 8
3. 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8
(四)探索化解乡村互助行动困境的多元治理路径 8
1.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9
2.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9
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9
4. 加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 9
5. 改善村民的文化水平 9
四、 结束语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现代乡村互助行动困境及其治理路径研究
引言
绪论
我们党和政府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把“三农”问题放在首位,而当今社会,在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中国乡村正在发生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在我们传统乡村社会中崇尚血缘、地缘等维系村民之间互动关系的这种思想观念逐渐消失,转而向以现代性为特点的尊崇理性与契约的现代化农村转变。在传统乡村社会中共同生活的传统习俗、道德等乡土性秩序是村民维系关系的基础,然而在这场深刻的变迁中,礼俗、道德、伦理等传统乡村的思维方式正在慢慢消失,而由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正在逐渐弥漫在整个乡村社会中,造成了现代乡村互助行动的困境,而传统乡村中互助行为存在于农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农民日常的人际交往、村民自治、乡村治理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互助行动的不断缺失对我们的乡村各方面都产生了消极影响,亟需相应对策进行解决。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不断增强,物质财富不断丰富,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此同时由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均衡发展,在社会上也产生了一定的问题,本文所探究的乡村互助行动困境就是其中之一。传统乡村社会中依靠村民之间的互助行为可以完成许多公共事务,但是现如今,由于人们个人主义与物质主义的不断膨胀,使得人们不再积极关注并自愿参与公共事务,造成了许多乡村治理的困境。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关于乡村互助行为的缺失无论是对于村民们自身的生产生活还是人际关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更为关键的是在乡村现代化过程中这种互助行动的逐渐消失更是对我们社会自治功能以及乡村公共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课题旨在探究现代市场化背景下,乡村社会从熟人社会转变为基于市场经济的金钱主义、个人主义的陌生人社会的原因,及其对乡村社会公共治理的产生的阻碍,目前,各学科领域对该现象的对策探究的理论成果不够充足,此次研究着重于对策的提出,以期能够为理论研究做出小小的贡献。
(2)实践意义
对现代化背景下乡村互助行动困境的研究,其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广大的农民能够更好的发挥熟人社会的优势,减少市场经济对于乡村社会互助行动的冲击,从而有利于乡村公共事务的处理,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以及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基础。本课题将针对该问题产生的一系列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为政府建言献策。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为了深入的探究现代乡村互助行动困境及其治理对策,我们必须首先明确这一问题存在的主体,即乡村邻里的内涵,以及邻里互助究竟指的是何种行为。笔者根据搜集的文献资料,对乡村邻里以及邻里互助这两个本课题中所出现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
乡村邻里
邻里,即我们日常所说的邻居,是指地缘相邻并形成了互动关系的初级群体。住地相邻的人们,他们通常有共同认同的一组特定角色,并因此形成了较为密切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认同感和情感联系,从而形成较为独立的社群,即邻里[]。邻里的概念,广泛的应用于地理学、经济学、人种学、行政学等各个学科。非社会学科的定义虽与社会学科的定义有一些类似之处,但二者有严格的区别:所有非社会学科对于邻里的定义只注重地缘关系,忽视对邻里的社会互动的分析;而社会学科认为邻里是一个互动体系。
因此,本文中的乡村邻里即指生活在同一个村中,彼此居住地相邻,并且有广泛社会互动的群体。
2.邻里互助
(1)定义
邻里互助是指在乡村社会中,为了完成一项事情而采取的无偿的合作方式[]。在传统乡村社会中,互助行动是乡村社会生产生活顺利进行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存在于同一特定的生活圈中的民众为了完成生产生活而自发形成的、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贯穿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展现了村民之间的互帮互助的风俗习惯和良好的邻里关系。并且,它也不断的随着民众的思想观念、经济水平、生活环境等各种相关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使不同乡村的互助行为富有其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
1. 研究背景 2
2. 研究意义 2
(二)相关概念界定 2
1. 乡村邻里 2
2. 邻里互助 2
(三)研究现状分析 3
1. 对乡村传统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的改变 3
(四)研究内容及框架 4
1. 研究内容 4
(五)研究方法 4
1. 访谈法 4
2. 观察法 4
3. 问卷调查法 5
二、 滑石后村互助行动概况 5
(一) 滑石后村概况 5
(二)该村互助行动变迁概况 5
(三)该村村民互助行为变化原因 6
三、 现代乡村互助行动困境分析 6
(一)乡村互助行动的社会治理功能 6
(二)现代乡村互助行动出现困境表现与原因分析 7
1. 现代乡村互助行动出现困境的表现 7
2. 现代乡村互助行动出现困境的原因分析 7
(三)现代乡村互助行动困境对社会治理的消极影响 8
1. 对个人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8
2. 对村公共事务的开展的影响 8
3. 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8
(四)探索化解乡村互助行动困境的多元治理路径 8
1.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9
2.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9
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9
4. 加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 9
5. 改善村民的文化水平 9
四、 结束语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现代乡村互助行动困境及其治理路径研究
引言
绪论
我们党和政府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把“三农”问题放在首位,而当今社会,在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中国乡村正在发生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在我们传统乡村社会中崇尚血缘、地缘等维系村民之间互动关系的这种思想观念逐渐消失,转而向以现代性为特点的尊崇理性与契约的现代化农村转变。在传统乡村社会中共同生活的传统习俗、道德等乡土性秩序是村民维系关系的基础,然而在这场深刻的变迁中,礼俗、道德、伦理等传统乡村的思维方式正在慢慢消失,而由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正在逐渐弥漫在整个乡村社会中,造成了现代乡村互助行动的困境,而传统乡村中互助行为存在于农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农民日常的人际交往、村民自治、乡村治理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互助行动的不断缺失对我们的乡村各方面都产生了消极影响,亟需相应对策进行解决。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不断增强,物质财富不断丰富,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此同时由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均衡发展,在社会上也产生了一定的问题,本文所探究的乡村互助行动困境就是其中之一。传统乡村社会中依靠村民之间的互助行为可以完成许多公共事务,但是现如今,由于人们个人主义与物质主义的不断膨胀,使得人们不再积极关注并自愿参与公共事务,造成了许多乡村治理的困境。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关于乡村互助行为的缺失无论是对于村民们自身的生产生活还是人际关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更为关键的是在乡村现代化过程中这种互助行动的逐渐消失更是对我们社会自治功能以及乡村公共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课题旨在探究现代市场化背景下,乡村社会从熟人社会转变为基于市场经济的金钱主义、个人主义的陌生人社会的原因,及其对乡村社会公共治理的产生的阻碍,目前,各学科领域对该现象的对策探究的理论成果不够充足,此次研究着重于对策的提出,以期能够为理论研究做出小小的贡献。
(2)实践意义
对现代化背景下乡村互助行动困境的研究,其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广大的农民能够更好的发挥熟人社会的优势,减少市场经济对于乡村社会互助行动的冲击,从而有利于乡村公共事务的处理,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以及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基础。本课题将针对该问题产生的一系列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为政府建言献策。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为了深入的探究现代乡村互助行动困境及其治理对策,我们必须首先明确这一问题存在的主体,即乡村邻里的内涵,以及邻里互助究竟指的是何种行为。笔者根据搜集的文献资料,对乡村邻里以及邻里互助这两个本课题中所出现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
乡村邻里
邻里,即我们日常所说的邻居,是指地缘相邻并形成了互动关系的初级群体。住地相邻的人们,他们通常有共同认同的一组特定角色,并因此形成了较为密切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认同感和情感联系,从而形成较为独立的社群,即邻里[]。邻里的概念,广泛的应用于地理学、经济学、人种学、行政学等各个学科。非社会学科的定义虽与社会学科的定义有一些类似之处,但二者有严格的区别:所有非社会学科对于邻里的定义只注重地缘关系,忽视对邻里的社会互动的分析;而社会学科认为邻里是一个互动体系。
因此,本文中的乡村邻里即指生活在同一个村中,彼此居住地相邻,并且有广泛社会互动的群体。
2.邻里互助
(1)定义
邻里互助是指在乡村社会中,为了完成一项事情而采取的无偿的合作方式[]。在传统乡村社会中,互助行动是乡村社会生产生活顺利进行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存在于同一特定的生活圈中的民众为了完成生产生活而自发形成的、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贯穿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展现了村民之间的互帮互助的风俗习惯和良好的邻里关系。并且,它也不断的随着民众的思想观念、经济水平、生活环境等各种相关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使不同乡村的互助行为富有其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xzgl/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