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策略研究以市鼓楼区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为例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家庭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的弱化,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激增。在国家的重视和推动下,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仍面临供给不足、服务水平低等问题。本篇运用参与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和个案研究法对南京市鼓楼区“心贴心”养老服务中心对于社会工作介入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笔者从该服务中心基本情况入手,对社工介入的效果和动因进行了探讨,研究中发现“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作为地区内较为典型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仍存在着诸多社工介入的困境与障碍。社工介入是未来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十分必要的内容,根据该中心的具体发展情况提出了一些自己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目录
绪论 1
(一)选题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2
2.1理论意义 2
2.2现实意义 2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2
3.1国内研究综述 3
3.2国外研究综述 3
3.3对于当前研究的评价 3
一、南京心贴心老年服务中心社会工作介入的背景与动因 4
(一)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4
(二)社工介入“心贴心”的现状 4
(三)社工介入“心贴心”的效果及评价 5
(四)社工介入“心贴心”的动因分析 5
2.1服务供给力不足,社工介入可以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 5
2.2普通服务人员难以与老年群体建立起信任从而影响服务质量 6
2.3政府政策认可及其大力支持 6
二、社会工作介入心贴心居家养老服务的障碍 6
(一)社工人才匮乏 6
(二)缺乏合理科学的工作安排 7
(三)社工赋权不足,定位较低 7
三、社会工作介入心贴心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 7
(一)大力吸引人才,建立培养制度 7
(二)科学安排定位,完善人员结构 8
(三)加强品牌价值建设,提升形象 8
(四)加强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 8
结语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附录:访谈提纲 11
相关图表 11
社会工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策略研究
——以南京市鼓楼区“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为例
引言
绪论
(一)选题背景
自1980年以来,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有效抑制了我国人口出生率和生育率,但是另一方面却加快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在2000年,中国就已初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在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一直到2004年的22年之间,全国年龄在60岁以上包括60岁的老年人口,基本上平均每年要增添300万左右,2004年底达到了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就目前来看,我国老龄化的速度还在不断加快,预计至2051年,我国老年人口将会达到4.37亿,按照这个速度增长,也就是说到了2051年10个人中就有3个人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1]。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以及加速的老龄化增长速度,势必会给我国老有所养带来负担,包括给人民生活稳定、社会和谐发展埋下隐患。加之,我国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机构养老服务水平低下,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探索一种符合我国国情国力的养老模式势在必行。
(二)研究意义
2.1理论意义
2.2现实意义
社工介入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对改善目前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以及完善社区服务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虽然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良好的养老机构,但是中国大多数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模式依然是在家养老,90%的老人表达了这种想法,这种观念仍然占据主流地位。
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最符合我国现实社会情况的养老模式便是居家养老模式。但同时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在推广和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通过社工特定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对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介入,能够帮助改善该模式存在的弊端,还能有力的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3.1国内研究综述
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国内关于社工介入养老服务的研究相对还比较匮乏,多集中在社会工作和居家养老服务方面。
3.2国外研究综述
各国国力国情,以及文化传统不尽相同,所以各国居家养老选择方式也不同。从二十世纪中期,英国率先推行老年社区照顾服务,基本和我国的居家养老模式相同。随后其他世界各国纷纷效仿,到了20世纪80年代,该模式已经基本趋向成熟和完善。
各国发展过程中都面临过各种各样的不同的问题,M.弗里德曼(1997)[10]认为他们的老年社区服务模式有三方面的不足需要改进:第一,不应限制社区服务人员的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第二,政府应不断扩大社区内现有项目以及新立项目中的服务范围,从而满足社区内老人多元需求;第三,社区人员动力不足,应该努力构建并完善社区服务人员可持续发展的制度。英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有着号称“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水平,但是高福利水平也会出现相对应的一些问题,也涉及到了养老相关领域。Christine Milligan(1998)[11]认为:英国志愿机构以及其服务供给正随着国内经济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果不加以制止,长期发展下去,会导致以社区为善以及人们传统观念的改变,机构养老可能会导致社区服务供给预算的不稳定,进而致使曾经依靠家庭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开始考虑选择机构养老。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由于各国的实基础的服务供给的地区不公正、不公平加剧,特别是不同地区。此外,澳大利亚的Denise Cloudier Fisher (2000)[12]认为:随着老年公寓的逐步扩展和情况变化,在养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千变万化,其间有的以社区为主,有的则转向机构养老。不过,这些问题对我国老有所养及养老事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3.3对于当前研究的评价
随着公众对养老服务的逐渐重视,包括社工的近些年的快速发展,社区居家养老和社工介入的视角下的研究也逐步增多,并逐渐深入起来,在这方面的研究有以下几个特征:研究角度的多样化:各领域研究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研究居家养老和社工介入,在学科交叉领域研究出不少成果,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二是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学者目前对于居家养老的理论,以及老年社工方面内容比较丰富,但是关于这些理论的所进行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研究方法多样:文献研究法、文献法、社会调查法、个案分析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不同角度多样化地研究了居家养老服务中社工介入的具体实际情况,研究成果更加丰富充实。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xzgl/16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