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家庭教会传播方式研究以市p教会为例

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近年来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有关基督教传播的研究从社会学角度的研究并没有太多。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为基督教是何如传教的,包括运用何种方式,采用何种传播工具。本研究以由高校大学生为主组成的基督教家庭教会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研究的方法,运用参与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的资料收集方式,主要通过对大学生参加传教活动的前期准备、传播过程以及传播结果三个阶段的研究和分析,从资源整合与组织动员的角度,对家庭教会传播方式做一解析。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导论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国外研究概况 2
(二)国内研究概况 2
(三)研究述评 4
三、研究设计 4
(一)研究思路 4
(二)研究方法 4
四、家庭教会的传教过程 5
(一)准备工作 5
(二)传播过程 6(三)传播结果 8
五、分析 8
(一)人力资源 9
(二)资金资源 9
(三)组织管理 10
六、结论与讨论 11
(一)本研究的结论11
(二)本研究存在的不足12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访谈提纲 15
城市家庭教会传播方式研究
——以南京市P教会为例
引言
一、导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宗教管理方面,国家逐步放松了相对比较严格的宗教控制政策,逐渐放松对宗教的限制,与此同时,中国社会中信仰宗教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宗教就在这样一种历史环境中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中国以及世界普遍出现了一种叫做“宗教复兴”或者“宗教热潮”的社会现象。但在所有的宗教中,基督教被认为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一支。根据中国社会科学学院在2010年8月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我国现有的基督教徒的数量总数约为2305万,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8%[1]。但是该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据的统计结果仅代表三自教会的信徒数量,而中国还存在大量的信徒未接受洗礼并且服从于家庭教会,这个数量却是难以估计的。据称中国80%的信徒来自家庭教会,2010年8月5日,青年基督徒经济学家赵晓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一个全球领导力论坛上说,保守的估计,中国基督徒人数己达到8000万,乐观的估计则达到1.3亿[1]。
由于我国三自教会接受政府的领导和监督,而家庭教会与世俗政权相分离,美国普度大学的杨凤岗教授的宗教三色市场理论认为在宗教市场中只要红市受到限制、黑市受到镇压,宗教灰市就必然会出现。宗教灰色市场越大,新兴宗教就越有可能兴盛,从而带来社会的不稳定。而家庭教会游离于政府管辖之外的灰市中,其迅速发展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因此,研究者以南京市P家庭教会为案例,旨在回答“家庭教会如何向外传播教义以发展信徒”这一核心问题。具体的,拟通过参与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对家庭教会传教过程与方式做一深度考察,进而揭开家庭教会的传播方式。
二、文献综述
宗教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的发展对人类的发展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基督教作为世界五大宗教之一,其发展自然引起广大学者的研究和关注。由于政治环境和社会意识形态限制,对于家庭教会的研究,相对较少,因而对于家庭教会传教的研究成果也不多。
所谓“家庭教会”,是指中国大陆没有经过政府批准认可的、由信仰基督教的群众自发组织建立的基督教会。“家庭教会”与家庭无关,因其产生初期没有教堂多在教徒家里举行聚会,因此得名家庭教会,英文 house church 也在国内外学术研究和新闻媒体中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用法[4]。
(一)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对于基督教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有关宗教传播的研究外国学者的研究远远早于中国,而且更具理论性和系统性。早期的社会学家奠基人之一韦伯考察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认为资本主义的产生于新教伦理分不开,新教伦理的观念精神,以非常直接的方式实现了物质利益[2]。
国外对于宗教传播的研究早于中国,主要表现在对传播方式和传播策略的分析上:丹尼尔斯托特以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为主要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世界范围内各种宗教的传播历史与现状[3];美国学者明恩溥对中国农村社会基督教传播问题作了论述,认为基督教在中国农村社会传播与中国人的特性密切相关[1]; 罗德克斯塔克的《基督教的兴起:一个社会学家对历史的再思》一书也写了对基督教在中国农村传播的原因和传播的过程,写作别具一格,作者运用了社会学的分析方法,包括理性选择理论、社会网络、动态人口模型、社会流行病学、宗教经济模式等[1]。
随着互联网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关于新媒体在宗教传播中所起到的作用也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对象[2]。相关的研究有: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院的布莱恩特探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知识获取方式,受教育程度的增加以及社会等级结构的变革,因而由此带来的宗教传播过程和效果的改变[1];亚当波萨马伊和布莱恩特纳的互联网与中国的宗教传播一文探讨了面对互联网的影响,传统的宗教团体如何应对和改变自身的运作方式,利用互联网更好的进行基督教传播的问题[5]。
(二)国内研究概况
1.关于家庭教会的研究
基督教家庭教会问题在我国已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但是,由于家庭教会独立于政府管辖之外,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因此,总体研究较少,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够准确。家庭教会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仅限于学术论文和期刊杂志当中,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我国对于家庭教会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对家庭教会总体的研究、青年家庭教会的研究、与三自教会的关系、与世俗权力的关系等方面。
杨磊、董璇认为由于学术环境和政治因素,目前大陆对于基督教家庭教会的研究还主要是实地调研基础上的现状描述,在对问题剖析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较为粗略[7];陈泽然对广州的家庭教会进行研究,认为广州家庭教会在曲折中前进,但前途是光明的[9];王梦娟和陈柳对农村基督教家庭教会的现状、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教会存在四多现象,“病人多、老人多、女人多、文盲多”,政府要本着包容的态度,使家庭教会从非法状态转变为合法状态,引导信教群众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10];马学丽对新疆家庭教会进行研究,认为新疆地区信教不仅因为民众需要也与境外势力有关,因此要加强国家的宗教管理,学校要加强无神论教育,同时也要加强宗教和谐[1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xzgl/7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