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经济建设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脚步,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他们的土地,变成了没有田地、没有工作、没有低保的“三无农民”。本文就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现状以及再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相应可行对策。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2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1.研究方法 2
2.技术路线 2
二、失地农民的形成 3
(一)失地农民的概念 3
(二)失地农民形成的原因 4
1.法律制度存在缺陷 4
2.补偿标准测算不尽合理 4
3.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4
(三)失地农民面临的风险 4
1.就业收入风险 5
2.养老医疗风险 5
3.子女受教育的风险 5
4.融入城市生活的风险 5
三、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 6
(一)失地农民的再就业现状 6
1.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下降 6
2.失地农民就业渠道减少 6
(二)失地农民就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7
(三)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因素 7
1.现行的征地制度有所欠缺、不够完备,使失地农民既失地又失业 7
2.农村制度缺失 8
3.失地农民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择业观念落后,文化素质也相对较低 8
4.由于工业企业数量的减少,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 8
5.失地农民的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劳动技能欠缺 9
6.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针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进行培训 9
四、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对策 9
(一)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途径 9
1.发展经济,创造就业空间? 9
2.建立利益分享和公平补偿机制???? 10
3.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10
4.建立健全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地农民的社保机制?? 10
(二)失地农民再就业保障 10
1.失业保险? 10
2.养老保险制度? 10
五、结论 11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研究
引言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失地农民,指的是在我国进一步深入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建设需要用地,而被征用土地的农民。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随着工业建设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更多的农民正失去他们那些赖以生存的土壤。农民的生活和工作全都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它是农民生存的基本需要,失去土地对他们来说也就意味着生活得不到保障。况且在当前这个社会,农民失去了土地却不能和普通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相同的待遇和政策对待。因此,这些农民的生活水平大都不高,而且很难找到工作,从而变成了没有田地、没有工作、没有低保的“三无农民”。他们是城市化过程中新诞生的一个弱势群体,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他们的存在,失地农民的问题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农民失去了土地却没有工作来替代耕作作为生活来源,因此,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不仅仅是关系到城市化的进程能否顺利的推进,而且对社会稳定以及城乡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社会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化脚步已注定不可阻挡。一般说来,城市化大致上可分为下列两种方式,一种是农民通过进城里上学、打工等方式适应城市生活,成为“城市人”;另一种是政府通过发展农村,把农业用地变为城市用地。城市想要扩张,就必须要大量占用农民的土地,失地农民的问题也就产生了。据粗略估计,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4000万的农民失去了他们的土地,而且每年还要比以往增加200多万,失地农民已经变成了不可忽视的存在。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民们同样是靠着土地过活,可以说土地是他们生存的基础,失去了土地,他们的生活就失去了依靠,得不到保障。据调查研究表明,有46%的失地农民人均收入呈现下滑趋势,而他们平时的人均生活费用开支却普遍地增长了30%左右。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失地农民就连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他们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慢慢转变成为城市贫民,生活在城市的底层。
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不能及时找到工作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失业。“农业部农村研究中心调查了58个村,1999~2000年,这58个村,除在校学生外,共有被征地适龄劳动了1.4万人。几年来已就业(包括临时性非正规就业)8771人,属于劳动年龄段、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有4783人,占了总体的34.15%”[1]。调查显示,重庆市的农民在土地被征用以后,失业率达到了30%,是全市总体失业率的4倍之多。陕西省只有38%的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成功就业,而43%的宁夏失地农民却没有找到工作。
全面推进城市化建设必然需要征地,所以就必然有农民会失去土地,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失地农民和失地农民问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推进城市化是否一定会引发失地农民问题呢?什么是形成失地农民问题的罪魁祸首?怎么样才能让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不下降?这些都是亟待决策者们解决的问题,也是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研究意义
本课题主要针对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以及再就业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失地农民再就业提供可行的渠道,从而解决或缓解当下愈演愈烈的失地农民问题。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在论文完成的过程中,我采用如下几种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查找国内外有关失地农民的所有文献资料,包括从互联网查找信息和图书馆等地查阅书籍。
(2)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有关失地农民问题的相关问卷,通过网上发布或者前往农村展开调查得出相关数据。
(3)数学处理与数学模型法:将调查得出的有关数据通过SPSS等数据软件进行建模以便于跟清晰的得出结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xzgl/15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