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的政策终结形式研究20122015年国务院公布的终结政策文本分析(附件)
:中央实行简政放权政策以后,各部委都公布了一批停改废政策规章,这部分政策都进入了政策终结的阶段。政策的终结宣告了旧政策的结束,同时也预示着新政策的启动。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约政策资源、提高行政效率、政策过程的优化和政策质量的提高。本文主要通过对于政策终结相关文献的查阅,对政策终结的过程形式进行分析,并基于2012-2015年国务院公布的终结政策文本,对近年来国务院公布的被终结的政策进行分类探讨。以达到对于政府政策的发展趋势和前景的分析,为国家对于政策方向的调整提出建议,有利于国家政策的高速有效实施。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引言1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2
(一)研究背景2
(二)研究现状2
政策终结形式研究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3
概念界定3
1、政策3
2、政策终结3
(二)理论基础4
(三)分析框架5
三、国家政策终结形式归类对比分析5
(一)政策终结形式5
(二)政策文本分类统计5
(三)统计结果6
1、从政策终结形式总体角度统计结果6
2、从时间及终结政策数量角度统计结果6
3、从时间和终结政策种类角度统计结果6
4、从不同政策的不同终结方式角度统计结果7
(四)政策分析结论7
1、政策终结形式理论缺失7
2、政策终结透明度不足7
3、政策终结向资源经济方面倾斜7
4、政策终结形式适用形式不一7
四、研究分析展望与政策建议7
(一)研究分析展望7
1、理论缺失分析展望7
2、公开不足分析展望8
3、政策倾向分析展望8
4、终结形式分析展望8
(二)政策建议8
1、加强政策终结形式理论研究8
2、加强政府透明度建设 鼓励公民参与政策终结建设 9
3、政府做好政策预测工作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政府选择合理方式终结政策9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国家政策的政策终结形式研究
基于 20122015 年国务院公布的终结政策文本分析
引言
引言
作为解决社会问题和提升人民福祉的手段,国家政策依从问题本质的改变和外在
环境的转变而调整或终结,不仅是科学决策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社会发展的必
然要求。但是,哪些政策应该以何种形式终结,何时终结,怎样终结,终结有何趋势却值得细究深思。本研究将通过对国务院20122015年国务院公布的终结政策文本进行分析探讨这些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为政府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
研究背景及现状
研究背景
新一届中央政府成立以来,已先后两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落在简政放权上。“简政放权”。就是腾出手来抓大事。当前,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头等大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急需转型,很多不合时宜的旧政策急需终结,然而当下的政策终结研究成果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政策终结的实际需要,同时政策终结实证研究的欠缺,导致当前我国在政策终结实践中是以一种“运动式”或“红头文件”的形式去终结不合时宜的政策,这种政策终结的形式会使政策终结过程出现很大程度的随意性,因此在政策终结过程中经常发生政策冲突,对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国的政策实践能够符合公共政策运行的规律,研究政策终结的终结形式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基于这种现状,本研究通过对历史资料文献的查阅,对比推出的各种政策终结方法,同时以我国国务院近年公布的终结政策文本为例进行分析研究。探寻政策终结的规律及发展倾向。以对我国政府政策终结及政策变化方向提出有效建议和对策。在政策终结过程中实现节约所需政策资源、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整体政策过程、提高政策质量的目标。
(二)研究现状
政策终结理论研究兴起于美国,与当时其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密切相关,虽然政策终结研究因此受到了重视,但对于政策终结研究却没能持续的深入探究,导致政策终结的各方面研究层次偏低。加强政策终结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填补了政策过程阶段理论中终结研究的空白,使得政策过程的每个阶段在理论上形成了一个严密完整的政策周期[2]。但政策终结理论依旧是政策研究周期中的薄弱环节,虽然已经有不少学者探讨了政策终结与政策议程、政策设计、政策制定、政策评估等政策过程和其他阶段的联系,但这些研究都不太深入。政策终结研究还缺少对政策过程中各变量间相互关系的解释。大量终结研究只关注到了影响终结的不同因素和促成终结的策略手段,却忽略了政策终结的基本逻辑过程。这就使得现有理论框架的说服力和预测力不足。定量研究的引入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改善这一问题。虽然政策终结很大程度上只是指是政治实践,难以定量研究,但是格雷迪和叶已经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分析了加州地方医院服务的终结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关政策终结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并且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医疗卫生领域。这种较为狭窄的研究视野很可能会对整个理论的普适性带来不利影响[3]。
而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学术界对政策终结的研究结构与国外研究大体类似。这反映了政策终结理论研究的普遍性。终结被划分为常态式与非常态式,或政府、社会和法律推动三种不同类型。政策终结的外部原因主要有触发机制、政策评估、政治领导人的领导力和公共舆论的推力。触发机制带来引动力、政策评估带来助动力、执政理念赋予主动力和公共舆论带来外动力;以及政策终结任务重,障碍多,法治滞后性、终结随意性,政府服务效率低下等都会影响政策终结的最终实施。也有学者对政策终结给出了相应的策略。政策终结的经验研究当前仅限于农业税的取消,强制收容机制的废除和食品免检政策的终结。[4]政策终结理论研究涉及领域宽泛,包括政策终结过程、政策终结触发动因、政策评估等,然而对于政策终结方式的理论研究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在这方面的理论还有待学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综合而言,学术界对于政策终结的许多方面研究层次较浅,相对于政策终结对于政府社会的重要性而言研究强度和广度都略显不足。在这个基础上,本文将做出一个尝试,对政策终结的形式做出一个深入的研究分析,着重研究不同政策的终结方式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分类对比。了解政策终结各种形式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国家每年政策终结倾向的规律。据此为政府进行政策终结工作提出有利的政策建议。
政策终结形式研究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概念界定
1、政策
政策是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当前我国将要进行社会转轨和经济转型,很多过时的旧政策亟待终结,这些政策的终结同时反应了政府关注重点的所在。但是目前的政策终结研究成果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政策终结的实际需要,导致当前我国在政策终结实践中容易出现以一种“运动式”或“红头文件”的形式去终结不合时宜的政策的情况,这种政策终结的形式会使政策终结过程出现随意性,因而导致了在政策终结过程中经常发生政策冲突,给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基于这种现状,同时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本研究将以我国国务院近年公布的终结政策文本为例进行分析研究。探寻政策终结的规律及发展倾向。以对我国政府政策终结及政策变化方向提出有效建议和对策。在政策终结过程中节约所需政策资源、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整体政策过程、提高政策质量的目标。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引言1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2
(一)研究背景2
(二)研究现状2
政策终结形式研究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3
概念界定3
1、政策3
2、政策终结3
(二)理论基础4
(三)分析框架5
三、国家政策终结形式归类对比分析5
(一)政策终结形式5
(二)政策文本分类统计5
(三)统计结果6
1、从政策终结形式总体角度统计结果6
2、从时间及终结政策数量角度统计结果6
3、从时间和终结政策种类角度统计结果6
4、从不同政策的不同终结方式角度统计结果7
(四)政策分析结论7
1、政策终结形式理论缺失7
2、政策终结透明度不足7
3、政策终结向资源经济方面倾斜7
4、政策终结形式适用形式不一7
四、研究分析展望与政策建议7
(一)研究分析展望7
1、理论缺失分析展望7
2、公开不足分析展望8
3、政策倾向分析展望8
4、终结形式分析展望8
(二)政策建议8
1、加强政策终结形式理论研究8
2、加强政府透明度建设 鼓励公民参与政策终结建设 9
3、政府做好政策预测工作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政府选择合理方式终结政策9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国家政策的政策终结形式研究
基于 20122015 年国务院公布的终结政策文本分析
引言
引言
作为解决社会问题和提升人民福祉的手段,国家政策依从问题本质的改变和外在
环境的转变而调整或终结,不仅是科学决策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社会发展的必
然要求。但是,哪些政策应该以何种形式终结,何时终结,怎样终结,终结有何趋势却值得细究深思。本研究将通过对国务院20122015年国务院公布的终结政策文本进行分析探讨这些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为政府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
研究背景及现状
研究背景
新一届中央政府成立以来,已先后两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落在简政放权上。“简政放权”。就是腾出手来抓大事。当前,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头等大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急需转型,很多不合时宜的旧政策急需终结,然而当下的政策终结研究成果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政策终结的实际需要,同时政策终结实证研究的欠缺,导致当前我国在政策终结实践中是以一种“运动式”或“红头文件”的形式去终结不合时宜的政策,这种政策终结的形式会使政策终结过程出现很大程度的随意性,因此在政策终结过程中经常发生政策冲突,对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国的政策实践能够符合公共政策运行的规律,研究政策终结的终结形式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基于这种现状,本研究通过对历史资料文献的查阅,对比推出的各种政策终结方法,同时以我国国务院近年公布的终结政策文本为例进行分析研究。探寻政策终结的规律及发展倾向。以对我国政府政策终结及政策变化方向提出有效建议和对策。在政策终结过程中实现节约所需政策资源、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整体政策过程、提高政策质量的目标。
(二)研究现状
政策终结理论研究兴起于美国,与当时其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密切相关,虽然政策终结研究因此受到了重视,但对于政策终结研究却没能持续的深入探究,导致政策终结的各方面研究层次偏低。加强政策终结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填补了政策过程阶段理论中终结研究的空白,使得政策过程的每个阶段在理论上形成了一个严密完整的政策周期[2]。但政策终结理论依旧是政策研究周期中的薄弱环节,虽然已经有不少学者探讨了政策终结与政策议程、政策设计、政策制定、政策评估等政策过程和其他阶段的联系,但这些研究都不太深入。政策终结研究还缺少对政策过程中各变量间相互关系的解释。大量终结研究只关注到了影响终结的不同因素和促成终结的策略手段,却忽略了政策终结的基本逻辑过程。这就使得现有理论框架的说服力和预测力不足。定量研究的引入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改善这一问题。虽然政策终结很大程度上只是指是政治实践,难以定量研究,但是格雷迪和叶已经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分析了加州地方医院服务的终结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关政策终结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并且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医疗卫生领域。这种较为狭窄的研究视野很可能会对整个理论的普适性带来不利影响[3]。
而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学术界对政策终结的研究结构与国外研究大体类似。这反映了政策终结理论研究的普遍性。终结被划分为常态式与非常态式,或政府、社会和法律推动三种不同类型。政策终结的外部原因主要有触发机制、政策评估、政治领导人的领导力和公共舆论的推力。触发机制带来引动力、政策评估带来助动力、执政理念赋予主动力和公共舆论带来外动力;以及政策终结任务重,障碍多,法治滞后性、终结随意性,政府服务效率低下等都会影响政策终结的最终实施。也有学者对政策终结给出了相应的策略。政策终结的经验研究当前仅限于农业税的取消,强制收容机制的废除和食品免检政策的终结。[4]政策终结理论研究涉及领域宽泛,包括政策终结过程、政策终结触发动因、政策评估等,然而对于政策终结方式的理论研究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在这方面的理论还有待学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综合而言,学术界对于政策终结的许多方面研究层次较浅,相对于政策终结对于政府社会的重要性而言研究强度和广度都略显不足。在这个基础上,本文将做出一个尝试,对政策终结的形式做出一个深入的研究分析,着重研究不同政策的终结方式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分类对比。了解政策终结各种形式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国家每年政策终结倾向的规律。据此为政府进行政策终结工作提出有利的政策建议。
政策终结形式研究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概念界定
1、政策
政策是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当前我国将要进行社会转轨和经济转型,很多过时的旧政策亟待终结,这些政策的终结同时反应了政府关注重点的所在。但是目前的政策终结研究成果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政策终结的实际需要,导致当前我国在政策终结实践中容易出现以一种“运动式”或“红头文件”的形式去终结不合时宜的政策的情况,这种政策终结的形式会使政策终结过程出现随意性,因而导致了在政策终结过程中经常发生政策冲突,给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基于这种现状,同时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本研究将以我国国务院近年公布的终结政策文本为例进行分析研究。探寻政策终结的规律及发展倾向。以对我国政府政策终结及政策变化方向提出有效建议和对策。在政策终结过程中节约所需政策资源、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整体政策过程、提高政策质量的目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xzgl/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