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的公共功能及其政策保障研究以濮阳市为例
中国乡村的“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现存问题长期制约着农村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农民素质水平的提升,为解决这一问题,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共同携手推进了“农家书屋”这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引起了各界学者对中国乡村图书服务模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对“农家书屋”的现状、困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探讨和对乡村图书供给方式的探讨。但在农家书屋公共功能的研究上明显不足,所以本文以农家书屋的公共功能为主要研究内容。本文以其公共功能阐述为前提,对濮阳市农家书屋公共功能的实现情况展开调查,通过调查数据,对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探究其产生原因,最后提出对策和政策保障。为农家书屋公共功能的实现探索政策保障,从而使其更好的发挥其公共功能。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绪论 1
(一)研究意义及背景 1
(二)相关概念界定 2
(三)研究现状分析 3
(四)研究内容及框架 4
(五)研究方法 5
二、农家书屋的公共功能阐释 5
(一)社会性公共功能 5
1.公共文化服务 5
2.社会文化整合 5
3.公共空间的建设 6
(二)基层治理性公共功能 7
1.村民自治能力的培训学校 7
2.基层政府治理的项目载体 7
三、濮阳市农家书屋公共功能实现的现状考察 8
(一)濮阳市农家书屋工程现状 8
(二)问卷设计与调查实施 8
1.问卷设计与抽样 8
2.调查实施与样本特征 9
3.濮阳市农家书屋公共功能现状调查结果 10
四、农家书屋公共功能实现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4
(一)存在的问题 14
1.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单一 14
2.社会文化整合功能缺少图书支持 14
3.公共空间建设功能缺乏活动支持 15
4.村民自治能力的培训功能缺失 15
5.作为基层治理载体的效果评估不足 15
(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原因分析 15
1.重设施而缺整合 15
2.重技术知识而轻文化建设 16
3.重设施配置而轻配套活动 16
4.重建设而轻管理 16
5.重形式而轻效果 17
五、探索农家书屋公共功能实现的制度设计与政策保障 17(二)建立“多元制单”制度 17
(三)推行“活动建议单” 17
(四)“管理”外包,规范环节 18
(五)构建多重功能评估体系 18
结语 18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2
农家书屋的公共功能及其政策保障研究
——以濮阳市为例
引言
一、绪论
在对本文的调查研究进行论述之前,先对本文开展调查研究之前的前期工作进行介绍。主要包括本文的研究意义及背景、在对农家书屋进行综述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具体的研究现状的分类分析、分层递进的研究内容及框架,和本文所涉及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意义及背景
选择农家书屋的公共功能及其政策保障来研究,与当前我国所处阶段、形势和主要政策目标密不可分。对研究意义和研究背景具体介绍如下。
1.研究背景
中国乡村的“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现存问题长期制约着农村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农民素质水平的提升,为解决这一问题,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共同携手推进了“农家书屋”这项基础设施工程。
我国是人口大国,其中农业人口占了过半数。农村的平均文化水平仍徘徊在较低水平。文化建设是提高农村整体文化和素质的关键。为村民提供图书服务是基层文化建设的一条大路。近年来,我国陆续推出关于农村图书馆建设的相关政策。其中,最被人所熟知且起到良好作用的一个就是“农家书屋”工程,因此其现状、问题、可持续发展和探索其他农村图书供给方式成为了广大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题拟在发掘农家书屋的公共功能,并分析研究其政策保障。以其公共功能阐释为前提,向濮阳市地区的村民了解情况并开展调查,并针对调查数据,对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探究其产生原因,最后提出对策和政策保障。
2.研究意义
农家书屋公共功能的实现有助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有助于公共空间的建设,有助于社会文化整合的实现,对基层治理的改善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出并正在落实的时期,只有真正的实现乡村的发展和振兴,才能够使全社会逐步共同迈进共同富裕的美好未来。而农家书屋公共功能的实现恰恰能够推动乡村的发展,改善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所以,本文经过对濮阳市地区农家书屋公共功能实现现状的调查,总结调查数据,对其公共功能实现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探究其产生原因,最后分类的提出改善建议和政策保障,使其公共功能更彻底、高效的显现出来。
(二)相关概念界定
农家书屋相关概念的界定是开展对农家书屋研究的前提,本文主要给出农家书屋和图书馆两个概念的具体阐述。
1.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给出了农家书屋的明确定义,即农家书屋是指建立在行政村的、由农民自己管理的、为农民提供实用的图书报刊及其他载体形式信息资源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其目的是满足农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要[1]。戚筱池认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能有效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使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一样,共享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下丰富的文化成果[1]。张利洁、李艳和樊兴博提出农家书屋是提高农民群众文化水平,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现状的公共文化设服务施[2]。
2.图书馆
如果把农家书屋当成图书服务工程,那么它与图书馆就存在本质区别之处。刘秀艳指出图书馆可以抽象化为两个基本要素,即文献和将其信息向读者提供的服务之间的关系[3]。根据这一模型和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可将图书馆定义为:有组织的藏有大量文献,并将以知识信息为主的有序信息提供给读者利用的专门机构[3]。图书馆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图书馆是开展文献知识组织与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 [4]。张铁认为农村图书馆是相对于城市图书馆而言的,是指城市以外直接为农民服务的农村基层图书馆[5]。我国农村图书馆具体包括乡镇图书馆、农村文化站图书室、村办图书馆(室)和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5]。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绪论 1
(一)研究意义及背景 1
(二)相关概念界定 2
(三)研究现状分析 3
(四)研究内容及框架 4
(五)研究方法 5
二、农家书屋的公共功能阐释 5
(一)社会性公共功能 5
1.公共文化服务 5
2.社会文化整合 5
3.公共空间的建设 6
(二)基层治理性公共功能 7
1.村民自治能力的培训学校 7
2.基层政府治理的项目载体 7
三、濮阳市农家书屋公共功能实现的现状考察 8
(一)濮阳市农家书屋工程现状 8
(二)问卷设计与调查实施 8
1.问卷设计与抽样 8
2.调查实施与样本特征 9
3.濮阳市农家书屋公共功能现状调查结果 10
四、农家书屋公共功能实现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4
(一)存在的问题 14
1.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单一 14
2.社会文化整合功能缺少图书支持 14
3.公共空间建设功能缺乏活动支持 15
4.村民自治能力的培训功能缺失 15
5.作为基层治理载体的效果评估不足 15
(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原因分析 15
1.重设施而缺整合 15
2.重技术知识而轻文化建设 16
3.重设施配置而轻配套活动 16
4.重建设而轻管理 16
5.重形式而轻效果 17
五、探索农家书屋公共功能实现的制度设计与政策保障 17(二)建立“多元制单”制度 17
(三)推行“活动建议单” 17
(四)“管理”外包,规范环节 18
(五)构建多重功能评估体系 18
结语 18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2
农家书屋的公共功能及其政策保障研究
——以濮阳市为例
引言
一、绪论
在对本文的调查研究进行论述之前,先对本文开展调查研究之前的前期工作进行介绍。主要包括本文的研究意义及背景、在对农家书屋进行综述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具体的研究现状的分类分析、分层递进的研究内容及框架,和本文所涉及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意义及背景
选择农家书屋的公共功能及其政策保障来研究,与当前我国所处阶段、形势和主要政策目标密不可分。对研究意义和研究背景具体介绍如下。
1.研究背景
中国乡村的“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现存问题长期制约着农村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农民素质水平的提升,为解决这一问题,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共同携手推进了“农家书屋”这项基础设施工程。
我国是人口大国,其中农业人口占了过半数。农村的平均文化水平仍徘徊在较低水平。文化建设是提高农村整体文化和素质的关键。为村民提供图书服务是基层文化建设的一条大路。近年来,我国陆续推出关于农村图书馆建设的相关政策。其中,最被人所熟知且起到良好作用的一个就是“农家书屋”工程,因此其现状、问题、可持续发展和探索其他农村图书供给方式成为了广大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题拟在发掘农家书屋的公共功能,并分析研究其政策保障。以其公共功能阐释为前提,向濮阳市地区的村民了解情况并开展调查,并针对调查数据,对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探究其产生原因,最后提出对策和政策保障。
2.研究意义
农家书屋公共功能的实现有助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有助于公共空间的建设,有助于社会文化整合的实现,对基层治理的改善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出并正在落实的时期,只有真正的实现乡村的发展和振兴,才能够使全社会逐步共同迈进共同富裕的美好未来。而农家书屋公共功能的实现恰恰能够推动乡村的发展,改善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所以,本文经过对濮阳市地区农家书屋公共功能实现现状的调查,总结调查数据,对其公共功能实现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探究其产生原因,最后分类的提出改善建议和政策保障,使其公共功能更彻底、高效的显现出来。
(二)相关概念界定
农家书屋相关概念的界定是开展对农家书屋研究的前提,本文主要给出农家书屋和图书馆两个概念的具体阐述。
1.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给出了农家书屋的明确定义,即农家书屋是指建立在行政村的、由农民自己管理的、为农民提供实用的图书报刊及其他载体形式信息资源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其目的是满足农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要[1]。戚筱池认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能有效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使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一样,共享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下丰富的文化成果[1]。张利洁、李艳和樊兴博提出农家书屋是提高农民群众文化水平,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现状的公共文化设服务施[2]。
2.图书馆
如果把农家书屋当成图书服务工程,那么它与图书馆就存在本质区别之处。刘秀艳指出图书馆可以抽象化为两个基本要素,即文献和将其信息向读者提供的服务之间的关系[3]。根据这一模型和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可将图书馆定义为:有组织的藏有大量文献,并将以知识信息为主的有序信息提供给读者利用的专门机构[3]。图书馆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图书馆是开展文献知识组织与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 [4]。张铁认为农村图书馆是相对于城市图书馆而言的,是指城市以外直接为农民服务的农村基层图书馆[5]。我国农村图书馆具体包括乡镇图书馆、农村文化站图书室、村办图书馆(室)和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xzgl/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