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问题研究

1新生代农民工是进城务工的主要人群,他们生活在流动的环境下,遭受着恋爱和婚姻带来的双重压力。为此,本文以江西抚州高坪镇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出现高未婚率、初婚年龄增大、婚恋观念现代化的现状,并剖析出他们高未婚率除外出打工时间早,缺乏接触恋爱对爱的时间,婚恋成本提升外。还有婚恋观念趋向城市化。同时,他们面临着婚恋对象理想与现实不一致,缺乏维系爱情的经济和社会资本,高离婚率的困境。本文从改善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人文精神关怀四方面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婚恋困境提出建议。
目录
引言
引言
(一)研究背景
农民工是我国特殊历史时期内、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产物,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浪潮中涌现的新型劳动大军,这个群体为我国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可以说没有农民工的付出,城镇不可能发展的这么快并且这么好。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1980年以后出生,年龄在16—37岁之间,在异地(户 籍地之外)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同时,我们称1980年以前出生的外出农民工称为“上一代农民工”或“传统农民工”。国务院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提法,该文件旨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主要的未婚群体,处于人均23岁的适婚(恋)年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约70%的新生代农民工处于未婚状态,1980—1990年出生的己婚比例为66.2%,1990年之后出生的已婚比例达到98.4%。根据全国总工会发布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表明,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进城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年龄。
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问题之所以逐渐引起社会关注,主要是因为这个群体数量非常庞大,需要在进城务工期间,解决从恋爱、婚姻、生育到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人生要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而显示的82.3%的高未婚率,更加凸显了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问题研究的必要性、紧迫性。并且由于特殊的身份和年龄,他们的婚恋也受到了城市和农村的双重影响,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因此,开展此次问卷调查,既可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情感需求,又能维系社会的稳定,实现城镇更好的发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二)研究目的
新生代农民工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群体,也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调查显示,正值适婚年龄的他们流动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可选择婚恋对象的机会也因此削减,新生代农民工的高未婚率问题日益严峻。因此,为深入剖析他们的婚恋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探析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和婚恋特点;二是深入剖析他们婚恋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第三,对他们的婚恋困境给予有效解决措施。
研究意义
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常年流动,无固定住所,自由时间少,自身条件差,因此很容易陷入婚恋难的困境。即使已经结婚的农民工,但是由于经常流动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并且相互之间没有恋爱基础,因此很容易引发情感冲突,离婚现象更是接连不断。本项目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入剖析数据,分析产生原因,旨在对他们的婚恋困境给予有效解决措施。
(四)研究综述
笔者查阅了中国知网,截止2016年12月20日,以新生代农民工和婚恋为关键词或标题搜索了论文24篇,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几个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现状、婚恋问题产生原因、解决婚恋问题的对策三个方面。其中婚恋现状研究10篇,婚恋问题产生原因研究9篇,解决婚恋问题的对策8篇。
婚恋现状
学者们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现状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性婚恋观,理性婚恋观包括婚恋自主性增强和婚恋动机趋于理性化两个方面;二是新生代农民工出现高未婚率、高离婚率、闪婚现象多。其中沈扬久(2010)在农民工婚姻问题探析中发现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正面临高离婚率困境,并且农村离婚率问题更为严重,其中进城打工或经商的人比例约达80%。在多数小镇,农民工离婚率问题甚为严重,比例超过50%。[1]
2.婚恋困境产生原由
一是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阻隔。朱冬梅(2015)认为城乡二元分割社会体制使农村户籍的居民难以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水平的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阻碍了农民工的自由流动与融入城市;[2]二是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田春单(2014)认为目前依附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上保障和福利、劳动就业、教育、住房等制度。只能成为一个社会边缘群体;[3]三是农民工能够获得的社会资本差异悬殊。吴迪(2011)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的现实困难将会制约婚恋;[4]四是受到居住条件与工作环境的影响。宋月萍(2014)发现,现在住在集体宿舍青年农民工逾八成。集体宿舍会影响社交和正常婚恋。[5]White And Deblassie(2001)研究结果表明,青年人的性态度与行为将会受到年龄、性别、信仰、家庭破碎与否、与父母交流频率、同种人的关系及数量、性格品质的影响。[6]PaigeD.M.(2003)研究发现大多数青年人认为婚姻是一生的责任,他们也对不良婚姻的持不赞成的态度。然而,对同居持赞同态度的年青人有一半。[7]
解决婚恋问题的措施
学者们通过研究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破除新生代农民工婚恋困境:一是改善城乡二元分割户籍制度状况,从根本上消除婚姻问题制度上的不公平。张庆宇,侯双(2012)认为政府应该推进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格局带来的实际上的城乡差别,让农民工能够同等享受城市发展的福利,融进城市生活;[8]二是强化社会保障制度的,从法律层面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有了保障。郭立场(2013)提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为农民工生活提供了制度保障,而且能够让他们的婚姻拥有物质保障,更加美满;[9]三是增强文化知识,提升职业技能。殷文俊(2014)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应该加强自身学习,积极探索,熟悉掌握操作技能,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份工作、积极融入城市与社区,加强自己与城市的交流和互动,切实掌握一些基本操作技能,踏踏实实工作,积极参与城市社区活动,抓住与市民交流互动的机遇;[10]四是提供住房支持和开放社会生活环境。尹子文(2010)提出封闭的生活环境将会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的交际圈,限制择偶范围。[11]
笔者对国内外的文献梳理发现:农民工这个概念基本出现在中国,是中国的一个特有群体,可以借鉴的国外参考文献非常有限。虽然国外关于择偶问题有一套严谨的分析体系,但是我们在借鉴时不得不综合考虑自身国情和农民工群体的自身特点,不能盲目引用。并且目前对农民工问题的研究多是理论层面的,缺乏调查数据的研究,即使有一些数据研究,也是很少的访谈,很少有大量的问卷调查研究。因此本文有助于从现实情况出发,通过调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真实婚恋需求,针对需求提出切实可行并且便于操作的对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xzgl/9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