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网络理论视角的大连市5+22人才政策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日益增加,而大连市由于人口流失严重、产业结构转型等原因对人才引进愈发重视,由此大连市政府根据中央印发的文件出台符合地方特色的大连市“5+22”人才政策,本文将采取政策网络理论,研讨大连市人才政策过程中,其网络结构的构成及其互动关系,以及该结构对政策效果的影响,以此分析该政策制订及执行过程中留存的问题及其原因,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多角度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目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 研究背景 1
2.研究意义 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人才政策国内外研究现状 2
2.政策网络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3
3.文献评述 4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4
1.研究内容 4
2.研究方法 5
(四)创新之处 5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5
(一)相关概念 5
1.人才 5
2.大连市“5+22”人才政策 5
3.政策网络理论 6
(二)理论基础 6
1.罗茨模型 6
2.政策网络理论合理性 6
三、政策网络理论视角下的大连市“5+22”人才政策 7
(一)大连市“5+22”人才政策网络的构建 7
1.保持主导地位的政策社群 7
2.逐渐增大自主权的府际网络 7
4.参与数目逐渐增加的生产者网络 8
5.影响力不断增大的议题网络 8
(二)各政策主体间的互动关系 8
1.政策社群与府际网络的互动关系 8
2.政策社群、府际网络与生产者网络的互动关系 8
3.政策社群与议题网络的互动关系 9
4.生产者网络与议题网络的互动关系 9
四、大连市“5+22”人才政策网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9
(一)存在的问题. 9
1.网络结构包容性、开放性较低 9
2.政策网络主体困境 9
(二)成因分析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 政策过程呈现的“人格化结构” 10
2. 资源分配不均衡 10
3. 配套制度不完善 10
4. 监管政策的基础环境脆弱 11
五、 大连市“5+22”人才政策网络突破路径 11
(一)优化人才政策网络结构 11
1.提高人才政策网络结构的包容性 11
2.提升人才大连市人才政策网络主体的参与度 11
3.强化人才大连市人才政策网络主体之间的互动度 12
4. 加强资源分配 12
(二)规范网络行为 12
1. 构建配套的人才大连市人才政策网络的基础设施和环境 12
2. 统一制度标准,充分结合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12
六、总结 12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基于政策网络理论视角的大连市“5+22”人才政策研究
引言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 研究背景
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焦点城市,大连市经济发展情况在 “十二五”中后期以来出现经济涨幅下降、财政增收困难以及产业发展分化的特征[1]。从经济涨幅来看:在“十二五”前期大连GDP保持稳定增长,但是在中后期出现明显下滑的现象;从财政增收情况来看,大连市财政增长速率在2014年9月开始出现明显下降,甚至为负增长,在2015年第三季度略有回升;从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第一、二产业增长速度较慢,第三产业增速加快,其在大连市经济发展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2]。产业结构的转型、新兴行业的出现都需要大量高技术人才去弥补人才缺失的漏洞;人才是企业成长的核心,企业是产业壮大的核心,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3],要想实现城市的快速发展,就要抓住人才这一关键点。因此大连市政府围绕高层次人才创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引进人才住房保障、人才服务管理5个方面,出台实施了大连市“5+22”人才新政大礼包,打造切合实际的大连市人才政策体系。[4]
该政策颁布实施后,大连市人才环境取得明显改善,2016年大连市共吸引15名海内外高端人才、147名产业急需人才来连发展,而大连市专场招聘会也持续吸引了东北地区20多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参加,最终达成意向人数高达753 [5],但在2017年至今看来,该政策执行进程也逐渐变缓,其间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因此,本文将从政策网络的视角出发研究大连市“5+22”人才政策网络的构成、参与者之间的资源依赖和互动关系对政策效果的影响,以此分析其政策网络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并提出自己浅显解决办法。
2.研究意义
“政策网络”理论打破了传统公共政策分析方式的局限,开辟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渐渐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新途径,其对于理解公共政策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从政策网络视角研究大连市“5+22”人才新政的理论意义: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人才政策以及政策网络文献的研究和分析以及对大连市人才政策制订及施行效果的调查,从理论上可以为大连市人才政策的制订提供全新的研究方向。
(2)从政策网络的视角研究大连市“5+22”人才新政的现实意义:
制定“5+22”人才新政,旨在宏观层面调控人才流失严重的现状;在微观层面加强对各类人才来连发展的支持力度,改善大连市人才流失的现状。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涉及多个复杂而广泛的利益主体,利益主体之间又形成多个互动关系,因此基于其复杂性和广泛性,明确该政策参与主体、理清该政策制定过程中形成的政策网络结构及其互动关系,提高政策落实程度是十分必要的。
目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 研究背景 1
2.研究意义 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人才政策国内外研究现状 2
2.政策网络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3
3.文献评述 4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4
1.研究内容 4
2.研究方法 5
(四)创新之处 5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5
(一)相关概念 5
1.人才 5
2.大连市“5+22”人才政策 5
3.政策网络理论 6
(二)理论基础 6
1.罗茨模型 6
2.政策网络理论合理性 6
三、政策网络理论视角下的大连市“5+22”人才政策 7
(一)大连市“5+22”人才政策网络的构建 7
1.保持主导地位的政策社群 7
2.逐渐增大自主权的府际网络 7
4.参与数目逐渐增加的生产者网络 8
5.影响力不断增大的议题网络 8
(二)各政策主体间的互动关系 8
1.政策社群与府际网络的互动关系 8
2.政策社群、府际网络与生产者网络的互动关系 8
3.政策社群与议题网络的互动关系 9
4.生产者网络与议题网络的互动关系 9
四、大连市“5+22”人才政策网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9
(一)存在的问题. 9
1.网络结构包容性、开放性较低 9
2.政策网络主体困境 9
(二)成因分析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 政策过程呈现的“人格化结构” 10
2. 资源分配不均衡 10
3. 配套制度不完善 10
4. 监管政策的基础环境脆弱 11
五、 大连市“5+22”人才政策网络突破路径 11
(一)优化人才政策网络结构 11
1.提高人才政策网络结构的包容性 11
2.提升人才大连市人才政策网络主体的参与度 11
3.强化人才大连市人才政策网络主体之间的互动度 12
4. 加强资源分配 12
(二)规范网络行为 12
1. 构建配套的人才大连市人才政策网络的基础设施和环境 12
2. 统一制度标准,充分结合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12
六、总结 12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基于政策网络理论视角的大连市“5+22”人才政策研究
引言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 研究背景
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焦点城市,大连市经济发展情况在 “十二五”中后期以来出现经济涨幅下降、财政增收困难以及产业发展分化的特征[1]。从经济涨幅来看:在“十二五”前期大连GDP保持稳定增长,但是在中后期出现明显下滑的现象;从财政增收情况来看,大连市财政增长速率在2014年9月开始出现明显下降,甚至为负增长,在2015年第三季度略有回升;从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第一、二产业增长速度较慢,第三产业增速加快,其在大连市经济发展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2]。产业结构的转型、新兴行业的出现都需要大量高技术人才去弥补人才缺失的漏洞;人才是企业成长的核心,企业是产业壮大的核心,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3],要想实现城市的快速发展,就要抓住人才这一关键点。因此大连市政府围绕高层次人才创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引进人才住房保障、人才服务管理5个方面,出台实施了大连市“5+22”人才新政大礼包,打造切合实际的大连市人才政策体系。[4]
该政策颁布实施后,大连市人才环境取得明显改善,2016年大连市共吸引15名海内外高端人才、147名产业急需人才来连发展,而大连市专场招聘会也持续吸引了东北地区20多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参加,最终达成意向人数高达753 [5],但在2017年至今看来,该政策执行进程也逐渐变缓,其间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因此,本文将从政策网络的视角出发研究大连市“5+22”人才政策网络的构成、参与者之间的资源依赖和互动关系对政策效果的影响,以此分析其政策网络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并提出自己浅显解决办法。
2.研究意义
“政策网络”理论打破了传统公共政策分析方式的局限,开辟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渐渐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新途径,其对于理解公共政策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从政策网络视角研究大连市“5+22”人才新政的理论意义: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人才政策以及政策网络文献的研究和分析以及对大连市人才政策制订及施行效果的调查,从理论上可以为大连市人才政策的制订提供全新的研究方向。
(2)从政策网络的视角研究大连市“5+22”人才新政的现实意义:
制定“5+22”人才新政,旨在宏观层面调控人才流失严重的现状;在微观层面加强对各类人才来连发展的支持力度,改善大连市人才流失的现状。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涉及多个复杂而广泛的利益主体,利益主体之间又形成多个互动关系,因此基于其复杂性和广泛性,明确该政策参与主体、理清该政策制定过程中形成的政策网络结构及其互动关系,提高政策落实程度是十分必要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xzgl/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