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培育居民志愿精神的现状及治理路径研究

社区作为人们最根本的生活区域,社区的氛围、环境以及发展都与居民生活质量、社会稳定和谐息息相关。良好的社区环境、社区服务能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但与此同时,良好的社区建设需要居民积极去参与。尤其是社区服务方面,居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居民自身需要参与到社区服务中,同时居民也可以享受来自其他社区居民所提供的服务,从而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局面。目前,大多数的居民对于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还远远不够,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居民还是缺乏志愿精神、奉献精神去为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文通过对社区服务培育居民志愿精神现状进行考察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善现状的多元路径。其中重点阐述社区服务积分制管理这个创新路径如何通过社区服务激发、培育居民志愿精神。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一、导论 4
(一)研究背景 4
(二)研究意义 4
1、理论意义 4
2、现实意义 4
(三)研究现状分析 5
(四)研究方法与内容 5
1、研究方法 5
2、研究内容 5
二、社区服务、居民志愿精神的理论概述 6
(一)社区服务的概念界定 6
(二)居民志愿精神的内涵 6
(三)通过社区服务激发、培育居民志愿精神 6
三、社区服务培育居民志愿精神的现状考察与分析 7
(一)社区服务培育居民志愿精神的现状考察 7
(二)社区服务培育居民志愿精神不足的原因分析 8
四、积分制管理:社区服务培育居民志愿精神的新路径 8
(一)积分制管理概念阐述 8
(二)积分制管理的优势 8
(三)社区服务积分制管理的具体实施及所获成效——以荆门市社区为例 9
1、基本模式与方法步骤 9
2、社区服务积分制管理主要特点与成效 10
五、探索社区服务培育居民志愿精神的多元路径 10
(一)明确社区组织在社区服务供给中的职能,重视自身建设 10
(三)解决社区服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供需矛盾,扩大社区服务项目 11
(四)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居民社区参与意识,培育社区居民志愿精神 11
六、总结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城市社区服务培育居民志愿精神的现状及治理路径研究
引言
一、导论
当前,社区作为我国关键的社会结构单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阵地和落脚点。随着中国发生社会转型——经济快速增长、利益日益分化和社会急剧变迁,由此引发大量社会纠纷、矛盾。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城市人口激增。与此同时,社会结构和城市社区人口结构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社区居民开始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居民物质水平、文化素养较之前而言有了质的变化,因此居民的需求也达到了更高层次。这个时候社区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社区服务和居民社区需求呈现双向的关系:社区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居民社区需求满足程度的高低。然而,居民在社区服务的参与程度高低决定着社区服务质量高低”[1]。
(一)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的发展已和服务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服务之中,服务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地区,服务的短缺己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和瓶颈。当前城市社会的主要矛盾正逐步转变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服务需求与公共服务产品短缺的矛盾。而社区,作为社会的缩影、单元和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是我们提供和完善各种服务的基础平台。社区服务是社区的根本功能,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它不仅是国家实现社会整合、弥补社会失衡的重要途径,也是居民物质和精神产品的主要来源,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和载体。
社区服务自身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一个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居民对社区服务参与不足。也就是说,居民对社区服务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是缺乏,从另一个层面也说明社区居民的志愿精神有所欠缺。社区居民在社区服务中的参与情况,集中体现为居民总体参与程度较低,参与居民分布不均匀。“许多居民不愿花费一小部分的时间在社区服务上,并且参与社区服务的人群都是一些年龄较高,收入较低,同时文化程度也较低的人群,体现了极大的不均衡 [2]。除此之外,即使有些居民参与了社区服务,也是及其不情愿地去参加,是行政性的被动式参与。但居民的广泛参与对这区服务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因此研究通过社区服务这个平台,激发培育居民志愿精神,让居民发自内心地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服务,从而不断推动社区发展。
就大多数居民不愿参与社区服务这个问题而言,很多的专家学者都在理论上提出了意见、建议,但基本上都还停留在仅仅是通过口号宣传的方式上。例如学者郭安提出“要强化宣传教育,培养各类社区群众的社区意识和参与意识”。可以看出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有新的方法、新的途径去改革创新。社区服务积分制管理——利用其导向作用培养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逐步引导通过积分记录自己的服务行为。居民可以通过参加社区服务来获取积分,同时也能通过兑换积分享受来自他人的服务。以积分为纽带,用行动传递正能量。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我国目前社区服务培育个体志愿精神的方式还停留在依靠社区志愿服务来倡导,弘扬志愿精神,从而不断去深化居民个体观念中的志愿意识,培育志愿精神。但从整体的研究来看,也仅仅是在理论方面有比较系统的研究,至于结合实际,理论中所提出的方案策略是否能在居民群体中实施下去,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因此研究社区服务激发、培育个体志愿精神的现状和治理路径还可以与时俱进,完善已有的研究。
2、现实意义
社区作为人们最根本的生活区域,社区的氛围、环境以及发展都与居民生活质量、社会稳定和谐息息相关。在当下党和国家尤其重视民生的情况下,社区发展就成了关乎民生的大问题。但社区良好的发展依托于居民积极的参与,“社区建设的目标也就是将社区和居民融为一体,社区发展要想取得进步,必须依赖居民的参与”[3]。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服务的内在动力就是居民的志愿精神。只有居民个体潜意识中有主动为社区服务的意识、精神,才能使得社区服务有长远的发展,使社区氛围更和谐,居民生活更舒适,质量更高。但是如果社区居民漠视社区公共事务——既不关注社区动态,也不参与社区内任何活动,那么社区服务活动将无法开展。这样不仅会打击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会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但如果将社区服务与居民个人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利用社区服务激发、培育居民个体的志愿精神,对于解决社区目前居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和社区的长远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xzgl/9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