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与策略研究组织管理层面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是保证电子政务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条件。目前学者们对导致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的组织管理因素关注较少。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找出当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的组织管理问题。并对使用电子政务办公的工作人员进行实地访谈,了解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组织管理现状。综合分析访谈结果和文献研究成果,从组织管理上找出导致当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的原因,结合国内外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组织管理研究经验,根据现行的电子政务运行环境提出相应的组织管理风险防范策略。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2
(一)电子政务的界定2
(二)信息安全的界定3
(三)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界定3
二、基于组织管理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及其形成原因分析3(一)组织人员管理疏忽3
(二)组织权责关系不明确4
(三)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体制4
组织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5(五)自主性低且缺乏信息安全意识5
1.自主性低,过度依赖其他国家5
2.电子政务使用人员缺乏信息安全意识5
三、基于组织管理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防范策略6
(一)加强组织人员管理6
(二)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统一管理体制建设6
1.制定统一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6
2.设置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统一管理部门7
3.建立完备的容灾和数据备份体系7
(三)建立明确的内部人员岗位责任制7
(四)提升政府人员信息安全素养7(五)加强组织法律法规体系建设8
四、结语8
致谢8
参考文献9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与策略研究
——基于组织管理层面
引言
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政务得到广泛地普及和推广,各国对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改革寄予厚望。自电子政务投入使用以来,给群众办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高效,也大大提高了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既减轻了政府工作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员的负担,又方便了人民群众,在降低政府办公成本和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等多方面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然而更加值得关注的是,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严峻。电子政务信息涉及国家安全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安全问题应当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发现,学者们对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和硬件设施方面,针对组织管理层面的研究较少,忽视了组织管理疏忽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之前盲目地重视硬件和技术的先进而忽视导致信息安全问题的组织管理因素,造成了长时间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陷入僵局。调查显示,已有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事件中约百分之八十是内部人员带来的。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办公厅电子政务课题组指出管理疏忽是造成事故发生的最大隐患,这种由于组织内部因素导致的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小视。[1]因此本研究综合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成果,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加以分析,从影响信息安全的组织管理机构、组织法律法规建设、组织制度建设、组织文化环境、组织人员管理、组织责权关系等方面入手,找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组织管理风险,并进一步分析导致风险的原因,最后结合国内外管理的先进经验,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组织管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保护提供参考。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电子政务的界定
电子政务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国家绩效评估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电子政务的概念,并对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转型寄予厚望。依托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建设平台,电子政务自投入使用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其定义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2]
在早期国外学者的研究中,电子政务研究的对象比较单一,Peter Checkland[3]认为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了信息时代政府在公共管理与服务、民主建设等领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Ebrahim[4]认为电子政务是连接政府内外的信息桥梁,是政府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政府外部(包括公民和企业)和政府内部连接起来进行快速交流的新型方式。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其内涵也更加丰富。
21世纪伊始,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对电子政务的研究,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阐释了电子政务的内涵。
金碧辉和汪寿阳等学者从满足公众需求的角度出发,指出电子政务是利用信息网络实现政府机关与社会各界的双向沟通,政府可以突破行政机关的组织机构障碍迅速直接地对民众诉求做出回应[5],为民众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政府服务,从而改进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关系,通过信息服务更好地履行公民权,同时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增加政府管理效能。根据张燕科等学者的观点可以简单概括为,满足公众需要来提供优质服务是电子政务的一个显著特征。[6]
从改变政府管理方式的角度来看,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它是政府部门灵活运用信息以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5],从而摆脱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实现政府工作流程的优化和资源的高效配置,为社会提供高标准的优质服务。政府运作模式更加绿色环保、公平公开、廉洁高效,从而以最小的运作成本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7]
信息安全的界定
信息安全和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环境安全一样,是一种集体安全。信息安全是指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数据信息、相关工作人员、物理环境及基础设施等组成的信息系统受到保护,不受人为蓄意或者自然灾害的破坏,信息不被更改或者泄露,系统得以持续正常地运行,保证信息服务及相关业务的连续性。栾蕾等学者认为信息安全可以被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即使信息系统受到攻击、干扰或影响,也可以采取相应地防护措施,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从而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8]笔者认为信息安全包括信息安全,信息载体安全和信息环境安全三个方面,其中,信息安全是指信息本身的安全,信息载体安全包括了物理平台、系统平台、通信平台、网络平台和应用平台的安全,而信息环境的安全包括了由各种信息设备组成的硬环境的安全和法律法规、组织机构、思想意识和监督管理等软环境的安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xzgl/1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