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视角下大病医疗保险实施中的多元主体互动研究以d镇为例

大病医疗保障制度在我国起着防止因病致贫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以多元福利模式、委托——代理理论和政策研究过程视角理论为基础,对泰州市D镇的居民进行深入访谈,主要研究在大病医疗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政府、城镇居民、保险公司和定点医疗机构这四大主体之间的行为互动以及多元主体在互动时所受到的情境制约来分析出大病医疗保险政策存在着的问题,为大病医疗制度提供可借鉴的建议,以期发展和完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导论 2
(一)研究缘起 2
(二)研究意义 2
二、相关研究与文献回顾 2
(一)国外相关文献回顾 2
(二)国内相关文献回顾 3
(三)文献述评 4
三、研究设计 4
(一)个案状况 4
(二)研究方法 5
(三)理论分析 5
四、大病医疗保险政策实施过程中多元主体互动的研究 7
(一)政策过程中多元主体的互动研究 7
(二)多元主体在互动期间所受到的情境制约 9
五、政策实施期间主体互动的动态模型归纳 10
六、结论与建议 10
(一)加强政府的责任和引导意识 10
(二)加强保险公司的服务意识 11
(三)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行为 11
(四)加强城镇居民的政治意识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附录:访谈提纲 13
社会政策视角下大病医疗保险实施中的多元主体互动研究
——以泰州市D镇为例
引言
一、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为有效防止因病致贫,我国实施大病医疗保险制度,通过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服务,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的参保人为保障人群,除去基本医疗保险补偿,对参保人因患大病而产生大额医疗费用需要自己承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报销。尤其是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解决好城镇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满足广大城镇人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医疗卫生保障需求,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许多地区的报销政策通过医疗费用高低分段计算,累加支付的手段,即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参保人的医疗费用数额越大,医疗费用的补偿比例就越高。因此,随着各地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实施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可以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经济风险,防止因病致贫。
但是,从大病医疗保险政策的实施过程期间,多元主体的行为互动是否揭露出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现存问题?这个问题引起笔者对此研究的兴趣。
(二)研究意义
我国学者主要从大病保险的属性、必要性、可持续性和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而且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比较各地区的不同状况,收集大病医疗制度的资金和补偿比例数据进行分析,借此引出大病医疗制度的问题,提供可借鉴的建议。笔者认为大量的数据调查会导致研究不深入,而且大同小异的是,大部分学者都是从大病医疗制度本身进行研究而没有从实施过程中各方主体的行为互动关系出发,探索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问题。
可见,在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研究中从过程视角对各方主体的行为互动的研究还比较少,而且对一个地区的深入研究的也很少,因此,本课题从过程视角出发,选取江苏省泰州市D镇为研究个案,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获取研究资料,运用政策研究过程视角理论,从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多元主体互动研究和主体互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情境制约两个方面对大病医疗保险制度进行动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大病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借此提供相对应的建议,来完善和发展大病医疗保险政策。
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一)国外相关文献回顾
1.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研究:
国外对大病医疗保险的研究比较少,具体的只是针对灾难性医疗费用支付的研究。
Kawabataet利用灾难性医疗卫生的支出的数据,来提供政策建议: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制度[3]。Eddy Van Doorslaer等研究了灾难性医疗费用支出的影响因素。他们通过面板数据分析灾难性医疗费用支出与社会保险覆盖率的关系,得出结论:防止灾难性医疗费用支出的手段是提高社会保险的覆盖率[4]。
2.关于互动关系的研究:
关于互动,许多国外学者学者对此的研究相当丰富,从最开始的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率先使用“社会互动”,之后,又产生了以米德为代表人物的符号互动论。社会互动的主要代表性观点是符号互动论、本土方法论、戏剧理论等。
芝加哥学派的帕克和伯吉斯认为应该把互动分成四个阶段,以此来研究互动关系,即第一阶段是竞争关系,呈现的是一种排斥关系。双方争夺必以另一方失败而告终。第二阶段则是冲突关系。这时对立情绪就有可能产生,出现攻击性的行为;第三阶段是顺应关系。双方会相互适应和习惯来使冲突降低;第四阶段是同化关系。由于双方相互适应,这时侯互动会趋于一致。四阶段互动理论对笔者在研究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主体间互动有一定的启发。
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过程期间,有四方主体,政府统筹整个制度的实施,通过传达信息给城镇居民,这两方主体形成互动;而政府另一边把大病医疗保险承包给保险公司,为城镇居民报销大病费用,分担政府的一些工作,这两方互相依赖,形成互动关系;定点医疗机构和城镇居民又形成互动关系,一是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另一个则是医疗服务的需求方。从这个角度看,大病医疗保险的实施过程就是这四方主体之间的互动过程。这四方主体会由于一些利益等相互联结在一起,从而对大病医疗保险制度产生影响,笔者可以从中发现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二)国内相关文献回顾
1.“政策过程”的研究:
任何政策的推行都要面对一系列的过程,影响政策推行效果的因素也会显现出来,所以“政策过程”的分析是相当有必要的,“政策过程”分析视角主要有五大核心的内容,第一,社会政策是否有效执行取决于政策信息是否准确的传达,好的政策传达能够推动着政策的向前发展。第二,在政策过程中,主体间的流动并不是单向的,而是一种双向互动。其主要的核心是信息在主体之间循坏的流动,这种信息传递以及信息反馈机制能够形成,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才会形成,因此,政策过程中的积极互动能够保证政策的高效执行。第三,在政策过程的实行过程期间,信息接受者并非是单纯被动的接受,而是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作为信息接受的主体对待政策的行为,会对政策产生促进或妨碍的作用。第四,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是处于社会之中,必然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主要受到经济水平、政治制度、文化的制约。第五,社会政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且其是呈持续、螺旋式向前发展的,完美的政策模型不仅仅应该包括政府对政策的制定,还包括市场对政策信息的把握和熟悉,以及其他主体对政策的接受与反馈。以此来形成政策发展的良性循环,保证好的政策效果。笔者将从政策信息在主体间的传达,政策过程中的四大主体:政府、城镇居民、保险公司、医院人员的行为互动关系、政策过程中的情境制约、政策过程中的动态模型分析这四大核心内容对大病医疗保险政策进行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xzgl/6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