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

城镇化一直作为我国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提出“十三五” 期间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这四个字是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分水岭,也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导向——并不是一味的推行城镇化的规模,而是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因此,如何结合新型城镇化需要,加速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学界广泛研究。 本文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状、影响因素和对策建议三方面来阐述农业转移人口在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及其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一、 引言 4
(一)研究背景 4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4
1.研究目的 4
2.研究意义 5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5
1.国外研究综述 5
2. 国内研究现状 5
(四)研究内容、方法 7
1.研究内容 7
2.研究方法 7
二、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8
(一) 相关概念界定 8
1.农业转移人口 8
2.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8
3.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 8
(二) 理论基础 8
1.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 8
2.二元经济结构 8
3.“推一拉”理论 9
三、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状分析 9
(一)农业转移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9
(二)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占比过半 10
(三)农业转移人口劳动竞争力不高 10
(四) 薪酬水平仍有上升空间 11
(五)居住状况较差 11
(六)农业转移人口城市归属感不高 11
三、 影响因素分析 12
(一)制度因素 12
1.户籍制度 12
2.社会保障制度 12
3.土地制度 13
4.就业制度 14
(二)非政策因素 14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社会认同 14
2.身份认同 15
3.自身条件 15
四、 对策建议 15
(一)制度建议 15
1.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15
3. 强化社会保障制度 16
3.土地制度改革 16
4.统一就业市场 16
(三) 非制度建议 17
1.引导形成有利社会环境 17
2. 转变农业转移人口思想观念 17
3. 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竞争力 17
致谢18
参考文献18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
作 者 张雯雯
引言
引言
(一)研究背景
城镇化一直作为我国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0%,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在过去五年里我国城镇化率从52.6%提高到58.5%, 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截止目前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49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7661万人,减少1312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预计在2020年达到60%。但根据世界城镇化率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多在70%以上,平均水平为80%,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相比,我国城镇化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在城镇化率统计过程中,存在着数量庞大的长期在城镇居住、就业但户籍仍在农村的农业转移人口,2017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有42.35%。因此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任然不高,相较于我国的工业化,经济发展水平等,城镇化的道路还有很长。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提出:“十三五” 期间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这四个字是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分水岭,也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导向——并不是一味的推行城镇化的规模,而是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因此,如何结合新型城镇化需要,加速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学界广泛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1)在对文献资料、新闻、相关政策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在,深入研究中国城镇化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为市民化问题研究奠定背景基础。
(2)通过数据收集、走访交谈、图表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3)通过调查数据,访谈结果等总结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因素,从而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遇到阻碍的原因,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提出多方面的建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xzgl/2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