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政府关怀以市六合区为例
本文从当下的热门话题之一“留守儿童”入手,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先对研究“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行为”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做了探讨。然后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搜集政府近十年来对当地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行为,并从关怀主体的类型、关怀行为的类型和关怀主体是否独立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描述这些行为的基础上,明确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做了什么,以及关怀政策还有那些方面的不足。除此之外,归纳这些关怀行为所反映出的问题,并尝试解答。最终,在总结政府行为的基础上,对比诸多学者已经提出的对策,从关怀农村留守儿童的角度上,向政府提出自己的建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行为 2
(一)问题提出 2
1.现象 2
(二)研究的意义 2
1. 考证留守儿童数量锐减的原因 2
2. 政府的关怀行为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2
3. 判断政府供给的合理性 2
4. 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出新的建议 2
(三)研究思路 2
二、文献回顾 2
(一)研究背景 2
1.“留守儿童”概念 2
2.从学者关注到政府关注 3
(二)现有研究的综述 3
1.宏观文献量 3
2.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3
3.具体研究内容总结 4
(三)小结 4
三、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怀现状 5
(一)六合区农村留守儿童 5
(二)关怀主体及行为的选定 5
(三)具体关怀行为 5
1. 关怀行为的来源 5
2. 关怀行为整理 5
3. 关怀行为的分类 7
(四)图表分析 7
1. 以年份变化来看 7
2. 以关怀主体来看 8
3. 以关怀角度来看 9
4. 以关怀主体的独立性来看 11
(五)政府行为与学者建议的比对 12
1. 重合之处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 差距之处 12
四、结论 12
(一)近十年来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关怀行为的总结 12
(二)建议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的政府关怀
——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
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工潮”紧接着产生了留守儿童的问题,然而实际上,留守儿童并不是这个世纪才产生的。早在上世纪末,“出国潮”就造就了最开始一批的留守儿童。二十多年来,留守儿童问题越演越烈,政府也开始重视起来。不仅如此,社会各界也掀起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浪潮。
但是,如何合理高效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仍然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在解决问题的初期,我们当然需要把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弄清楚,因此大部分学者将研究的视角放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本身的属性上,比如说他们的经济状况、受教育情况、心理健康问题和身体健康问题等,从而在了解详情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但是经过了20年之后,我们同样需要明确这段时间里政府到底做了什么,政府对留守儿童做下达并执行的政策是否与学者的意见相吻合,以此来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更多可以考量的东西。
一、 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行为
(一)问题提出
1.现象
2016年11月9日,新的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结果出来了。民政部公布,农村留守儿童的最新参考数据为902万。令人惊异的是,这比2015年6月全国妇联公布的数据整整减少了5000万,当时公布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是6102.55万。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锐减的原因是什么呢?
2.对象
首先来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在我国的政策与学者的研究中,除特指城市留守儿童之外,留守儿童一般指农村留守儿童,具体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农村户籍的未成年人。2016年,概念中的“不满十八岁”调整为“不满十六岁”,这依据于对未成年人定义的修改。
3.问题
民政部认为,留守儿童的数量锐减,除了定义修改后,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群体范围之外,最重要的是这些年有效地实施了一系列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工作。
近年来,各地都极大地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保护工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尤其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户籍制度改革、扶贫攻坚、返乡创业和随迁子女就地入学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为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创造了有利条件,成为留守儿童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
那么我们不免想要知道,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究竟做了哪些关怀呢?这就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的意义
考证留守儿童数量锐减的原因
分析政府关怀行为的同时,判断其是否有助于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政府的关怀行为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从政府2004年首次下达关怀留守儿童的政策至今,学界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一群体本身的成因和特点等问题上,而在政府行为的研究上尚有较大的研究空间。这一点也会在文献回顾中详细提到。
判断政府供给的合理性
明确政府做了什么,通过分析政府关怀行为的变化,再结合留守儿童状况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供给是否到位。
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出新的建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行为 2
(一)问题提出 2
1.现象 2
(二)研究的意义 2
1. 考证留守儿童数量锐减的原因 2
2. 政府的关怀行为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2
3. 判断政府供给的合理性 2
4. 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出新的建议 2
(三)研究思路 2
二、文献回顾 2
(一)研究背景 2
1.“留守儿童”概念 2
2.从学者关注到政府关注 3
(二)现有研究的综述 3
1.宏观文献量 3
2.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3
3.具体研究内容总结 4
(三)小结 4
三、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怀现状 5
(一)六合区农村留守儿童 5
(二)关怀主体及行为的选定 5
(三)具体关怀行为 5
1. 关怀行为的来源 5
2. 关怀行为整理 5
3. 关怀行为的分类 7
(四)图表分析 7
1. 以年份变化来看 7
2. 以关怀主体来看 8
3. 以关怀角度来看 9
4. 以关怀主体的独立性来看 11
(五)政府行为与学者建议的比对 12
1. 重合之处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 差距之处 12
四、结论 12
(一)近十年来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关怀行为的总结 12
(二)建议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的政府关怀
——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
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工潮”紧接着产生了留守儿童的问题,然而实际上,留守儿童并不是这个世纪才产生的。早在上世纪末,“出国潮”就造就了最开始一批的留守儿童。二十多年来,留守儿童问题越演越烈,政府也开始重视起来。不仅如此,社会各界也掀起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浪潮。
但是,如何合理高效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仍然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在解决问题的初期,我们当然需要把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弄清楚,因此大部分学者将研究的视角放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本身的属性上,比如说他们的经济状况、受教育情况、心理健康问题和身体健康问题等,从而在了解详情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但是经过了20年之后,我们同样需要明确这段时间里政府到底做了什么,政府对留守儿童做下达并执行的政策是否与学者的意见相吻合,以此来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更多可以考量的东西。
一、 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行为
(一)问题提出
1.现象
2016年11月9日,新的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结果出来了。民政部公布,农村留守儿童的最新参考数据为902万。令人惊异的是,这比2015年6月全国妇联公布的数据整整减少了5000万,当时公布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是6102.55万。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锐减的原因是什么呢?
2.对象
首先来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在我国的政策与学者的研究中,除特指城市留守儿童之外,留守儿童一般指农村留守儿童,具体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农村户籍的未成年人。2016年,概念中的“不满十八岁”调整为“不满十六岁”,这依据于对未成年人定义的修改。
3.问题
民政部认为,留守儿童的数量锐减,除了定义修改后,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群体范围之外,最重要的是这些年有效地实施了一系列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工作。
近年来,各地都极大地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保护工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尤其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户籍制度改革、扶贫攻坚、返乡创业和随迁子女就地入学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为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创造了有利条件,成为留守儿童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
那么我们不免想要知道,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究竟做了哪些关怀呢?这就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的意义
考证留守儿童数量锐减的原因
分析政府关怀行为的同时,判断其是否有助于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政府的关怀行为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从政府2004年首次下达关怀留守儿童的政策至今,学界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一群体本身的成因和特点等问题上,而在政府行为的研究上尚有较大的研究空间。这一点也会在文献回顾中详细提到。
判断政府供给的合理性
明确政府做了什么,通过分析政府关怀行为的变化,再结合留守儿童状况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供给是否到位。
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出新的建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xzgl/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