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研究以市为例

本文主要研究80年代后出生的南京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身份认同问题,笔者对一部分城市身份认同较清晰的新生代农民工,和一部分城市身份认同较模糊的新生代农民工作比较,通过这两个群体间性别、婚姻、收入、社会保障等情况的差异进行调查分析,可得出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因素性别的不同、已婚或者未婚、收入的差异、社会保障的覆盖程度。这些因素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对自我的身份定位和对城市的态度,研究这个问题有利于了解怎样才能让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在这个城市、社会拥有稳定的生活并和城市人民好好相处,怎样才能让农村劳动力转移平稳进行等。
目录
摘要3
Key words3
一、绪论3
(一)研究背景和本课题的意义3
(二)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4
二、相关概念界定4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4
(二)身份认同的概念界定5
三、国内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研究5
四、南京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影响因素6
(一)问卷调查情况6
(二)身份认同现状6
(三)性别、婚姻7
(四)文化水平7
(五)收入水平7
(六)社会保障的覆盖程度8
五、结论9
加强制度改革9
促进城乡居民间的交流沟通10
提高文化水平,加强技能培训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图17
图28
表17
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引言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本课题的意义
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而言,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无论是他们的就业、社会保险、教育、住房问题,都需要关注和改善,否则会被制度性社会所排斥。这一群新老农民工,他们离开自己的家乡进城务工后,会因为自身的条件和城市居民有一定差距,而在一些方面处于劣势。但是,对于他们自身而言,他们也需要被认同。他们进入城市,不仅仅是作为廉价劳动力而使用的,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群体也希望能够真正融入这个城市。?
  笔者对一部分城市身份认同较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晰的新生代农民工,和一部分自我城市身份认同较模糊的新生代农民工作比较,通过这两个群体间性别、婚姻、收入、社会保障等情况的差异调查分析,可得出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因素。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身份认同问题已经逐渐成为社会为之讨论和关注的热点话题。
上一代农民工是从他们曾经居住过的农村寻找他们的自我认同和归属感,那么新生代农民工远离农村,自身没有那么多的归属感。在城市生活中,他们还是会有很强烈的不安和孤独,这会使他们在自我身份认同问题上产生困扰。而这种困扰也会造成一些负面的社会影响,如社会的行为规范失调,不公平的社会分配等。故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问题是很必要的。
笔者希望,通过此文能够为当今制度的设置提供另一种不同的理论视角和客观依据,以改进当前的制度,创新当前的制度,并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他们能被更广更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到,这会让他们的生活和就业有更好的保障,他们也会更加有安全感,对自身的定位更清晰。在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上出现的一系列不公现象和社会问题。通过此课题,也可以了解怎样才能让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在这个城市、社会好好生活并和城市人民好好相处,如何让农村劳动力转移平稳进行等。
  (二)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笔者认为,国内的研究有一定的不足:
  站在微观层面上分析的文献较少,大多数研究都是站在宏观制度的层面分析的。这些研究文献中较多指出了城乡二元结构开始削弱的现状。然而还是有一定的不足。一方面,一部分农民变成了工人,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是因为城乡二次元结构对他们的影响慢慢减小。另一个方面,政府能在制度上,对农民工的身份给与认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不断减小。所以身份转变和角色转变的差距,使他们困惑于自己的身份,对自我身份定位不清晰,很难真正与城市融合。然而这些研究光从制度的层面来分析这个问题,是很难同新生代农民工交换视角的,所以没有办法真正解释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认同的因素。
  目前的研究中,有许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但是我们应该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间的差异性。在本文中,笔者将新生代农民工分为了两类:一类是是有城市身份认同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有明确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追求,而另一类是没有城市身份认同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对自己身份感到迷惑,不仅没有得到自我身份认同,他们也没办法得到社会的认同。因为不确定性和不清晰的自我定位,他们在这个社会工作生活的时候也面临着很多的阻碍和焦虑。笔者对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这两类群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区分比较,研究他们的身份认同问题和影响因素。通过文献法,查阅有关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的相关文献,做好理论准备。在南京当地问卷调查,通过对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的抽样性调查,从南京总体新生代农民工中抽选出来一部分进行调查, 再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以调研数据为依托,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用数据对结论进行说明。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
  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央一号文件,“新生代农民工”第一次被提出。当今社会老一代农民工逐渐减少,大街上开始有越来越多年轻的面孔——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年龄较小,大部分是在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出生。他们从小出生在农村,父母以种地的农民为主。但他们不同于父母,他们没有将农业生产作为生存的途径和收入的来源。他们很小便离开家进入城市工作。
  王春光[1]将新生代农民工概括为年龄小于25岁,上个世纪90年代就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工作的农村青年人。他认为,他们之所以外出,很大原因并不是为了能够活着和生存,而是为了活得有价值,他们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他们进入大城市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有更好的发展,不再延续父母的生活状态和方式。何磊[2]认为他们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比较高。在精神层次上,他们有更高的追求。在物质方面,他们也希望能拥有更高更好的生活品质。在职业发展上,他们有较高的期待。朱力[3]认为即便他们离开了家乡,他们还是会有强烈的思乡情绪,同时,因为城市社会制度的不完善,他们会受到一系列的阻碍,来自城市人民的歧视也影响着他们与城市人民的相处。
  (二)身份认同的概念界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xzgl/14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