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实习期权益保障以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为手段

近年来就业难引发实习潮,为提升自我竞争力,大学生实习队伍壮大,实习劳动权益在混乱的实习市场下频受侵害。本次研究目的在于针对劳动权益遭到侵害的现状,寻求保障实习大学生合法权益的有效对策。通过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发现实习权益受到侵害的根本原因是当前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本文从劳动法的视角出发,从明确实习生劳动者身份、以补充一般性权益规定来完善法律法规、明晰救济途径三方面健全法律体系。通过立法先行使大学生在劳动报酬、实习保险、劳动纠纷处理等方面享受与普通劳动者同等的权利。本文对策主要从完善法律出发,但真正做到保障实习劳动权益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个人责任共担,希望此次研究能为保障实习生权益作出一定贡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一)研究背景2
(二)研究目的2
(三)研究方法2
1.文献法 2
2.问卷调查法 2
一、文献综述2
(一)大学生实习的概念2
(二)大学生实习期劳动权益问题分析2
(三)国外保障实习大学生劳动权益的成功经验3
二、大学生实习及权益保障现状3
(一)大学生实习劳动权益保障问卷调查 3
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3
2.实习基本情况3
3.实习关系的认定4
4.实习期间劳动标准5
5.实习期间劳动权益保护意识5
(二)大学生实习期间劳动权益问题研究6
1.实习协议制度不完善6
2.实习报酬不合理6
3.实习存在安全隐患6
4.维权效果不佳7
三、实习期劳动权益屡受侵犯的原因分析 7
(一)实习协议制度约束力不够7
(二)专门性法律缺失 7
(三)维权途径不明晰8
四、探索实习大学生权益保障之路8
(一)明确实习大学生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身份8
(二)一般性权益保护内容的建议8
1.实习协议制度法定化 8
2.实习报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法定化 9
3.规避人身意外伤害 9
(三)明确实习劳动权益保障救济途径 9
1.维权途径法定化 9
2.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维权意识 9
致谢9
参考文献9
附录一11
论大学生实习期权益保障——以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为手段
引言
引言
(一)研究背景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全国大学毕业生总数从原来的的85万人,一路飙升至今天的765万人,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大学生最难就业年”多次登上新闻头条。面对当下一片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希望通过实习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抢占先机,为自己在将来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因此实习大学生队伍不断壮大。然而,当前针对实习大学生劳动权益的法律保障体系并不健全,致使在实习期间侵害大学生劳动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对于初入职场的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无疑是社会工作人群中的弱势群体。因此,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体系,将实习大学生的劳动权益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内,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迫在眉睫。
(二)研究目的
本次调查拟从认可大学生的劳动者身份和将实习大学生纳入劳动法中入手,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制定专门的法律规范,使大学生在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争议解决的方式与途径等方面享受到一般劳动者的待遇,以此来保障实习大学生的合法劳动权益。
(三)研究方法
文献法
本次调查采用文献法,参考核心期刊,综述不同学者关于大学生实习的含义、梳理大学生实习期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现状及原因、总结国外经验与解决对策等方面的内容,并探索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2.问卷调查
为近距离了解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保障的真实现况,本次调查针对大学在校生共发放问卷 100 份,其中回收的有效问卷数为 90份。问卷内容涉及实习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权益现状以及维权情况等方面。为规避特殊性,寻求普遍规律,本次问卷调查活动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
一、文献综述
(一)大学生实习的概念
大学生实习是指在校大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在实践中巩固并检验所学知识,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和工作适应能力。它有助于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增加社会阅历,为求职做准备;或是提前熟悉、适应即将就职单位的基本情况,给本人以及聘用单位相互充分了解的机会。
本文主要将大学生实习的研究范围界定为岗位实习,而非教学实习。实习属于毕业前的“职业预演”,为将来的就业作铺垫。在此类实习中,大学生的工作职责与任务较为明确,工作连续性较强,实习时间较长,工作强度较大。虽然这类实习也在学校的培养计划之列,但大多数单位都是学生自己联系的,实习的形式、单位的种类都有很大的不同,此时学校更重视结果而非过程,此时大学生身份依然是学生,但又为单位提供相应的劳动,角色的复杂性使得大学生在劳动权益更容易受到侵犯。
(二)大学生实习期劳动权益问题分析
王进(2015)指出我国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一是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未对实习大学生的劳动者身份及与实习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作出明确规定,企业不承认实习学生的劳动者身份和双方的劳动关系。二是法律体系不完善,没有准确定位实习期间学校、学生及企业三方法律关系及各方的应享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易造成学生权益受损产生纠纷时三方责任归属不明,互相推诿的局面。三是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实习报酬等显在的财产性问题以及实习人身安全保障方面得不到与普通劳动者同等的公正待遇。实习大学生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律未明确劳动者身份;法律保障真空,相关规定缺乏操作性;无良企业的压榨以及大学生的自我法律和维权意识淡薄。
(三)国外保障实习大学生劳动权益的成功经验
西方国家在劳动立法上大都给予了大学生实习身份的保障,肯定了其实习期的劳动者资格,并具备一整套完善的教育实习制度。其次他们高权威、高统一的立法体系为实习大学生提供了充分有力的立法保障。此外西方国家有专门的法案,通过明确且详细地规定实习时间、实习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及工作时间等,以此来规范实习单位的责任,规范实习用工。德国对保险权益保障的重视,法国的强制性保险制度有效规避了实习期间人身意外伤害救济难的问题。
二、大学生实习及权益保障现状
国内一家较为官方的人力资源网站曾做过调查:数据显示超过90%的大学生在实习期间遭遇过侵权,近一半的人反映实习期有上当的经历或感受,27%的实习学生在实习前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协议。更有无故辞退、被迫加班和克扣工资等各种侵犯实习生劳动权益的行为,以上三种行为在大学生实习权益受损现象中名列前茅。在明知权益受到侵犯的情况下,超过九成的大学生选择默默忍受。由此可见,由于当前我国实习市场缺乏专门性法律的约束,实习大学生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十分突出。部分用人单位忽视法律和人权,只注重经济利益最大化,加上大学生欠缺自我维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等因素导致实习大学生权益得不到保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xzgl/16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