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传媒对农民权利意识的培育过程研究
摘 要农民群体是乡村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当下,需要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现代农民。农民权利意识是现代意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媒体的发展为农民权利意识的成长提供了契机,成为了促进农民权利意识萌生、觉醒和发展的重要工具。但在互联网中广泛存在的虚假信息也使得农民权利意识的成长呈现混乱无序的状态。本研究致力于理清互联网传媒对农民权利意识培育的过程,结合案例分析互联网传媒对农民权利意识的培育现状,指出影响互联网传媒培育农民权利意识的因素,最后结合实际给出发挥互联网传媒对农民权利意识正向培育作用的政策建议。
目录
摘 要 1
Abstract 1
一、 绪论 2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二) 文献综述 2
(三) 研究目标及内容 5
(四)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5
(五) 创新与不足之处 6
二、 互联网传媒促进农民权利意识崛起的理论阐释 8
(一) 互联网传媒促进农民权利意识的萌生 8
(二) 互联网传媒促进农民权利意识的觉醒 8
(三) 互联网传媒促进农民权利意识的发展 8
三、 互联网传媒对农民权利意识培育的现状考察 10
(一) 调研区域选择及实证调研设计 10
(二) 互联网传媒对农民权利意识培育的现状 10
(三) 识别互联网传媒对农民权利意识的正负影响 11
四、 互联网传媒正向培育农民权利意识的条件分析 12
(一) 互联网传媒正向培育农民权利意识的有利条件 12
1. 农民文化水平的提升 12
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 12
(二) 互联网传媒正向培育农民权利意识的不利条件 12
1. 小农经济思想在农村的残留 12
2. 信息时代的数字鸿沟 12
3. 农民法律信仰的缺失 12
4. 互联网媒体的负向效应 13
五、 互联网传媒正向培育农民权利意识的实现路径 14
1. 加强网络监管,构建和谐健康的互联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生态 14
2. 发挥互联网传媒的正向效应 14
3. 加强农村普法宣传,提升农民的法律信仰 14
4. 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15
六、 结论与展望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互联网传媒对农民权利意识的培育过程研究
引言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农民群体是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现代农民。农民的权利意识是现代意识的体现,是农村基层民主实施的心理基础,是农村法治现代化的标志,也是观念现代化的确立,这也是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先决条件。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时刻,培育农民的权利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农民的权利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互联网媒体的发展为农民维权意识的增长提供了机会,特别是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前提下。互联网媒体的触手遍及城乡各地,逐步将农民群体纳入到其影响范围。互联网的虚拟性,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特征有助于培育现代权利概念,如自由,平等和民主。互联网使得农民的信息来源和发声通道不再阻塞,使得农民也可以参与到网络中,发挥自己的公民主体角色,并影响政治、社会生活。互联网已成为农民权利意识觉醒和发展的最重要平台。
互联网媒体以其丰富的信息来源和广泛的互动性,使得其成为培育农民权利意识的利器。然而,频繁的网络热点事件、难辨的真假信息,使得农民权利意识在互联网媒体的影响下呈现出混乱无序的特点。农民对于自身享有哪些权利,如何行使权利,如何维护权利并不清楚。在互联网媒体的影响下,农民容易走到权利意识的另一个极端,即从“不知有权利”走到“不知有限权”,从“不知去维权”走到“盲目去维权”。因此,本课题将致力于理清互联网媒体对农民权利意识的培育过程,了解当前农民权利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互联网媒体对农民权利意识的塑造方式,找到致使网络环境下农民权利意识畸形成长的因素,寻求互联网媒体正向作用于农民权利意识成长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针对互联网、互联网媒体、农民、权利意识等话题进行了大量详实的研究,但主要研究集中在互联网媒体对农民的影响、对农民权利意识的阐释方面。一些中国学者研究了农民维权意识的培养,主要侧重于农民工权力意识和女性农民权利意识的培养。目前关于网络媒体培育农民维权意识过程的文献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将研究主题的关键词单列,分别进行文献综述,以期更好地把握相关定义,不偏离研究方向。
国内外研究概况主要包括四部分:(1)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媒体的研究概况;(2)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民维权意识的研究综述;(3)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媒体对农民群体影响的研究概况;(4)全面审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媒体的研究概况
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学术界有关互联网媒体的研究进行总结。
(1)互联网与互联网媒体的定义
美国军队为拓展军事领域研究,发明了互联网的前身局域网。总体来说,互联网是若干个局域网彼此相连接而成的庞大网络系统,局域网通过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1]。
互联网媒体是互联网的一部分,是在互联网中形成的一种媒介,主要功能是给大众带来信息、新闻[2]。有学者给出了更为透彻的定义,指出互联网媒体是通过国际互联网信息传播平台,依托智能终端,以图像、声音、文字等形式向人们展示信息的数字化媒介[3]。
(2)互联网媒体在我国发展的三个阶段
技术推动互联网媒体演进和升级[4]。中国互联网媒体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web1.0时代是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以Sina、Net、Tencent等门户网站为典型代表,巨大的内容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的版面,媒体传播的内容和信息极大地丰富,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些影响。web2.0时代是第二阶段,以Blog,微博、微信为代表,这一阶段实现了人与互联网的互动。web3.0时代是第三阶段,以今日头条为代表,其主要特征是数据化、普及化、智能化[5]。Web2.0时代与web3.0时代也是互联网媒体对农村、农民产生巨大影响的时代[6]。
目录
摘 要 1
Abstract 1
一、 绪论 2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二) 文献综述 2
(三) 研究目标及内容 5
(四)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5
(五) 创新与不足之处 6
二、 互联网传媒促进农民权利意识崛起的理论阐释 8
(一) 互联网传媒促进农民权利意识的萌生 8
(二) 互联网传媒促进农民权利意识的觉醒 8
(三) 互联网传媒促进农民权利意识的发展 8
三、 互联网传媒对农民权利意识培育的现状考察 10
(一) 调研区域选择及实证调研设计 10
(二) 互联网传媒对农民权利意识培育的现状 10
(三) 识别互联网传媒对农民权利意识的正负影响 11
四、 互联网传媒正向培育农民权利意识的条件分析 12
(一) 互联网传媒正向培育农民权利意识的有利条件 12
1. 农民文化水平的提升 12
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 12
(二) 互联网传媒正向培育农民权利意识的不利条件 12
1. 小农经济思想在农村的残留 12
2. 信息时代的数字鸿沟 12
3. 农民法律信仰的缺失 12
4. 互联网媒体的负向效应 13
五、 互联网传媒正向培育农民权利意识的实现路径 14
1. 加强网络监管,构建和谐健康的互联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生态 14
2. 发挥互联网传媒的正向效应 14
3. 加强农村普法宣传,提升农民的法律信仰 14
4. 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15
六、 结论与展望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互联网传媒对农民权利意识的培育过程研究
引言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农民群体是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现代农民。农民的权利意识是现代意识的体现,是农村基层民主实施的心理基础,是农村法治现代化的标志,也是观念现代化的确立,这也是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先决条件。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时刻,培育农民的权利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农民的权利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互联网媒体的发展为农民维权意识的增长提供了机会,特别是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前提下。互联网媒体的触手遍及城乡各地,逐步将农民群体纳入到其影响范围。互联网的虚拟性,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特征有助于培育现代权利概念,如自由,平等和民主。互联网使得农民的信息来源和发声通道不再阻塞,使得农民也可以参与到网络中,发挥自己的公民主体角色,并影响政治、社会生活。互联网已成为农民权利意识觉醒和发展的最重要平台。
互联网媒体以其丰富的信息来源和广泛的互动性,使得其成为培育农民权利意识的利器。然而,频繁的网络热点事件、难辨的真假信息,使得农民权利意识在互联网媒体的影响下呈现出混乱无序的特点。农民对于自身享有哪些权利,如何行使权利,如何维护权利并不清楚。在互联网媒体的影响下,农民容易走到权利意识的另一个极端,即从“不知有权利”走到“不知有限权”,从“不知去维权”走到“盲目去维权”。因此,本课题将致力于理清互联网媒体对农民权利意识的培育过程,了解当前农民权利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互联网媒体对农民权利意识的塑造方式,找到致使网络环境下农民权利意识畸形成长的因素,寻求互联网媒体正向作用于农民权利意识成长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针对互联网、互联网媒体、农民、权利意识等话题进行了大量详实的研究,但主要研究集中在互联网媒体对农民的影响、对农民权利意识的阐释方面。一些中国学者研究了农民维权意识的培养,主要侧重于农民工权力意识和女性农民权利意识的培养。目前关于网络媒体培育农民维权意识过程的文献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将研究主题的关键词单列,分别进行文献综述,以期更好地把握相关定义,不偏离研究方向。
国内外研究概况主要包括四部分:(1)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媒体的研究概况;(2)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民维权意识的研究综述;(3)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媒体对农民群体影响的研究概况;(4)全面审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媒体的研究概况
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学术界有关互联网媒体的研究进行总结。
(1)互联网与互联网媒体的定义
美国军队为拓展军事领域研究,发明了互联网的前身局域网。总体来说,互联网是若干个局域网彼此相连接而成的庞大网络系统,局域网通过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1]。
互联网媒体是互联网的一部分,是在互联网中形成的一种媒介,主要功能是给大众带来信息、新闻[2]。有学者给出了更为透彻的定义,指出互联网媒体是通过国际互联网信息传播平台,依托智能终端,以图像、声音、文字等形式向人们展示信息的数字化媒介[3]。
(2)互联网媒体在我国发展的三个阶段
技术推动互联网媒体演进和升级[4]。中国互联网媒体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web1.0时代是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以Sina、Net、Tencent等门户网站为典型代表,巨大的内容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的版面,媒体传播的内容和信息极大地丰富,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些影响。web2.0时代是第二阶段,以Blog,微博、微信为代表,这一阶段实现了人与互联网的互动。web3.0时代是第三阶段,以今日头条为代表,其主要特征是数据化、普及化、智能化[5]。Web2.0时代与web3.0时代也是互联网媒体对农村、农民产生巨大影响的时代[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xzgl/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