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冲突理论视域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研究近五年典型事件的分析

近年来,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呈现出高发频发态势,这对政府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以社会冲突理论为视角,考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现状、成因、影响及治理对策。研究表明转型时期的社会阶层分化和社会不公、社会成员疏导不满的渠道不足、下层的被剥夺感增强和政府应对不当是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当前社会历史条件下,政府应正确看待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畅通利益诉求表达通道、建立和完善社会的安全阀体系和构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一、导论 3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3
1.研究背景 3
2.研究意义 4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4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5
1.研究目标 5
2.研究内容 5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5
1.研究方法 5
2.技术路线 5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6
1.研究创新 6
2.研究不足 6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6
(一)相关概念界定 6
1.群体性事件 6
2.网络群体性事件 7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科塞的社会冲突理论 7
三、社会冲突理论视阈下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的现状 7
(一)近五年典型事件的选取与描述 7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征 9
1.传播迅速且影响广泛 9
2.从物质利益冲突向非直接利益冲突转变 9
3.线上线下联动 10
(三)政府回应的现状 10
1.政府妥善回应 10
2.政府被动回应 10
3.政府消极回应 11
4.政府过度回应 11
四、基于社会冲突理论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力分析 12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原因 12
1.转型时期的社会阶层分化和社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不公 12
2.社会成员疏导不满的渠道不足 12
3.下层的被剥夺感增强 12
4.两种原因引发的冲突 12
5.政府应对不当 13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力分析 13
1.对群体具有内部整合功能 13
2.对新规范和制度的建立具有激发功能 13
3.社会安全阀功能 14
4.预警功能 14
五、社会冲突理论视阈下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对策 14
(一)正确看待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产生 14
(二)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15
(三)畅通利益诉求表达通道 15
(四)建立和完善社会的安全阀体系 15
(五)构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6
社会冲突理论视域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研究
——基于近五年典型事件的分析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深入,我国社会急剧分化,利益格局巨变,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与日俱增。群体性事件已不可回避的成为转型期我国发展中突出的社会矛盾表现形式[1]。与此同时,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率迅速上升,我国网民规模也空前增长。截至2016年底,我国的网民规模高达 7.31 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 4299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上升至53.2%,已经覆盖了超过半数的中国人[2]。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民人数的剧增,加之网络本身具有的“虚拟性”、“去中心化”等优势,使得互联网成为群体性事件新的活动平台,从而产生了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网络群体性事件。
近几年网络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如果处置不当,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将不可避免的产生扰乱网络内外秩序,引发社会动荡等不良影响。如何有效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应进一步厘清此类事件的概念内涵、影响和成因,探索其治理措施。
2.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具有意义:
理论方面: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学术界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视角也日益丰富,包含治理理论、群体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等。虽然这些研究对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们忽略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正功能。而社会冲突理论在对冲突内涵的界定、冲突产生的根源,特别是对冲突的正功能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实践方面: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对社会影响较大,日益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若不能得到妥善处理,不仅危害社会秩序的稳定,也使得政府的公信力和治理能力受到质疑。因此,本文以社会冲突理论为视角,通过分析近五年发生的典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探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影响,并深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从而为政府有效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网络技术在西方率先发展起来,西方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早于我国。国外研究中通常把群体性事件界定为特定的集群行为。古斯塔夫勒庞认为,个人一般是理性的和负责任的,但一旦聚集在一起,随着人群的规模逐渐增大,就会相互影响,相互启发。最后,不同的个体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是一致的[3]。国外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国外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较为成熟,研究成果覆盖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如,在心理学领域,凯斯桑斯坦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网络中的集体行为,他认为是由于网络信息的窄化促使各种极端群体更易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导致网络中的群体意见极端化[4]。从政治学角度,尼葛洛庞帝认为当民众对现实中的政治感到无力之时,就会试图通过网络寻找具有同样感受的人聚集在一起以增加自身的政治行动[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xzgl/1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