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事志愿服务激励因素探究以为例

:越来越多的大型体育赛事在我国举行,体育赛事也成为了衡量城市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志愿者则是体育赛事能否成功举办的条件之一,现实状况是志愿者团体大多以大学生为主,在志愿者管理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管理志愿者,有效的激励他们,是非常有必要的研究。本文以大学生赛事志愿服务行为的激励因素为研究重点。首先通过文献阅读、访谈得到具有普遍意义的大学生志愿者认为的激励因素,接着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较为重要的激励因素,并分析出各激励因素的内在关系,对其进行划分,最后,本文探讨个人背景对激励程度的影响,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可以初步构建出大学生志愿赛事服务行为激励因素模型,从而为志愿者管理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
二、文献综述 2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2
1.相关概念界定 2
2.国内外关于志愿者的研究 2
3.行为主义角度的激励理论述评 3
(二)研究总结与评价 3
三、研究的总体设计 4
(一)研究思路 4
(二)研究阶段 4
(三)研究内容 4
1.研究问题 4
2.研究的逻辑 4
(四)研究范围 4
(五)研究方法 5
(六)可能的创新之处 5
四、大学生赛事志愿服务激励因素筛选 5
(一)青奥会志愿者访谈 5
1.访谈对象 5
2.访谈得到的大学生赛事志愿服务激励因素提炼 6
(二)激励因素的分类 6
(三)研究假设 7
五、大学生赛事志愿服务激励因素模型 7
(一)研究模型 7
六、问卷调研与结果分析 8
(一)问卷设计说明 8
(二)问卷发放 8
(三)统计方法 8
(四)问卷统计与分析 8
1.描述性统计 8
2.因子分析 10
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交叉分析 12
七、研究结论 15
(一)主要结论 15
(二)研究模型修正 16
(三)实践意义 16
(四)展望未来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调查问卷 20
大学生赛事志愿服务激励因素探究
—以大学为例
引言
引言:伴随着2008年奥运会大火的歌曲“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美的名片”,志愿者团体逐渐被大家所熟知,也在我心目中被打上了最美的名片这个标签,笔者也很荣幸的参与到了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志愿服务中,但成为一名志愿者后才发现,这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如何在赛时激励大家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便想研究下赛事志愿服务的激励因素,为最美的名片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们举办了一次又一次的大型体育赛事,体育赛事也成为了衡量城市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体育盛事的盛行,让大家更多地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了志愿者团体上,志愿者的主力大军便是大学生。
首先,从研究内容上看,本文重点研究大学生志愿者赛事服务中的激励因素,探讨从赛前的服务动机到赛时服务的激励因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丰富了国内外对志愿者、志愿者激励因素的研究的科研成果,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其次,在实践方面,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大学生志愿者成为了大型赛事志愿者的主力军,大学生志愿者与其他类型志愿者有着较大的差异,但目前对于大学生志愿者群体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志愿者较为深入的研究,有利于更好的在今后赛事中做好志愿者管理以及激励工作,为中国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本研究拟用现有激励理论,借助案例研究的方法,聚焦大学生赛事志愿服务行为中的激励因素。国内外研究主要涉及相关概念界定,国内外关于志愿者的研究以及现有相关激励理论。
1.相关概念界定
(1)志愿者
国内的学者在定义志愿者时大都着重强调“志愿者对社会的贡献”。 [1]志愿者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指的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 [2]
(2)激励
激励一词译自英语Motivation,原本是心理学的概念,表示某种动机所产生的原因,即发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是如何产生的,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怎样进行的,把激励这个概念引入到管理中,是说明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它起加强激发和推动作用,并指导和引导行为指向目标。[3]
2.国内外关于志愿者的研究
(1)国外志愿者研究主要成果
志愿者的经济动机研究:经济学上认为,人是经济人,任何决策都是有回报的,一旦其产出超过其回报,人才会去有动力去做一些事情,志愿者行为也是如此。[4]Marnie W. Mueller在其 《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Volunteer Work by Women》中总结了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工作所可能收获的几个方面:第一,他所从事的志愿者活动的成果可能被自己或其家庭成员使用;第二,从事志愿者工作时的经验对其自身的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工作技能可以在志愿者工作培训的时候得到提高;第三,志愿者自身所获得一些特别的组织回报,比如声望、威望等;第四,志愿者的利他主义动机可以被满足。文章指出,虽然后两种动机也比较明显,但文章出于实际考虑,主要考虑两种志愿者的收益:对志愿者产出的使用与志愿者组织所提供的在职培训。[5]
(2)国内志愿者研究主要成果
志愿者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针对志愿者的不同类型,各学者分别对志愿者管理现状进行相关研究并提出管理对策: 殷小川和田惠芬从志愿动机角度出发,认为大型运动会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包括志愿者的成就动机、归属需要、权力动机、自我检验自我提高动机、娱乐交往动机等五个方面,以此提出对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进行有效管理; [6] 陈永娴对图书馆志愿者管理现状及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7]
3.行为主义角度的激励理论述评
(1)单一激励理论
泰勒提出科学管理之后不久,也就是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埃尔顿梅奥 主持的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心理学研究否定了对人性的经济人假设。[8]由此,行为主义学者摒弃了经济人假设,开始对人的本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所谓的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xzgl/15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