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热与冷探寻引导型政府职能的合作治理方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共享经济模式逐渐兴起。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对社会闲置资源重新利用,创造了价值,因而具有强大的活力和广阔的前景。然而,基于市场机制自发形成的共享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不仅阻碍了自身的发展,还对经济、社会各方面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共享经济模式的内涵和特征,探讨共享经济模式对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对共享经济治理的政策建议。论文认为政府应该从鼓励创新新型业态、给予共享经济企业政策上的优惠、构建企业政府协同治理体系、建立信用体系等方面鼓励支持共享经济,加强对市场准入、押金专用户设置等方面的监管,同时应该明确监管力度,明确监管范围。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 引言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2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2
(四)创新与不足处 2
二、共享经济内涵 2
(一) 共享经济的本质 2
(二) 共享经济的内容 3
1. 过剩产能 3
2. 共享平台 3
3. 人人参与 3
(三)共享经济的特征 3
1.注重物品的使用权而不是拥有权 3
3.共享是其表现形式 3
4.绿色环保 3
三、共享经济的热现象与冷现象 4
(一)共享经济的热现象 4
1、共享经济表现出的热现象 4
2.人们对待它态度的热现象 4
(二)共享经济的冷现象 5
1.共享经济表现出的冷现象 5
2.人们对待它的态度的冷现象 5
四、共享经济的意义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6
(一)共享经济的意义 6
1. 顺应时代发展 6
2. 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6
3. 有利于创新出来新的行业形态 6
4. 就我们不断消失的工作岗位给出答案 6
5. 推动经济增长 6
6. 改变产业环境 6
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倒逼政府转型升级,加快改革步伐 6
(二)共享经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7
1.共享经济模式渗透更多行业 7
2.投资规模持续大幅扩张 7
3.参与人数持续增长 7
4.就气候变化、资源稀缺和人口膨胀等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7
五、 政府促进共享经济的对策 7
(一) 引导型政府职能理论 7
(二)合作方案 7
1.构建企业政府协同治理体系 7
2.保护与平台合作的合同制的员工 8
3.与企业合作,建立信用体系 8
4.企业政府数据共享 8
(三)治理方案 8
1.鼓励支持方面 8
2.监管方面 8
致谢 9
共享经济“热”与“冷”:探寻基于
引导型政府职能的合作治理方案
引言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逐渐趋向成熟,“互联网 + ”在各行各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共享经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蓬勃发展起来的。[1]共享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罗宾蔡斯女士是最早的共享经济创业者之一,她创建了最早的共享经济模式汽车互联网租赁,倡导通过租车形式来解决当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问题,颠覆了汽车行业的传统模式。当你能轻松地与人交流,分享资产、人脉、想法时,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而不仅仅是你的租车方式。[2]在中国,共享经济不仅通过共享单车、网约车、Airbnb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住宿方式,还正在向更多的行业渗透。
共享经济的发展拉动了IT软硬件生产、无线网络和信息终端等产业的发展,还带来了全新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企业运营模式,成为不可忽视的未来全球经济发展趋势。[3]共享经济作利用信息技术加速知识、资源的共享与流通,提高了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并催生了众多的创新平台,还契合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我国目前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推进供给侧改革,激发社会创业、创新活力,促进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它能够在当下资源稀缺的世界里创造出富足。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共享经济的研究相对于国内的研究更加成熟,研究成果也比较多,总的来说国外文献不管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比国内文献要好一点。
虽然不同学者对共享经济概念界定方法不同、观点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共享经济是通过一定的平台把闲置的资源进行整合共享,进而为它创造更多的价值的一种经济形式。国外学者发现共享经济包含消费观念变迁、互联网技术支撑和信任机制三个要素。围绕共享经济参与动因的研究结果发现很多动因其实是影响因素,例如有人认为共享消费的可持续性、共享活动的愉悦性、获得收益等是共享经济的动机。[5]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大多数人参与共享经济主观上并非是为了推动绿色消费(尽管共享消费客观上促进了绿色发展),而仅仅是出于利己动机。[6]也就是说,大多数共享经济的参与者,不是为了通过闲置资产或时间从中获得额外收益,就是为了得到更低的成本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例如Shaheen & Cohen以汽车共享为例的研究表明,全球汽车共享最主要的动机是成本节约、地点方便和停车保障,而这些因素无不显示出消费者参与汽车共享的自我满足特征。[7]
在国内共享经济规模的壮大和层次的加深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学者们发现共享经济存在:共享经济已经打破了原有的经济秩序、对资源提供者的监督和准入不严格、大量资金在开发初期堆积起来,现有的法律法规不能匹配发展着的共享经济等问题。作为宏观经济管理者的政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8]共享经济改变了传统产业的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政府的监督和管理方式如何因时而变,实现对共享经济的因势利导,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9]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引言
(四)创新与不足处
但由于本人的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局限性,本文中的一些观点和论证比较薄弱,理论上的论证较多,而深入分析欠缺。本人将进一步加强在今后工作和学习方面的研究,并不断完善。
二、共享经济内涵
共享经济的本质
共享经济又称租赁经济,它包括不同个人与组织对商品和服务的创造、生产、分配、交易和消费的共享。共享经济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了线下闲散物资或服务,并以较低价格对供给方与需求方进行精准匹配,减少交易成本,从而实现“物尽其用”和“按需分配”的资源最优配置,达到供求双方收益最大化的一种经济模式。[9]与此同时,共享经济又具有弱化拥有权,强化使用权的特征。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 引言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2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2
(四)创新与不足处 2
二、共享经济内涵 2
(一) 共享经济的本质 2
(二) 共享经济的内容 3
1. 过剩产能 3
2. 共享平台 3
3. 人人参与 3
(三)共享经济的特征 3
1.注重物品的使用权而不是拥有权 3
3.共享是其表现形式 3
4.绿色环保 3
三、共享经济的热现象与冷现象 4
(一)共享经济的热现象 4
1、共享经济表现出的热现象 4
2.人们对待它态度的热现象 4
(二)共享经济的冷现象 5
1.共享经济表现出的冷现象 5
2.人们对待它的态度的冷现象 5
四、共享经济的意义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6
(一)共享经济的意义 6
1. 顺应时代发展 6
2. 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6
3. 有利于创新出来新的行业形态 6
4. 就我们不断消失的工作岗位给出答案 6
5. 推动经济增长 6
6. 改变产业环境 6
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倒逼政府转型升级,加快改革步伐 6
(二)共享经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7
1.共享经济模式渗透更多行业 7
2.投资规模持续大幅扩张 7
3.参与人数持续增长 7
4.就气候变化、资源稀缺和人口膨胀等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7
五、 政府促进共享经济的对策 7
(一) 引导型政府职能理论 7
(二)合作方案 7
1.构建企业政府协同治理体系 7
2.保护与平台合作的合同制的员工 8
3.与企业合作,建立信用体系 8
4.企业政府数据共享 8
(三)治理方案 8
1.鼓励支持方面 8
2.监管方面 8
致谢 9
共享经济“热”与“冷”:探寻基于
引导型政府职能的合作治理方案
引言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逐渐趋向成熟,“互联网 + ”在各行各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共享经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蓬勃发展起来的。[1]共享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罗宾蔡斯女士是最早的共享经济创业者之一,她创建了最早的共享经济模式汽车互联网租赁,倡导通过租车形式来解决当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问题,颠覆了汽车行业的传统模式。当你能轻松地与人交流,分享资产、人脉、想法时,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而不仅仅是你的租车方式。[2]在中国,共享经济不仅通过共享单车、网约车、Airbnb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住宿方式,还正在向更多的行业渗透。
共享经济的发展拉动了IT软硬件生产、无线网络和信息终端等产业的发展,还带来了全新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企业运营模式,成为不可忽视的未来全球经济发展趋势。[3]共享经济作利用信息技术加速知识、资源的共享与流通,提高了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并催生了众多的创新平台,还契合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我国目前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推进供给侧改革,激发社会创业、创新活力,促进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它能够在当下资源稀缺的世界里创造出富足。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共享经济的研究相对于国内的研究更加成熟,研究成果也比较多,总的来说国外文献不管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比国内文献要好一点。
虽然不同学者对共享经济概念界定方法不同、观点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共享经济是通过一定的平台把闲置的资源进行整合共享,进而为它创造更多的价值的一种经济形式。国外学者发现共享经济包含消费观念变迁、互联网技术支撑和信任机制三个要素。围绕共享经济参与动因的研究结果发现很多动因其实是影响因素,例如有人认为共享消费的可持续性、共享活动的愉悦性、获得收益等是共享经济的动机。[5]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大多数人参与共享经济主观上并非是为了推动绿色消费(尽管共享消费客观上促进了绿色发展),而仅仅是出于利己动机。[6]也就是说,大多数共享经济的参与者,不是为了通过闲置资产或时间从中获得额外收益,就是为了得到更低的成本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例如Shaheen & Cohen以汽车共享为例的研究表明,全球汽车共享最主要的动机是成本节约、地点方便和停车保障,而这些因素无不显示出消费者参与汽车共享的自我满足特征。[7]
在国内共享经济规模的壮大和层次的加深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学者们发现共享经济存在:共享经济已经打破了原有的经济秩序、对资源提供者的监督和准入不严格、大量资金在开发初期堆积起来,现有的法律法规不能匹配发展着的共享经济等问题。作为宏观经济管理者的政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8]共享经济改变了传统产业的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政府的监督和管理方式如何因时而变,实现对共享经济的因势利导,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9]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引言
(四)创新与不足处
但由于本人的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局限性,本文中的一些观点和论证比较薄弱,理论上的论证较多,而深入分析欠缺。本人将进一步加强在今后工作和学习方面的研究,并不断完善。
二、共享经济内涵
共享经济的本质
共享经济又称租赁经济,它包括不同个人与组织对商品和服务的创造、生产、分配、交易和消费的共享。共享经济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了线下闲散物资或服务,并以较低价格对供给方与需求方进行精准匹配,减少交易成本,从而实现“物尽其用”和“按需分配”的资源最优配置,达到供求双方收益最大化的一种经济模式。[9]与此同时,共享经济又具有弱化拥有权,强化使用权的特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xzgl/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