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对话式公共决策过程的保障性条件研究

:20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的网络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新媒体时代,它开始影响公民的政治生活方式,“民主”与“科学”的呼声与日俱增。一股参与和影响公共决策的重要力量正在壮大,然而具备强大传播功能的新媒体的“双刃剑”效应亦日益凸显。因此要推动对话式公共决策的良性发展,就要解决新媒体发展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本文从全新的视角全面论述和阐释了新媒体时代特征、突发问题,最后对新媒体时代下参与公共决策过程的未来发展提出保障性条件。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导论 1
(一)课题的意义 2
1.理论意义 2
2.实践意义 2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国外研究现状 2
2.国内研究现状 3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4
1.研究的目标 4
2.研究的内容 4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
1.研究方法 4
2.技术路线 5
二、新媒体网络与公共决策相关问题概述 5
(一)新媒体网络及其对民主治理的意义概述 5
1、新媒体的概念 5
2、新媒体网络对民主治理的意义 6
(二)公共决策民主化及其对话特征概述 6
1、公共决策的概念 6
2、对话式公共决策特征 6
(三)新媒体网络对公共决策民主化战与机遇 7
三、新媒体时代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模式创新:“杭州开放式决策” 7
(一)新媒体时代建构对话式决策模式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 8
1、新媒体时代建构对话式决策模式的理论基础 8
2、新媒体时代建构对话式决策模式的现实条件 8
(二)“杭州开放式决策”案例中对话式决策模式的运行过程 8
1、“杭州开放式决策”的对话式决策特征 8
2、“杭州开放式决策”的网络对话实践评述 9
3、“杭州开放式决策”中公民参与的现实困境及克服路径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四、探索建构新媒体时代对话式公共决策过程的保障条件 9
(一)政府层面 10
1、构建公民网络参与保障体系 10
2、建立公共决策网络监督机制 10
(二)技术层面 10
1、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平等性 10
2、消除技术壁垒 10
3、加强互联网不良信息的技术治理手段 10
(三)公众层面 10
1、建设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公共准则 11
2、提高公众网络政治参与者的整体素质 11
结论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对话式公共决策过程的保障性条件研究
引言
一、导论
让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建立一个良好的平台来让公共决策中的公民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诉求,使得公共决策更加民主和有效。文章通过对相关的公民参与决策理论的借鉴、对新媒体推动下的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案例做了一些简单的分析,以及针对当前新媒体时代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过程中的现状、困境的分析,希望现在扩大公共决策的方式,建立公共决策的新媒体平台来积极引进公民参与,并且在法律,道德,制度等层面合理引导下,提高公民主动参与公共决策的意识,使我们的公共决策更加民主,有效性,可行性,真正体现法律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一)课题的意义
1.理论意义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扩大,其对公众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为我国广大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开辟了新的通道,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大进步。但由于网络上对话式的公共决策模式在我国实施的时间很短且不广泛,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另外,我国很多专家和学者在研究这类似课题时,对新媒体时代公共决策的界定以及各方面的探究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对国内与国外公民在新媒体环境下参与公共决策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然后深入分析其特点及对决策的意义,因此探索该领域出现的问题为我国优化公共决策参与的深化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实践意义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追求政治民主,公共决策作为政府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决策民主化已经成为了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网络环境中的公共决策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让政府和公民拥有一个更加高效率的沟通方式,这样的研究对我国政府今后在实施民主与科学的公共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另外它在很大程度上缓冲了因政府狭窄的认知而带来的局限性,提高公共决策方案的科学化性,巩固了公民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加速了我国公共决策过程向民主和科学道路上发展前进。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为了更了解公共决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我自己也翻阅了一些书籍和资料,对公共决策在国内外的具体情况和其在不同地区实施的差异进行了简单的了解。
1.国外研究现状
相对来说,在国外,相关人士已经提前研究了公民参与这方面的课题,同时也给予了非常大的关注,并有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根绝查阅的文献,国外对公民参与决策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我引用国外的一些案例做个简单的举例:
(1)公民与政府关系方面的研究。英国学者马克史密斯(Mark Smith)和美国学者皮亚庞萨帕(Pia Pangsapa)所著的《环境与公民权——整合正义责任与公民参与》一书中讲述了社会和环境非正义的意识。[][1]但我个人认为,这方面还需要完善,我们可以提倡让更多的公民来参与决策,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公众环境责任的意识。埃尔维拉西格那依(Elvira Cicognani)也给政府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实行治理目标的重要工具,公民与政府之间能够有效的共同合作,可以提高政府公共政策的效率。[]
(2)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成本收益方面的研究。美国学者约翰克莱顿托马斯(John Clayton Thomas)在《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一书中,作者对政府在公共决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策略和途径及策略成本收益进行了分析,并对公民参与的有效性进行了模型的构建。[]这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成本不是很大,反而同时能更好的了解并及时掌握国情。
(3)公共决策中公民网络参与方面的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全世界得到了大幅度普及。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对于公民政治参与的作用让学术界颇为重视。美国学者凯文希尔(Kevin Chill)和约翰休斯(J.Hughes)合著的《网络政治:互联网时代的公民活动》认为互联网时代网络政治已经成为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新途径。[]与传统的参与方式相比,网络参政更是让公民有效的行使民主权利,使得政治参与活动更加及时化。英国学者扎尼布鲁纳(Zani Bruna)认为网络的互动性可以使公众与政府形成双向互动,并且网络政治参与主体分布不受地区、时空限制,而且参与成本低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xzgl/16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