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环境下生鲜类产品物流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 2
2 生鲜类产品相关概述 3
2.1 生鲜类产品物流理论 3
2.2 生鲜类产品供应链管理 4
3 生鲜类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6
3.1 生鲜类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6
3.2 供应链环节中生鲜类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7
3.3 生鲜类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瓶颈问题 8
4 生鲜类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系统构建研究 9
4.1 问题描述 9
4.2 AHP求解 11
5 生鲜类产品供应链物流中质量保障对策 19
5.1 建设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 19
5.2? 构建农产品信息管理系统 19
5.3 加强农户的组织化程度 19
5.4 建立生鲜物流配送中心,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20
5.5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20
结 论 21
致 谢 22
参 考 文 献 23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消费层次在逐渐提高,对于食品安全的认识度也随之增加。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对于起步较晚的我国生鲜产品物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受历史原因影响,农民在种植生鲜类产品时缺乏科学的管理技术,主要依靠习惯,因此在土壤测试、农药喷洒剂量等方面,无法科学的掌握剂量,很容易在源头就引起生鲜类产品的质量问题。加之,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冷藏设施 ,保鲜冷冻技术和市场交易方式等方面,使得生鲜类产品失去了最佳的保鲜时机。其次,由于发展较晚以及技术原因,生鲜类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很难准确的掌控产品质量,而且生鲜类产品的市场管理制度并不完善, 相对应的保障体系以及监督检测机构仍未建立健全,促使生鲜类产品只能廉价出售,农民的利益不能得到足够的保障,相当于一个恶性的循环。但 “重生产、轻流通”局面是在我国长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形成的,又使得我国生鲜类产品物流在平稳中缓慢发展,在整个供应链环境下,生鲜类产品产量不断增加,生鲜类产品物流的质量保障体系仍需要近一步的完善与实施。因此,要实现生鲜类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保值”、“增值”,建立相关的质量保障体系是刻不容缓的。
1.1.2 研究意义
随着在供应链环境下的发展,生鲜类产品产量增加,要实现其“货畅其流”和“物尽所值”。随之而来,在流通过程中,保证生鲜类产品质量安全,对供应链各环节实施追踪,并在出现安全问题时可以进行及时追溯,在流通过程中建立相关的体系,对生鲜农产品安全进行有效监控与质量保障。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提高生鲜类产品安全水平,充分保障公众健康状况;对于企业而言,如果想提高生鲜类产品物流的运输效率,那就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市场先机,降低商业风险;对于政府而言,可以增强政府对生鲜类产品的安全监管力度以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本课题中,根据我国生鲜类产品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构建相关的质量保障体系,为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
1.2.1 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是供应链环境下生鲜类产品物流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首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如何让生鲜类产品在此平台上运作。其次了解我国对生鲜类产品物流中质量安全体系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风险与问题,结合生鲜类产品的特性,探讨物流活动中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最后为了规避风险,在供应链环节中保障生鲜类产品的质量安全,所以必须建立更加健全的市场管理机制以及产品安全管理措施。
1.2.2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借阅图书馆相关书籍,搜索学校网络数据库中与课题相关的期刊、学术报告及学位论文等资料,理清整个课题的研究思路。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综合运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知识,结合生鲜类产品物流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物流保障体系构建经验,探索构建生鲜类产品质量保障体系。
3.釆用层次分析法(AHP)。立足相关文献的既有研究成果,构建生鲜类产品物流绩效综合评价模型,并确定各要素的权重、求解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检验判断矩阵一致性等,从而对生鲜类产品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绩效评价。
1.2.3 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其次了解供应链管理模式,并阐述供应链管理平台下的生鲜类产品的物流运作;之后介绍生鲜类产品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隐患以及我国生鲜类产品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而后分析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性,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模型,并对生鲜类产品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绩效评价。最后得出结论,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2 生鲜类产品相关概述
2.1 生鲜类产品物流理论
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 生鲜类产品及其物流
生鲜类产品作为农产品种类中重要的一类,在《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和管理规范》(国家标准)中将其定义为:通过种植、采摘、养殖、捕捞形成的,未经加工或经初级加工,供人类食用的新鲜农产品。我国在2005年《全国高效率生鲜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中规定了“生鲜类产品”的范围,包含新鲜的水果蔬菜、生鲜水产品、活的畜禽和新鲜的肉蛋奶等五类农产品[1]。
生鲜类产品物流是指使肉、水产、新鲜水果蔬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运输以及销售等环节始终处于固定的温度下,通过减少损耗和污染程度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特殊供应链系统[2]。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到,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是否采用低温控制技术,是生鲜产品物流的重要环节,因为依赖此技术使产品在物流活动中始终处于一个合适的环境,从而减少了生鲜产品的流通损失,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2.1.2 生鲜类产品及其物流的特点
“生鲜”即是生鲜类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由于生鲜类产品对新鲜要求的特殊性,大多生鲜产品容易干枯或发生变质。所以说,生鲜类产品物流有如下特点:
(1)产品的鲜活性。因为大多数的生鲜类产品的水分含量高,在物流活动中容易因蒸发而造成的重量减少,影响新鲜农产品的质量。此外,由于大多数的生鲜类产品在室温下可以储存,但由于蒸腾的物理作用,生鲜类产品所处的温度不适宜时容易导致质量变质、营养流失,因此,为了最大可能保住生鲜类产品的营养价值和损耗,在物流管理运输中对温度的要求就很高。
(2)产品的易损耗性。生鲜类产品质地新鲜,在运输途中会发生碰撞等,产品遭受损害。另生鲜类产品容易发生损耗和腐烂的特性也决定了对物流的时间限制的要求也要高于传统物流行业的运输,必须缩短装卸次数,使其处于恒温的状态下运输贮存。。
生鲜类产品在监管体系上不够健全。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生鲜农产品在运作方式上,还没有形成供应链一体化模式。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生产者和个人商户,都是站在各自位置着想,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和利益点,没有看到长远的利益,对供应链没有做出一个长期的分析、评估与观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146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