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型城镇群应急物流网络的协同治理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基本理论 1
2.1 生态共生理论 1
2.2 治理理论 3
2.3 应急物流网络 3
3 江苏省应急物流网络现状分析 4
3.1 应急物流网络共生单元分析 4
3.2 应急物流网络共生环境分析 4
3.3 目前应急物流网络运作模式分析 4
3.4 目前应急物流网络治理存在的问题 5
4 江苏新型城镇群应急物流网络的协同治理 6
4.1 江苏新型城镇群应急物流网络协同治理的基本思路 6
4.2 江苏新型城镇群应急物流网络协同治理的基本目标 6
4.3 江苏新型城镇群应急物流网络协同治理的主要内容 6
4.4 寄生模式在应急物流网络协同治理中的应用 7
4.5 偏利共生模式在应急物流网络协同治理中的应用 8
4.6 互惠共生模式在应急物流网络协同治理中的应用 9
5 以苏锡常城市圈为例进行物流应急网络协同治理研究 16
5.1 应急物流网络要素分析 16
5.2 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治理模式的选择 17
结 论 20
致 谢 21
参 考 文 献 23
1. 引言
近几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各种突发灾害性事件不断出现,在我国也出现过一些巨大的灾害,比如汶川地震、非典、台风等。这些突发事件给社会造成了一定损失,同时也对我们日常生活造成了威胁。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突发性事件,将其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和重大问题。
应急物流是针对各种救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生活等物资紧急需求的特殊物流,它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等要素构成,具有时间、空间和性质效用。若在平时能够做好应急物流建设,则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更好地应对。在我国,目前已建设有应急物流的基础设施,制定了一定的政策,构建了应急物流体系,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应急能力,但是在很多方面有待改进。首先体制尚不完善,很多方面存在漏洞,其次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再者储备结构不合理,另外政策与法规建设滞后,所以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不能很好地做到对应急物资的保障。因此,不断完善物流体系与物流网络,加快政策与法规建设,提高物流协同运作效率,使得能够在第一时间将所需数量和质量的物资送达指定地点,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损失以及带来的不利影响,已成为整个社会所要解决的问题。
就当前应急物流网络状况而言,已经没法很好地满足需求,并且运作体系也存在一定问题。受自然界生物共生的启发,运用生态共生理论,设计应急物流网络的共生模式,分析适合当前状况的共生模式,使得应急物流网络达到协同的效果。
2. 基本理论
2.1 生态共生理论
2.1.1生态共生的概念
共生是大自然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简单地说,就是共生单元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下按照某种共生模式所形成的共生关系。不同的生物遵循一定的规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逐渐融合在一起,从而一起应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共生关系的实质是共生体之间产生新的能量,而这些能量的产生是通过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与合理配置形成的。
2.1.2 生态共生系统构成要素
(1)共生单元: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不同的共生体中,共生单元的性质和持征是不同的,在不同层次的共生分析中共生单元的性质和特征也是不同的。因为本文研究的是应急物流网络,所以共生单元有政府、生产企业、物流企业、个人等。
(2)共生模式:共生模式是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它既反映共生单元之间作用的方式,也反映作用的强度。任何完整的共生关系都是行为方式和共生程度的具体结合,也可以说是反映共生单元某种程度共生的具体结合。
(3)共生环境:任何共生单元之间的关系都是在一定环境中产生的。共生单元以外的所有因素构成共生环境,如:政策环境、经济环境、自然地域环境等。共生环境往往是多个层次的,不同层次对共生关系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有时对共生关系是主要影响的层次会随着时空变化变成次要的,而次要层次也可能变成主要的。
2.1.3 共生模式分类
(1)寄生模式:寄生模式本身不会产生新的能量,而且整个共生过程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表现为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无偿能量。
(2)偏利共生:偏利共生关系产生新能量,但新能量只为某一共生单元所得,这种关系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既无利也无害。
(3)互惠共生:互惠关系产生能量,且新能量在共生单元之间分配,存在着双向的利益交流机制。新能量来源于共生单元之间的分工与协作。
图2-1共生模式
2.2 治理理论
2.2.1 治理的定义
治理是或公或私的个人和机构经营管理相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机构和规章制度,以及种种非正式安排。而凡此种种均由人民和机构或者同意、或者认为符合他们的利益而授予其权力。
2.2.2 治理理论的特点
1.治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制度或者一种规则
2.治理是为了调和而不是为了支配
3.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门
4.治理不是依赖于正式的制度,而是依赖于相互持续的作用
2.3 应急物流网络
2.3.1 应急物流网络的概念
应急物流网络是为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而形成的物流网络。由网络的特征可知,应急物流网络有各种应急物流点和运输路线所组成。同时,这些物流应急中心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与周围的生产企业、储备基地、应急部门等组成一个相互合作的整体。总的来说,应急物流网络是由基础设施、信息流、运输路线、物流节点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一个集合。
图2-2 应急物流网络的构成
2.3.2 应急物流网络的特点
动态虚拟性: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物流网络被组织起来,这个网络包括多个组织和部门,当事件被解决后,该临时组织又要被解散。
社会参与和结构复杂性较高: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发生时,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企业与个人,都会参与到当中来,这些事件会牵动每个人的心。正是由于参与的主体相当多,而且运输路线也很复杂,导致整个结构变得更加复杂。
3.1 应急物流网络共生单元分析
由于应急物流是面向全社会的,它是为了保证社会应急物资需求,所以其共生单元非常复杂且数量庞大,包括政府、生产企业、运输企业、仓储企业以及社会公民等等。这些共生单元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只凭一方之力无法达到应急物流的目标。所以这些共生单元之间需采用适当的共生模式才能保证应急物流网络更加有效。
技术、物资、信息流等
5 较强重要 从经验判断,要素Si比Sj较强重要
7 强烈重要 从经验判断,要素Si比Sj强烈重要
1. 引言 1
2. 基本理论 1
2.1 生态共生理论 1
2.2 治理理论 3
2.3 应急物流网络 3
3 江苏省应急物流网络现状分析 4
3.1 应急物流网络共生单元分析 4
3.2 应急物流网络共生环境分析 4
3.3 目前应急物流网络运作模式分析 4
3.4 目前应急物流网络治理存在的问题 5
4 江苏新型城镇群应急物流网络的协同治理 6
4.1 江苏新型城镇群应急物流网络协同治理的基本思路 6
4.2 江苏新型城镇群应急物流网络协同治理的基本目标 6
4.3 江苏新型城镇群应急物流网络协同治理的主要内容 6
4.4 寄生模式在应急物流网络协同治理中的应用 7
4.5 偏利共生模式在应急物流网络协同治理中的应用 8
4.6 互惠共生模式在应急物流网络协同治理中的应用 9
5 以苏锡常城市圈为例进行物流应急网络协同治理研究 16
5.1 应急物流网络要素分析 16
5.2 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治理模式的选择 17
结 论 20
致 谢 21
参 考 文 献 23
1. 引言
近几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各种突发灾害性事件不断出现,在我国也出现过一些巨大的灾害,比如汶川地震、非典、台风等。这些突发事件给社会造成了一定损失,同时也对我们日常生活造成了威胁。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突发性事件,将其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和重大问题。
应急物流是针对各种救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生活等物资紧急需求的特殊物流,它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等要素构成,具有时间、空间和性质效用。若在平时能够做好应急物流建设,则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更好地应对。在我国,目前已建设有应急物流的基础设施,制定了一定的政策,构建了应急物流体系,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应急能力,但是在很多方面有待改进。首先体制尚不完善,很多方面存在漏洞,其次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再者储备结构不合理,另外政策与法规建设滞后,所以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不能很好地做到对应急物资的保障。因此,不断完善物流体系与物流网络,加快政策与法规建设,提高物流协同运作效率,使得能够在第一时间将所需数量和质量的物资送达指定地点,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损失以及带来的不利影响,已成为整个社会所要解决的问题。
就当前应急物流网络状况而言,已经没法很好地满足需求,并且运作体系也存在一定问题。受自然界生物共生的启发,运用生态共生理论,设计应急物流网络的共生模式,分析适合当前状况的共生模式,使得应急物流网络达到协同的效果。
2. 基本理论
2.1 生态共生理论
2.1.1生态共生的概念
共生是大自然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简单地说,就是共生单元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下按照某种共生模式所形成的共生关系。不同的生物遵循一定的规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逐渐融合在一起,从而一起应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共生关系的实质是共生体之间产生新的能量,而这些能量的产生是通过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与合理配置形成的。
2.1.2 生态共生系统构成要素
(1)共生单元: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不同的共生体中,共生单元的性质和持征是不同的,在不同层次的共生分析中共生单元的性质和特征也是不同的。因为本文研究的是应急物流网络,所以共生单元有政府、生产企业、物流企业、个人等。
(2)共生模式:共生模式是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它既反映共生单元之间作用的方式,也反映作用的强度。任何完整的共生关系都是行为方式和共生程度的具体结合,也可以说是反映共生单元某种程度共生的具体结合。
(3)共生环境:任何共生单元之间的关系都是在一定环境中产生的。共生单元以外的所有因素构成共生环境,如:政策环境、经济环境、自然地域环境等。共生环境往往是多个层次的,不同层次对共生关系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有时对共生关系是主要影响的层次会随着时空变化变成次要的,而次要层次也可能变成主要的。
2.1.3 共生模式分类
(1)寄生模式:寄生模式本身不会产生新的能量,而且整个共生过程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表现为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无偿能量。
(2)偏利共生:偏利共生关系产生新能量,但新能量只为某一共生单元所得,这种关系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既无利也无害。
(3)互惠共生:互惠关系产生能量,且新能量在共生单元之间分配,存在着双向的利益交流机制。新能量来源于共生单元之间的分工与协作。
图2-1共生模式
2.2 治理理论
2.2.1 治理的定义
治理是或公或私的个人和机构经营管理相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机构和规章制度,以及种种非正式安排。而凡此种种均由人民和机构或者同意、或者认为符合他们的利益而授予其权力。
2.2.2 治理理论的特点
1.治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制度或者一种规则
2.治理是为了调和而不是为了支配
3.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门
4.治理不是依赖于正式的制度,而是依赖于相互持续的作用
2.3 应急物流网络
2.3.1 应急物流网络的概念
应急物流网络是为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而形成的物流网络。由网络的特征可知,应急物流网络有各种应急物流点和运输路线所组成。同时,这些物流应急中心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与周围的生产企业、储备基地、应急部门等组成一个相互合作的整体。总的来说,应急物流网络是由基础设施、信息流、运输路线、物流节点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一个集合。
图2-2 应急物流网络的构成
2.3.2 应急物流网络的特点
动态虚拟性: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物流网络被组织起来,这个网络包括多个组织和部门,当事件被解决后,该临时组织又要被解散。
社会参与和结构复杂性较高: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发生时,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企业与个人,都会参与到当中来,这些事件会牵动每个人的心。正是由于参与的主体相当多,而且运输路线也很复杂,导致整个结构变得更加复杂。
3.1 应急物流网络共生单元分析
由于应急物流是面向全社会的,它是为了保证社会应急物资需求,所以其共生单元非常复杂且数量庞大,包括政府、生产企业、运输企业、仓储企业以及社会公民等等。这些共生单元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只凭一方之力无法达到应急物流的目标。所以这些共生单元之间需采用适当的共生模式才能保证应急物流网络更加有效。
技术、物资、信息流等
5 较强重要 从经验判断,要素Si比Sj较强重要
7 强烈重要 从经验判断,要素Si比Sj强烈重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1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