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末端配送网络动力机制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食品质量来说,人们更追求新鲜、卫生、营养、健康的绿色食品。而对于大多数的蔬菜和水果,以及牛奶、鸡蛋等这些易腐食品来说,对于运输的要求非常严格,一旦时间过长食品就会出现变质。所以冷链物流体系也就随之应运而生。本文以当前国内外冷链物流发展为背景,以郑明公司冷链物流末端配送网络为研究对象,对郑明公司末端配送网络进行优化设计,并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利用Vensim软件进行仿真模拟。通过对仿真软件模拟得出结论,要想实现冷链物流的发展,末端配送是关键。关键词 冷链物流,末端配送,动力机制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发展现状 2
1.2.1国外发展现状 2
1.2.2国内发展现状 2
2基本理论 4
2.1配送网络 4
2.2系统动力学 5
2.3vensim软件 5
3郑明公司冷链物流末端配送网络 6
3.1郑明公司冷链物流简介 6
3.2传统的末端配送网络 7
3.3目前的末端配送网络 8
3.4目前的配送网络存在的问题 8
4郑明公司冷链物流系统动力机制的构建 9
4.1末端配送网络的构建 10
4.2末端配送网络动力机制分析 10
4.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仿真 11
4.4系统动力学的仿真分析 11
4.4.1模拟文档 11
4.4.2模拟 16
4.5结果分析 17
结论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网购已经成为生活的重要部分。为了保证网购后的商品能够快速送达客户手中,快递公司就必须增加工作人员的数量,在物流配送过程,“最后一公里”问题经常困扰着电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商和快递公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蚂蚁雄兵”。所以,为了提高冷链物流末端配送的效率,所有的配送公司包括第三方服务机构和电商企业,都在针对如何改善配送方式来降低成本同时增加效率。顺丰速运和京东商城等都有着自建的物流体系,比如顺丰有自营便利店,而京东建立人工送货上门及自提点、自提柜等服务。这些配送模式虽然看似不错,但都属于繁重的方式,这让企业会渐渐变成盈利不确定甚至亏损的情况。
国家商务部在2012年开始了“共同配送”点工程计划,这项工程非常有效的整合了物流资源和社会终端资源,并且对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绿化了城市的环境,所以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有的企业已经在这样的情况下慢慢认识到想要借助自身的优势而在市场上闯出一片天是有难度的,所以大多数企业都在发展自己的同时,把发展的目光转移到其他可以给予帮助和提供市场机遇的合作单位。
因此,在冷链物流末端推行共同配送模式之际,为了改变当前冷链物流末端配送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建立起末端共同配送的战线,才能方便解决利益分配的困难。
1.1.2 研究意义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已经是14亿人口的大国,“民以食为天”,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尤为重视。虽然国家政府对于食品安全有一定的机制和管理体系,但是仍有少数的食品生产商们缺乏自觉,尤其是在流通环节,极易产生食品问题。想要在流通过程中保证食品的品质,冷链供应链的发展是必要的。在各个环节进行相应的温度控制可以保证食品质量。
冷链物流配送在供应商和销售商起着联络的作用,它是冷链供应链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在此过程中,它集中了市场和生产的讯息,使得整个过程能够高效运转。在运用先进设备帮助冷链物流进行配送,不仅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减少成本,还可以与物流配送中心相互联系与沟通,供货商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掌握市场的变化情况。在销售商看来,第三方的冷链配送中心是非常专业,效率也是极高的。对于消费者来说,服务感觉到位,安全问题也得以让人放心,最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第三方冷链配送中心整合了所有的资源,将物流配送和供货商紧紧的联系起来。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的选址对配送途径和所处的整个供应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整体的供应链的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冷链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冷冻剂的发明,到了电冰箱的出现,各种保鲜和冷冻食品开始进入市场和消费者家庭。到20世纪3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食品冷链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发达国家把产后贮藏加工保鲜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如美国农业总投入30%用于生产,70%用于产后加工保鲜;意大利、荷兰农产品保鲜产业化率为60%,而日本则大于70%。欧、美、日等国食品冷藏运输率均达到80%~90%而中国的食品冷藏运输率约10%左右。
目前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易腐食品物流过程的冷藏率已达100%,冷藏食品的销售量(以价值量)占食品销售总量的50%,并呈现继续增长的趋势。
相比之下日本果蔬在流通过程中有98%通过冷链,果蔬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蔬菜水果低温物流更为典型,产品从田间收获后到消费者的冰箱一直在低温环境中流通,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一2%。
1.2.2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开始于早期的进出口贸易,大多用于跨国、跨地区的长距离运输过程,应用领域非常有限,而且当时的政策、经济环境和技术水平也较为落后。时至今口,冷链物流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冷链物流在工业生产、民众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多,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的发展环境正逐步得到改善。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一些经济较为发达或者食品资源较为丰富、集中的地方,冷链物流体系已初步建立和运作起来。有些区域和城市如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冷链物流发展非常迅速,而且逐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冷链物流行业有了快速发展,在2005年底我国已经基本建成全国鲜活农产品流通得“五纵二横绿色网络通道,首次构建成全国范围的低成本鲜活农产品运输网络,贯穿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鲜活农产品跨区域长途运输提供快速便捷的主通道,使我国冷链物流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目前我国内生鲜品年总产量约7亿吨;冷藏速冻食品年产量超过2500万吨,总产值超过52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食品冷冻、冷藏企业超过2万家,从业人员250万人左右。全国冷库容量约900万吨,冷藏车保有量约4万辆。到目前位置,我国共拥有规模以上的肉类食品加工企业2500多家,年产肉类加工产品6000万吨,且产量以5%左右的速度在逐年递增;规模以上的速冻食品加工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并每年以20%的增长幅度逐年递增;规模以上的冷饮生产企业4200多家,年产量超过160多万吨,且以8%左右的速度逐年递增;规模以上的乳品生产企业1600多家,年产量900万吨,且每年以25%以上的速度逐年递增;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且内每年以5%的速度逐年递增。越来越多的加工食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逐渐热起来,引起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冷链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一些原本不以冷链为主营业务的物流企业、包括一些著名的外资物流企业也纷纷转战冷链市场。但是从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总体而言,我国的冷链物流还处在初级阶段,基础设施不足、技术水平落后、冷链标准缺失、专业从业人员医乏。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虽然部分畜禽、水产品、牛奶、生鲜果蔬等易腐产品纷纷实现了低温环境加工运输,但是冷链销售比率很低,且连续化程度低,经常出现断链、解冻、反复冷冻的现象。大一部分的食品没有在冷链环境销售,大量的肉类、牛奶、豆制品、蔬菜、水果还以城镇农贸市场上一辆菜车,一杆秤;一个肉案,一把刀的传统模式销售,很大一部分生鲜食品在流通过程中腐烂变质,使得整个流通中损耗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导致物流成本约占到食品总成本的70%以上,远远高于国际标准。按照国际标准物流成本占到食品总成本的50%以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61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