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开始蓬勃发展,物流业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物流配送这个行业被“强制”赋予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业作为互联网商务行业中的左膀右臂,正面临形势严峻的挑战。本文系统研究了文献资料中对配送中心选址研究的概述。对“互联网+”背景下配送中心选址与传统配送中心选址、进行了理论研究。对目前主要的配送中心选址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一个良好的配送中心选址方案能有效降低建造和运营成本,促进生产,节约运输成本、协调消费、配合保证物流系统的高效、平衡发展。本文旨在对配送中心得选址方法进行研究,结合互联网商务背景,研究配送中心选址的因素,以希望能够为我国配送中心选址理论的进步贡献我的绵薄之力。关键词 互联网商务,配送中心,地址选择,理论研究
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2 基本概况 4
2.1互联网商务发展的特点 4
2.2 配送中心概述 6
2.2.1 传统配送中心与互联网背景下的配送中心的异与同 7
2.2.2配送中心选址 7
3 配送中心选址 10
3.1 配送中心选址的方法介绍 10
3.2关于配送中心选址研究的一些算法 12
3.2.1 中心度 13
结 论 16
致 谢 17
参 考 文 献 18
1 绪论
物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配送中心选址问题,它对整个物流系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配送中心将需求点和供货点连接在一起,并对物流系统的运输、配送等活动至关重要。互联网商务准确来说是一种商务活动,它以电子化手段为主,并以此进行商品交换,它的特点是:1.低成本高效率2.全球性和开放化。互联网商务环境下货物的配送时间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物流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它的英文是Logistics,意为“后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物流业作为我国经济中方兴未艾的一个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从中央到各地方,已经有许多公司把提升企业物流运送水准提上公司议程。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物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配送中心选址问题,它对整个物流系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配送中心将需求点和供货点连接在一起,并对物流系统的运输、配送等活动至关重要。互联网商务准确来说是一种商务活动,它以电子化手段为主,并以此进行商品交换,它的特点是:1.低成本高效率2.全球性和开放化。互联网商务环境下货物的配送时间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物流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它的英文是Logistics,意为“后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物流业作为我国经济中方兴未艾的一个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从中央到各地方,已经有许多公司把提升企业物流运送水准提上公司议程。国外学者最早是从两个阶段着手,对配送中心选址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其中一个阶段是早期选址探索阶段,另一个阶段则是丰富研究阶段。
a)早期选址探索阶段。Alfred Webe:1909年第一个提出,他在选址问题上首要考虑的是库的位置的选择问题,确定位置后再考虑距离问题,即如何在库与分散的需求点之间确定最短距离。
b)丰富研究阶段。物流选址系统化的理论研究最早始于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1964年,hakimi开始从理论化方面对选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的主要研
究内是:网络多设施选址。这一观点的提出对设施选址领域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后,大量关于物流选址的问题被提出和研究,大量问题被成功解决。hakimi的研究标志着选址理论研究进入丰富繁荣时期。
互联网商务是指利用电子化手段进行以商品交换等商务活动。它的特点是成本低效率高、开放程度高、全球化程度高。当今的物流配送行业已经在全球化、智能化等领域逐渐显示出了其与传统物流行业的巨大差别。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互联网商务为一种全新的模式,在很多方面与老企业的模式的可说是有着南辕北辙的不同。比如,互联网商务的配送模式是小批量、大批次,而传统的商业配送模式则是大批量、小批次,这意味着互联网商务模式身上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
在新模式下,企业为了获得利润,就必须在总成本上下功夫削减,比如:加快物流配送的速度;进一步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因此,“互联网+”背景下,时间成了最重要的因素。公司在进行研究的时候,研究人员要从配送时间方面下手。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选址理论的研究比较多。1962年Michael J. Hamburger和Alfred A. Kuehn率先提出启发式方法,并且计算的时间也得到了缩短。【1】Cooper(1963)提出。在面对需求不连续的情况下,在平面内做点,在点的效用范围内时间和成本达到相对最低。1975,Geoffrion着手研究动态选址问题:在选址因素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令成本达到相对最小。同年,Truscott和Wesolowsky研究了重建中心时,不同时间段的选址的解决方法。1977年Shetty和Sherali提出分解法。随后,仓库被更完善配送中心取代。配送中心的功能包含仓储功能又不局限于仓储功能,所以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来研究配送中心的选址。Hiroyuk Okano和Kazuyoshi Hidaka提出,应该在贪婪启发式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气球法来有效解决大规模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2002年孙、高两位学者,提出了迭代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非线性规划的选址模型去解决为了获取更大市场占有量新增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
互联网商务环境下配送中心选址方法大致可以分为量化和非量化两大类。
其中量化研究也有确定和不确定的差别。大量学者应用BaumO l .wolf模型研究物流节点的选址问题,并举出整数规划和非参数规划结合的模型。谭凌等以门店和配送中心的服务水平为影响因素,发现误差造成了信息的不确定性。配送中心选址是很复杂的事情,涉及到很多方方面面。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世间所有的事物万物都不是绝对的,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应当使用不确定法。
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2 基本概况 4
2.1互联网商务发展的特点 4
2.2 配送中心概述 6
2.2.1 传统配送中心与互联网背景下的配送中心的异与同 7
2.2.2配送中心选址 7
3 配送中心选址 10
3.1 配送中心选址的方法介绍 10
3.2关于配送中心选址研究的一些算法 12
3.2.1 中心度 13
结 论 16
致 谢 17
参 考 文 献 18
1 绪论
物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配送中心选址问题,它对整个物流系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配送中心将需求点和供货点连接在一起,并对物流系统的运输、配送等活动至关重要。互联网商务准确来说是一种商务活动,它以电子化手段为主,并以此进行商品交换,它的特点是:1.低成本高效率2.全球性和开放化。互联网商务环境下货物的配送时间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物流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它的英文是Logistics,意为“后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物流业作为我国经济中方兴未艾的一个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从中央到各地方,已经有许多公司把提升企业物流运送水准提上公司议程。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物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配送中心选址问题,它对整个物流系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配送中心将需求点和供货点连接在一起,并对物流系统的运输、配送等活动至关重要。互联网商务准确来说是一种商务活动,它以电子化手段为主,并以此进行商品交换,它的特点是:1.低成本高效率2.全球性和开放化。互联网商务环境下货物的配送时间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物流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它的英文是Logistics,意为“后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物流业作为我国经济中方兴未艾的一个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从中央到各地方,已经有许多公司把提升企业物流运送水准提上公司议程。国外学者最早是从两个阶段着手,对配送中心选址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其中一个阶段是早期选址探索阶段,另一个阶段则是丰富研究阶段。
a)早期选址探索阶段。Alfred Webe:1909年第一个提出,他在选址问题上首要考虑的是库的位置的选择问题,确定位置后再考虑距离问题,即如何在库与分散的需求点之间确定最短距离。
b)丰富研究阶段。物流选址系统化的理论研究最早始于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1964年,hakimi开始从理论化方面对选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的主要研
究内是:网络多设施选址。这一观点的提出对设施选址领域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后,大量关于物流选址的问题被提出和研究,大量问题被成功解决。hakimi的研究标志着选址理论研究进入丰富繁荣时期。
互联网商务是指利用电子化手段进行以商品交换等商务活动。它的特点是成本低效率高、开放程度高、全球化程度高。当今的物流配送行业已经在全球化、智能化等领域逐渐显示出了其与传统物流行业的巨大差别。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互联网商务为一种全新的模式,在很多方面与老企业的模式的可说是有着南辕北辙的不同。比如,互联网商务的配送模式是小批量、大批次,而传统的商业配送模式则是大批量、小批次,这意味着互联网商务模式身上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
在新模式下,企业为了获得利润,就必须在总成本上下功夫削减,比如:加快物流配送的速度;进一步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因此,“互联网+”背景下,时间成了最重要的因素。公司在进行研究的时候,研究人员要从配送时间方面下手。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选址理论的研究比较多。1962年Michael J. Hamburger和Alfred A. Kuehn率先提出启发式方法,并且计算的时间也得到了缩短。【1】Cooper(1963)提出。在面对需求不连续的情况下,在平面内做点,在点的效用范围内时间和成本达到相对最低。1975,Geoffrion着手研究动态选址问题:在选址因素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令成本达到相对最小。同年,Truscott和Wesolowsky研究了重建中心时,不同时间段的选址的解决方法。1977年Shetty和Sherali提出分解法。随后,仓库被更完善配送中心取代。配送中心的功能包含仓储功能又不局限于仓储功能,所以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来研究配送中心的选址。Hiroyuk Okano和Kazuyoshi Hidaka提出,应该在贪婪启发式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气球法来有效解决大规模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2002年孙、高两位学者,提出了迭代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非线性规划的选址模型去解决为了获取更大市场占有量新增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
互联网商务环境下配送中心选址方法大致可以分为量化和非量化两大类。
其中量化研究也有确定和不确定的差别。大量学者应用BaumO l .wolf模型研究物流节点的选址问题,并举出整数规划和非参数规划结合的模型。谭凌等以门店和配送中心的服务水平为影响因素,发现误差造成了信息的不确定性。配送中心选址是很复杂的事情,涉及到很多方方面面。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世间所有的事物万物都不是绝对的,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应当使用不确定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