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需求下两阶段厨电供应链库存优化研究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厨电行业发展背景以及发展趋势,通过实际情况分析认为:在国家十三五期间,以买方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厨电市场竞争态势更加错综复杂。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中下游节点企业间必将进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形成虚拟的动态联盟,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为此,进行以制造商、零售商为代表的两阶段厨电供应链库存优化,寻求供应链整体库存成本相对较低、终端服务水平较高的管理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其次,对厨电、厨电供应链、两阶段以及库存等相关概念进行介绍,并着重分析两阶段厨电供应链库存的特点及其管理模式,最后以连云港地区的两阶段厨电供应链为例,分析其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库存管理现状,并给出相应地应对策略,同时构建相应地库存管理模型。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2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2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4
2.1相关概念描述 4
2.2两阶段厨电供应链库存系统的费用分析 5
2.3两阶段厨电供应链库存的特点 5
2.4两阶段厨电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 6
第三章 连云港地区的两阶段厨电供应链库存管理现状 7
3.1连云港地区的厨电行业发展现状 7
3.2连云港地区的两阶段厨电供应链库存管理现状 8
第四章 连云港地区的两阶段厨电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 9
4.1引入JMI管理模式对链条进行优化 9
4.2稳定厨电产品零售商的销售价格 13
第五章 连云港地区的两阶段厨电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 14
5.1假设前提 14
5.2建立数学模型 15
5.3模型求解思路 16
5.4算例分析 17
结束语 21
致 谢 22
参考文献 23
附件A:关于连云港地区厨电企业的销售现状调查样卷 25
附件B:关于连云港地区厨电企业的销售现状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27
附件C:关于连云港地区厨电企业的客户现状调查样卷 3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附件D:关于连云港地区厨电企业的客户现状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35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被誉为“家电行业最后利润点”的厨电市场在经济新常态下竞争更加激烈,即从先前的价格战、广告战到目前的品牌战、公关战。尤其,自201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美菱等品牌油烟机抽检不合格开始,厨电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①各地工商部门将不合格的三无(无生产线、无厂房、无售后服务)杂牌,以及部分小品牌厨电产品清除市场,间接地缓解品牌厨电企业因“劣币驱逐良币”的烦恼;②在阿里巴巴的协助下,执法部门精准打击不合格厨电产品的销售渠道,从而打破过去“销售为王”的行业潜规则,进而规范行业销售渠道;③立法部门针对各种厨电产品相继出台强制标准,如《吸油烟机能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家用燃气灶具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等,从而指引厨电产品技术研发方向,进而提高行业准入门槛;④中山樱雪打破形成多年的方太、老板、华帝三甲格局。
随着这场巨变的消退,厨电产品品牌集中度进一步地提高、行业内马太效应更加凸显,加之消费需求更趋多元化以及人口政策调整带来的推力,在国家十三五期间,以买方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厨电市场竞争态势更加错综复杂,即不再是单纯的制造能力和产品水平的竞争,而是厨电供应链之间的品牌竞争。“十三五”开局之年,即2016年,1月21日至1月24日期间,苏宁、海尔以单一品牌、单一销售渠道的模式开启121品牌节。双方在产品定制、数据共享、渠道整合等方面达成共识,这充分展示供应链中战略联盟的思想,即海尔、苏宁的合作方式已体现以制造商、零售商为代表的两阶段厨电供应链思想,这也是厨电行业在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1.1.2 研究意义
根据物流三大主体功能的特性知,运输、配送解决了厨电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间的空间距离,而储存则解决厨电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间的时间差异。而马士华指出:库存费用占库存物品价值的20%~40%。鉴于此,可以认为:库存是连接厨电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桥梁,是一种必要存在的“恶魔”。即库存是厨电供应链管理的制高点,库存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各节点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也制约着厨电供应链的整体性能。然而,随着厨电行业竞争态势的加剧以及消费需求更趋多元化,加之厨电产品具有生产周期相对较长、更换周期慢以及行业利润率较低等特点,倘若厨电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共享信息薄弱、合作机制较差,必然会使该条供应链产生正、反牛鞭效应,进而降低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
从供产销角度来说,厨电供应链中所涉及的基本节点企业有:供应商、制造商以及零售商。在来自多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下,在国家十三五期间,由于独立性库存的先发性,零售商将首当其冲的面临各种经营风险,如库存积压、产品缺货以及质量问题等。由于销售需求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会造成制造商在出现库存积压或缺货现象的同时出现服务水平低下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大力开展促销活动时,零售商为满足终端消费者突然增加的需求,也不得不增加库存水平,但基于需求预测的不准确性,又往往会造成存储费及缺货损失费同时增加的问题。因此,零售商必须与制造商加强合作,在降低厨电供应链的整体库存成本的同时实现利润增长。即可形象地认为“厨电产品零售商将商品转化为货币,使得整条供应链进行了一次惊险的跳跃。跳跃成功,使得各节点企业都达到共赢的状态,进而加强合作、弱化分歧;跳跃失败则会使其链条松散,甚至断裂”。基于此,在随机需求下进行以制造商、零售商为代表的两阶段厨电供应链库存优化研究,寻求两阶段厨电供应链整体库存成本相对较低、终端服务水平较高的管理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
1.2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学者主要从降低节点企业的库存水平、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以及供货响应能力等角度来研究供应链库存问题。其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种。
1.2.1 定性研究
国内学者从定性角度研究供应链库存问题的基本思路为:①分析供应链中存在的库存问题;②给出相应地应对策略。比如,刘源(2002)从供应链视角出发分析节点企业库存管理的问题,包括节点企业缺乏全局观念、终端需求理解有误以及信息共享性差等,并给出相应地应对策略,即联合库存管理策略;解琨(2002)在指出“牛鞭效应是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核心问题”之后,然后给出三种降低牛鞭效应的方法,即供应商管理库存方法、联合库存管理方法以及3PL供应商管理库存方法;刘永胜(2003)首先阐述供应链库存管理面临的挑战,包括库存系统的复杂性、链条运作的同步性、库存信息传递的及时性、需求信息的变异性以及链条中的不确定性等,然后给出相应地应对策略,即节点企业应树立全局观念、降低供应链的级数、完善供应链的信息网以及提高节点企业的需求预测能力等;郭晓霞&郭献芳(2004)首先从供应链视角出发分析企业高库存所掩盖的问题,然后给出相应地优化策略,如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策略等;董鹏&冯定根&黄惠良(2014)以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内部诱因、外部诱因的角度出发分析制造商的库存问题,然后给出相应地应对策略;卢海清(2015)首先分析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现存问题,包括战略与规划失误、信息技术应用率低、运营过程复杂化以及节点企业间缺乏协调与合作,然后给出相应地解决措施,包括健全库存绩效评估机制、构建信息平台以实现供应链管理库存以及优化库存组织结构等。总体来说,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指出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问题,然后给出相应地应对策略。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从定性角度出发对厨电行业供应链库存问题的优化研究仍十分有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78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