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铁发展物流业务可行性分析以地铁为例
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消费在能力不断提高,随之物流运输量也在与日俱增。近年来传统运输量发展日益趋于饱和,在传统运输发展趋于瓶颈的情况下,是否有新的运输方式可以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比如利用轨道交通探索地铁物流的可行性。本文将会以苏州地铁为例,根据苏州地铁的具体情况,通过在地铁站点设置自提柜,在换乘站点设置分拣中心,地铁加开货运专列这三种模式进行探索。对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和选择,研究其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目录
引言 1
一、地铁物流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1
二、对苏州地铁的相关调研 2
(一)对苏州地铁的路线、时长、站点、客流量、民众支持率的调研 2
(二)对苏州地铁的高峰期,和低峰期、年客流量调查 3
三、苏州地铁物流可行性的探索 3
(一)对开展物流业务的模式进行调查 3
(二)对上述三种模式的分析和选择 5
(三)总结 5
四、对地铁物流发展的建议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引言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建设,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的消费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同时也促进了物流业务的蓬勃发展,在物流业务的发展过程中:道路运输为主体运输,在整个运输系统中承载着巨大压力。目前,道路拥挤是运输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对于缓解道路拥挤,整个道路运输发展趋于瓶颈,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这时我们可以改变思路换种模式,利用轨道交通发展地铁物流。这将有能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关于地铁物流:它是一种新型的运输模式,依托于地铁作为运输通路。同时依靠地铁的资源配置和优化条件,对货物进行实时输送。通过地铁物流系统,可以根据客户订单的实际需要, 将装卸、运输、储存等功能进行有机结合以逐渐实现客户的要求。
但目前国内关于地铁物流这一方面还属于探索发展阶段,对于地铁物流所需的配置,经济条件等还未完善。需要结合实际来判断其可行性。就苏州而言,苏州市位于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地理位置优越。受上海经济的辐射,带动了苏州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和常驻人口的增多,交通日益拥挤,地下交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通也发展起来了。目前,苏州地铁已开通的有三条轨道,还有多条轨道在建中,其范围基本覆盖整个苏州。可以有效的缓解了地上交通的拥挤,由于人们出行的特点,地铁出现了人流量高低峰的现象,低峰时期有些车厢里只有几个人甚至有的车厢没有人,如果这些车厢能够用来开展物流业务,不仅节省了资源,还降低了物流成本。
一、地铁物流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世界上最早的地铁建于1863年的伦敦全长6.5km。之后我国在1969年在北京建立第一条地铁。但是到今天我国地铁在物流方面仍属于探索阶段。
在国外,地铁物流发展中,日本的地铁物流具有代表性。日本自1927年,开通第一条地铁后到现在有12座城市开通地铁,总里程达到814公里,平均每天运送乘客1540万次,在日本交通运输中占着较大的比重。同时,地铁的运营也需要一系列的体系和流程。日本地铁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在2010年9月日本在札幌市开始进行地铁物流的试点工作。运行时间设定在乘客较少的低峰期:上午的10点到下午2点。运送距离12公里,共用了60台专用运货推车,频率每天往返三次。通过这次的试点工作,试验证明了地铁物流在配送速度、配送成本、配送准确性、减少污染、安全性、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等方面取得了区于传统物流运输的明显优势。试点后,对当地居民做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90%的市民赞成这种物流运转模式。
至今,日本地铁物流还没有大范围展开。对于地铁物流的盈利性、货源的安全性、货物的体积重量、是否开通专用车辆等相关问题的深入探究还在持续进行。但随着日本国内B2C的飞速发展,地铁物流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而国内的地铁物流还属于可行性的探索阶段,并没有实质性的迈出第一步。日本地铁在路线上,由于地势和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影响导致其各站之间的线路较短和路线的复杂。相比之下,我国由于国土面积和地势复杂等原因,导致在全国建造地铁这件事成为一项艰巨的工程。所以需要在已经运行地铁的城市进行可行性的研究。
二、对苏州地铁的相关调研
(一)对苏州地铁的路线、时长、站点、客流量、民众支持率的调研
目录
引言 1
一、地铁物流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1
二、对苏州地铁的相关调研 2
(一)对苏州地铁的路线、时长、站点、客流量、民众支持率的调研 2
(二)对苏州地铁的高峰期,和低峰期、年客流量调查 3
三、苏州地铁物流可行性的探索 3
(一)对开展物流业务的模式进行调查 3
(二)对上述三种模式的分析和选择 5
(三)总结 5
四、对地铁物流发展的建议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引言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建设,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的消费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同时也促进了物流业务的蓬勃发展,在物流业务的发展过程中:道路运输为主体运输,在整个运输系统中承载着巨大压力。目前,道路拥挤是运输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对于缓解道路拥挤,整个道路运输发展趋于瓶颈,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这时我们可以改变思路换种模式,利用轨道交通发展地铁物流。这将有能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关于地铁物流:它是一种新型的运输模式,依托于地铁作为运输通路。同时依靠地铁的资源配置和优化条件,对货物进行实时输送。通过地铁物流系统,可以根据客户订单的实际需要, 将装卸、运输、储存等功能进行有机结合以逐渐实现客户的要求。
但目前国内关于地铁物流这一方面还属于探索发展阶段,对于地铁物流所需的配置,经济条件等还未完善。需要结合实际来判断其可行性。就苏州而言,苏州市位于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地理位置优越。受上海经济的辐射,带动了苏州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和常驻人口的增多,交通日益拥挤,地下交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通也发展起来了。目前,苏州地铁已开通的有三条轨道,还有多条轨道在建中,其范围基本覆盖整个苏州。可以有效的缓解了地上交通的拥挤,由于人们出行的特点,地铁出现了人流量高低峰的现象,低峰时期有些车厢里只有几个人甚至有的车厢没有人,如果这些车厢能够用来开展物流业务,不仅节省了资源,还降低了物流成本。
一、地铁物流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世界上最早的地铁建于1863年的伦敦全长6.5km。之后我国在1969年在北京建立第一条地铁。但是到今天我国地铁在物流方面仍属于探索阶段。
在国外,地铁物流发展中,日本的地铁物流具有代表性。日本自1927年,开通第一条地铁后到现在有12座城市开通地铁,总里程达到814公里,平均每天运送乘客1540万次,在日本交通运输中占着较大的比重。同时,地铁的运营也需要一系列的体系和流程。日本地铁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在2010年9月日本在札幌市开始进行地铁物流的试点工作。运行时间设定在乘客较少的低峰期:上午的10点到下午2点。运送距离12公里,共用了60台专用运货推车,频率每天往返三次。通过这次的试点工作,试验证明了地铁物流在配送速度、配送成本、配送准确性、减少污染、安全性、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等方面取得了区于传统物流运输的明显优势。试点后,对当地居民做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90%的市民赞成这种物流运转模式。
至今,日本地铁物流还没有大范围展开。对于地铁物流的盈利性、货源的安全性、货物的体积重量、是否开通专用车辆等相关问题的深入探究还在持续进行。但随着日本国内B2C的飞速发展,地铁物流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而国内的地铁物流还属于可行性的探索阶段,并没有实质性的迈出第一步。日本地铁在路线上,由于地势和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影响导致其各站之间的线路较短和路线的复杂。相比之下,我国由于国土面积和地势复杂等原因,导致在全国建造地铁这件事成为一项艰巨的工程。所以需要在已经运行地铁的城市进行可行性的研究。
二、对苏州地铁的相关调研
(一)对苏州地铁的路线、时长、站点、客流量、民众支持率的调研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