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媒介形象构建研究以金陵晚报为例(附件)【字数:10770】

摘 要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模式日趋老龄化,对文化、经济及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面对这样的时代趋势,众多学者及其他社会人士愈加重视老年人的媒介形象,因为媒体所展现出的老人形象能够直观地影响社会公众对老年群体的感官,同时也会影响老人群体对本体的认知。因此,树立正面向上的老人媒介形象能够有效地推动老龄化社会和谐有序发展。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老年媒介形象构建研究——以《金陵晚报》广告为例。首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阐述了老年、老年媒介形象等核心概念并且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分析了《金陵晚报》对于老年人媒介形象的呈现,从报道对象属性、报道主题、报道倾向等三个方面着手研究;再次,从媒体的议题设置、媒体从业人员的主观意识、文本话语的建构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老年人媒介形象呈现的原因;最后,为积极地进行老年报道的提出相关对策。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核心概念 1
1. 2.1老年 1
1.2.2老年媒介形象 2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 3.1国外研究现状 2
1.3.2国内研究现状 3
第二章 《金陵晚报》对于老年人媒介形象的呈现 5
2.1样本数据分析 5
2.1.1报道对象属性 5
2. 1.2报道主题 7
2.1.3报道倾向 8
第三章 影响老年人媒介形象呈现的原因分析 10
3.1媒体的议题设置 10
3.2媒体从业人员的主观意识 10
3.3文本话语的建构 11
3.4社会文化因素 11
第四章 积极地进行老年报道的对策 13
4.1尽可能多用人文角度,而非用商业主义的态度去报道老年问题 13
4.2转变观念,尽量全面公正地报道老年人,减少标签化报道 13
4.3报道时多挖掘老年人身上那些积极向上的东西,传递正能量 13
结论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人口老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化趋势引发的余波能够波及到各行各业,传统媒体行业自然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传媒受众日益老龄化。1982年,《老龄问题维也纳国际行动计划》由联合国讨论并通过,在其后历经10年的理论积累与实践经验,联合国改进并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该原则由尊严、自我充实、照顾、参与及独立五项原则组成。其中,自我充实原则是指老龄人群有权利接受各项新式教育、自主学习,从而挖掘自身潜能。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杂志、报纸、广播及电视等媒体纷纷聚焦老年市场,为老龄人群开设特殊节目专栏,一夜之间冒出很多适合老年人阅读的报纸及杂志。老龄人群能够借此了解到与切身利益及日常生活相关的诸多知识,因而能够成为传统媒体的忠实顾客或观众。
我们必须关注当代媒体是如何塑造老年群体形象的,因为老人的媒介形象能够极大地影响老年观众对本体的认知,从而间接影响老龄化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符号互动理论,自我集“客我”与“主我”于一体,其概念主要指个体对本体的认知及个体所感受的外人对本体的评价及态度。这表明个人是依靠外人对本体言行的态度来评价自身的,即个体在社会的交往活动中认识“自我”。这是自我的认知概念,老年人的自我认知当然也包含在内。这预示着媒体通过自身广泛的渠道向社会公众灌输一种特定的媒介形象,长久之后,该人群就会因为“自我”概念的影响慢慢地将自身的形象与媒介形象划上等号。故而,如若社会公众对老年群体持有一种正视、尊敬的态度,老年人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树立的自我认知就会是正面向上的,老年人就能怀着乐观的心态面向未来,反之老人就会产生负面的自我评价,对未来报以消极态度。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媒体的影响力空前巨大,由此,媒体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公众的价值理念,进而影响其自我认知。而由于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媒体对老年群体的影响更为显著。
1.2核心概念
2.1老年
老年人的概念极为模糊,所有圈层的人对此都有各自的见解。就生命周期理论而言,人的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至老年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具体的分界是极难追寻的,部分人将孙子孙女的诞生当做自身由中年变为老年的转折点,而另一部分人直接将退休日作为自身中老年的分界线;就身体机能状况而言,部分人年龄才处于中年时期,但身体状况却处于老年状态,而另有部分人即便两鬓斑白却身强体壮。本文为了方便确定研究对象,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划分方式,将外国65周岁及以上的人定义为老人,将国内60周岁及以上的人定义为老人。据国家数据统计显示,国内老人在总人口中占比高达14.9%,总数目在两亿以上。
由于生理功能上的衰退,社会公众倾向于将老人同儿童一起定义为弱势群体,被当作必须特殊照顾的对象。由此,有一小部分人将老年群体视为社会沉重的负担,可见他们忘了一句俗语:“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数十年的积累的阅历及经验都是青少年甚至中年人无法媲美的,老年人由时光打磨而越发璀璨的智慧更是当代社会最为宝贵的财富。到底该将老年人视为“宝贝”亦或“负担”?这完全依靠我们对老人的认知及态度。
1.2.2老年媒介形象
在心理学中,形象被定义为人类透过感觉器官如味觉、触觉、听觉及视觉等而在脑海中勾勒出的某一事物的大致印象,亦可将其形容为感觉再现即知觉。当前,在新闻传播学中,媒介形象研究大致分为两种:一、探讨组织或人由媒体传导而对外展现的公共形象;二、从管理学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塑造适宜的媒介形象并进行有效管理。由此,传媒界对于媒介形象的理解也产生了分歧并衍生出两种不同的观念:一、媒介形象是指媒体出于两方面的需要即经营管理、文化特征,对外主动塑造来达成影响社会公众、展现自我目的的一种集物质与精神于一体的形象;二、媒介形象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与公众形象划等号,主要指组织或人借由媒体的传播而对向社会公众展现出的形象,媒介仅仅起一个传导介质的作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运用第二种观点,将老人的媒介形象理解为媒体将老年人的相关信息传达给公众时在公众眼中所形成的对老年群体的大致印象。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国外研究现状
(1)电视媒体中的老年人媒介形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scyx/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