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竞争力提升研究经管

旅游业竞争力提升研究经管[20200414180206]
摘 要
本文综合论述了国内外学者在旅游竞争力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从苏州市的旅游资源、人力资源、需求状况、酒店业状况、游客数量和旅行社的变化等方面综合分析苏州市旅游业现状,并对苏州和南京两个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苏州市旅游产业虽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也存在旅游业专业人才短缺、境外市场开拓程度不够、品牌定位不精确、管理体制不合理等问题。本文根据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认为苏州市旅游业应该优化旅游业人才结构,扩大海外合作渠道,发展差异化营销,加强政府统筹规划,提升苏州市旅游业竞争力,以促使苏州市旅游业在竞争中尽可能取得优势和加速发展,成为拥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苏州市旅游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
1.2.1国外研究综述 1
1.2.2国内研究综述 2
1.2.3研究述评 3
1.3论文研究方法和思路 3
1.3.1研究方法 3
1.3.2研究思路 3
2.苏州市旅游业竞争力的基本情况 4
2.1苏州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4
2.2苏州市旅游业竞争力分析 4
2.2.1苏州旅游业的旅游资源状况 4
2.2.2苏州旅游业的人力资源状况 5
2.2.3苏州旅游业的需求状况 5
2.2.4苏州市的酒店业状况 7
2.2.5苏州旅游业的游客数量和旅行社的变化 9
3. 苏州市旅游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11
3.1旅游业专业人才短缺 11
3.2境外市场开拓程度不够 11
3.3旅游业品牌定位不精确 11
3.4旅游管理体制不合理 12
3.5旅游景点宣传力度不够 12
4. 苏州市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13
4.1优化旅游业人才结构 13
4.2扩大海外合作渠道和交流 13
4.3发展差异化营销 13
4.4加强政府主导与统筹规划 14
5.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旅游业是我国发展十分迅速的产业,而且具有很好的前景,近年来,城市旅游开发受到国内投资者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并且不断加大在旅游业方面的投资。在第三产业中,旅游业占据支柱地位,而在国内,旅游业目前已发展到不同旅游城市间展开激烈竞争的阶段。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旅游业的发展如何也成为衡量城市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出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竞争力也日趋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苏州市经济发展迅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众多的旅游景点。苏州市作为江苏省的经济中心,具有发展旅游业难能可贵的天然条件。再加上苏州距离上海较近,从地理位置上为苏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势。旅游业的发展对苏州经济的繁荣起到巨大的作用。苏州旅游业拥有巨大的活力和良好的发展势头,正在逐渐成为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对苏州经济有着重要而积极的影响,提高苏州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苏州旅游业竞争力和影响旅游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从苏州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出发,为进一步提升苏州旅游业的竞争力提出相应的措施。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从国外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文献看,由于旅游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众多,学者们更加注重将概念的界定与影响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并且通过实证分析测度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地位。国外相关研究总的来说主要有:
J A Mazance通过旅游动机,游客需求,游客人数,游客偏好等指标对欧洲主要城市进行比较,从游客的角度分析认为:游客对旅游城市的选择行为与旅游城市竞争力相关,竞争力能否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取决于城市之间的差异性,即只有当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性加大时,才能体现由竞争力带来的经济增长[1]。Jan van der Borg分析了城市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城市形象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等软环境内容的开发在城市对旅游者吸引力中的的影响[2]。C Lmorley把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决策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普通旅游者休闲偏好对其决定何种休闲形式的影响,结果证明:消费者把旅游当作一种休闲形式,他们会根据个人的需求,最终使个人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3]。Noam Kobi从城市的旅游竞争力空间分布的转变情况出发,通过对旅游需求进行研究,从而把政权的转变和竞争力空间分布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4]。S Britton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旅游竞争力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城市旅游机构研究,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在旅游竞争力上处于劣势地位。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通过互相接洽组成以连带关系来构成的旅游组织机构。因为城市旅游机构的宗旨在于通过掌控发达国家的旅行社来掌控国内的游客市场,从而进一步发挥在国际旅游业市场中的主导作用。发展中国家对于旅游目的地的管理相比于发达国家不仅分散而且各自孤立 ,因此如何消除阻碍受到不少研究旅游竞争力的学者的关注[5]。M Kozak则分析了土耳其和地中海沿岸国家 之间的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可能性,通过实证分析,他把地中海沿岸国家 作为直接竞争者。他在文中分析了地中海沿岸国家 的竞争力并且详细分析在不同季节下竞争地位的变化 。他采用的旅游竞争力测量指标既包括定量的目的地业绩指标也包括目的地竞争力的相对定性指标,并且定性指标最后影响着定量指标的变化[6]。
1.2.2国内研究综述
在对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方面国内学者起步得比较晚,研究成果比较零散,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思想体系,总结起来也可以将国内的相关研究归纳为以下内容:
杨森林分析了国际竞争与中国旅游业竞争战略之间的联系[7]。宋家增指出不仅要保持环境、生态、交通为主的传统旅游项目,更要实现旅游产业向以住宿、餐饮和娱乐活动为主的城市旅游的转变[8]。谢礼珊认为未来旅游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在于人才战略的强化 [9]。刘峰认为增加旅游市场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是把尖端技术 作为旅游业的为重点发展对象[10]。魏小安认为信息化管理 可以加强 中国旅游业的竞争力[11]。彭滋林认为旅游业竞争力形式受到智能经济时代的影响,信息革命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竞争方式,包括信息技术变革、旅游管理人才对旅游业竞争力的影响日益明显[12]。郭阳旭着重分析了分析了重庆如何在旅游综合竞争力这一概念基础上提高旅游业竞争力的措施和方法[13]。甘萌雨分析了评价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衡量标准,旅游资源、资金投入、政策规划是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14]。曹宁分析了旅游竞争力的重点领域以及城市旅游竞争力衡量标准[15]。黄进对旅游竞争力进行定性研究和建立衡量标准体系等定量研究,虽然提出相关建议却没有从实证研究方面来分析我国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情况[16]。聂献忠把城市旅游吸引力当作影响旅游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scyx/222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