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化养老服务问题研究(附件)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下的必然产物,也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老年人的人口数量增长迅速,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够完善,老年人的赡养体系也严重落后,我国在这方面要加强制度的完善,让老年人的赡养服务有保障。养老保障包括很多项目,例如经济、医疗上的保障,文化娱乐方面的服务,最重要的一点是养老服务,老年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身体机能逐渐退化,行动不便,所以养老并不仅仅是靠金钱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社会共同努力共 同承担,建立健全的养老服务体系。本文针对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为例,分析上海市养老服务的管理机制和服务类型,从社区养老的角度上去探索,如今的养老相关措施还存在哪些不足,提出对完善养老制度的可行性建议。
目 录
一、引言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
二、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养老模式转变的影响 2
(一)相关概述 2
(二)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现状及问题分析 3
(三)我国养老模式的概况 4
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社会化养老的制约因素 6
(一)政府部门尚未重视社会养老责任 6
(二)相关机构人员的服务能力一般 7
(三)社区养老的服务较为单一化 7
(四)养老服务资源匮乏 7
(五)政府补贴项目尚未建设反馈机制 7
四、人口老龄化下社会化养老服务实践面临的问题以万科为例 8
(一)养老服务的定位不准确 8
(二)缺乏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服务人员 8
(三)社区养老服务管理能力不足 9
(四)资金投入、资源管理严重不足 9
(五)缺乏准入机制和评估机制的完善 9
五、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政策建议 10
(一)引导市场开展养老服务业发展 10
(二)推进社区养老内容的创新 10
(三)加强人员职业素养培训 11
(四)加强社区资金、资源的妥善管理和下发 12
(五)探索形成评估类的分类管理模式 12
参考文献 1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致 谢 16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从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的数量日益增长并且增长迅速,让老年人“老有所养”成为了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不仅是我国,在发达国家这种现象也依然严峻,因此,这对全球的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我国的老年人口如今已经达到了1.6亿,如果按照每年800万的速度增加,那么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的总数量将会占到总人口的30%以上,上海市2008年全市的老年人口就占到了总人口的7.2%,并且逐年上升,更严峻的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失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也占到了很大的比重,养老的问题越来越艰巨,社会需要从医疗、日常生活、精神等各方面对老年人进行服务和照顾。
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推进,我国政府对于没有收入的老年人实施了补贴政策的相关制度,让这一阶层的老年人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但同时还有很多生活不能自理、身体不便,需要医疗和照顾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因此,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构建以照顾老年人为主的养老服务体系,这种服务体系在当今社会十分必要,也有很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
Dorrit Posel,James A(2005)提出当一个发达国家达到了富裕水平并步入了老龄化时代时,中国却在没有达到富裕水平的时候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学者Qiran Zhao(2016)提出,很多发展中国家没有完整的经济机构,也没有制定高效可行的养老制度,政府和社会提升监管制度,金融机构来达到安全健康的养老体系,为老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2.国内研究
学者宋晨(2012)提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主要包括增长速度较快、地区差异明显、增长数量过大和未富先老这四个方面。曲海波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生育率下降,只有生育率稳定,死亡率才会稳定,这样人口的机构才能得到稳定。二、死亡率的降低可以导致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也可以使少儿人口增长。三、年龄结构对于老龄化的影响较大,人口年龄的惯性影响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学者李乐(2013)从政府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提出:我国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但政府和市场的合作不够完备,所以需要重新规划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学者殷骏(2016)探究了农村家庭的养老模式,分析出了中国农村养老的形式和发展取数,对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模式也提出了可行的意见和看法。
综上所述,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的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出现较早,并且增长过快,政府和社会在养老问题的规划上还要继续完善。
二、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养老模式转变的影响
(一)相关概述
1.人口老龄化的概念
人口老龄化指的是达到老年年龄或高于老年年龄的人,这里通常是指生理年龄,在世界上,对于老年年龄的定义分为两个:分别是60岁和65岁以上,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会把65岁以上的人称为老年人,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会把60岁以上的人称为老年人。根据我国的惯例,通常以60岁作为老年人的年龄的标准。
表1 美国和联合国针对老年人口比例对老年型人口的界定
年龄
界分标准
定义
美国
65岁及以上
5%以下
年轻型人口
5%~10%
成年型人口
10%以上
老年型人口
联合国
65岁及以上
7%以上
老年型人口
60岁及以上
10%以上
老年型人口
65岁及以上
15%以上
超老型社会
资料来源: 美国与联合国对老年型人口数据整理所得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社会是否进入了老龄化的判别标准是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美国人在《人口学方法与资料》中是这样定义的:当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到5%以下称之为年轻型人口,占到10%以上成为老年型人口,处于两者之间的是成年型人口。但现在看来联合国划分的方法更为广泛:联合国定义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就是老年型人口,或者将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在10%以上的定义为老年型人口。如果达到这样的标准,就算是步入老龄化社会,65岁人口的比例如果达到总人口数量的15%以上,就是“超老型”社会。
2.社会化养老服务概念
养老服务指的是在老年人需要照顾的时候提供相应的医疗和物质照顾,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广泛的角度看来,养老服务指的是在老年人需要安度晚年时,政府和社会为其提供服务,包括医疗物资和基本生活的物资。从狭义上来看,是指社会为老年人安排相应的设施和照顾劳动。它们当中都包含服务的主体、资金、内容、机制和规范,而主体又包括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四个方面。
通常对于社会化养老的定义是:老年人在敬老院等机构里进行养老。这种模式也包括经济、生活和精神各方面的照顾。社会化养老相比于“社会养老”要更加广泛。在社会化养老中,老年人的一切物质和医疗资源都来源于社会,养老金和医疗费用等也有来自政府的保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231.html

好棒文